巴云斌
摘要:船艉靠泊是一种特殊的靠泊方式,又称地中海式靠泊或T形靠泊,操纵难度较大。无动力船舶船艉靠泊,则操纵难度更大。本文以大型甲板驳船船艉靠泊烟台大宇902泊位为例,探讨运用不同类型拖船及拖船组合执行该靠泊方案的可行性,为同仁操纵此类船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甲板驳船;船艉靠泊;船队受力分析;绑拖操纵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航运业发展,新建船舶数量增加,大宇造船海洋(山东)有限公司的船厂(简称“大宇船厂”)业务量增加较快,进口靠泊大宇船厂的甲板船和甲板驳船日益增多,为船厂运送原材料、舾装备件等;出口运走在船厂建造的船体分段、船舶部件等大件货物至韩国进行整体组装,加快船舶建造速度,减少船舶建造成本等。为了方便大件货物的整体吊装和载运,一般采用甲板船或甲板驳船运输,并且要求船艉靠泊。相对而言,甲板船在拖船的协助下,船艉靠泊难度比普通货船舷侧靠泊难度大一些,而甲板驳船船艉靠泊难度比甲板船船艉靠泊还要大,因此探讨和掌握甲板驳船船艉靠泊操纵方法尤为重要。
1大宇船厂码头、航道及主要甲板驳船
1.1码头
大宇船厂码头位于烟台西北约20n mile处,码头为沉箱重力式结构,共有4个作业泊位,从北到南依次为901、902、903和904泊位,全为开敞式顺岸泊位。901泊位长100m,902泊位长48m,903和904泊位共长434m,中间被一凸堤隔开,泊位走向都是171°-351。,如图1所示。港池水深8m,旋回水域较小。码头边基本为顺岸流,泊位走向与水流夹角较小,流压较小,可以忽略不计。靠离泊主要考虑风的影响,春夏季主要是南风、西南风,风力3—4级、最大6—7级;秋冬季多北风、西北风,风力较大,一般4-5级、阵风可达7-9级。
1.2航道
大宇船厂航道分内、外航道,均为单向通航航道,航道宽400m,航道共设9对灯浮,间距约1nmile;外航道从0-4灯浮,航道走向045°-225°,长度2.8n mile;内航道从4-16灯浮,航道走向080°-260°,长度5.6nmile。航道水深为自然水深,除港池南侧水域为7m左右,其余均在8m以上;航道两侧为养殖区。
1.3来厂主要远洋拖船、甲板驳船
来大宇船厂主要甲板驳船通常由远洋拖船以吊拖方式拖带来港,远洋拖船采用固定螺距螺旋桨,操纵性能比全回转拖船差一些。表1为来大宇船厂主要的远洋拖船、甲板驳船资料。
2甲板驳船绑拖进港受力分析
甲板驳船一般是由远洋拖船以吊拖的方式在海上长距离航行,但是甲板驳船进港不能仅仅依靠远洋拖船吊拖,因为港内水域有限,不能控制甲板驳船在较小的水域范围内实现转向和停船,通常是采用拖船绑拖的方式。为了精准把握甲板驳船进港的操纵要点,有必要对拖船绑拖甲板驳船后整个船队的受力情况进行理论分析,才能为船队的操纵提供理论支持。
2.1一艘拖船绑拖甲板驳船后的受力分析
由于甲板驳船长宽比较小,可以理解为长方体,一艘拖船绑拖甲板驳船后航行过程中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容易产生向甲板驳船一侧的转船力矩。
由于船队受向甲板驳船一侧的转船力矩影响,船队为了正常航行,必须是斜向航行。因拖船相对甲板驳船的功率较大,船队的航速、转向容易控制,相对向甲板驳船一侧转向较拖船一侧转向容易些,如图3所示。
2.2一艘拖船绑拖甲板驳船后的运动分析
以拖船绑拖甲板驳船左船艉為例(见图2),船队作为—个整体,类似于普通的尾机型船,但又有区别,首先拖船在正舵、进车时的推力作用线和船队的阻力作用线不在一条直线上,存在—个推力转船力矩,甲板驳船容易向右偏向,力矩的大小取决于拖船推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力臂的长度用w表示,近似认为是甲板驳船和拖船宽度之和的一半(假设船队的阻力中心和甲板驳船的阻力中心重合,忽略拖船绑拖后对阻力中心向拖船系绑一侧偏移的影响)。要克服该转船力矩,拖船就要操一左舵,当垂直于舵面的舵力和拖船推力的合力通过阻力中心时,此时转船力臂为零,转船力矩也为零,即拖船向左的转船力矩正好克服了甲板驳船向右的转船力矩,此时拖船就能把定航向,但船队的航迹向较拖船艏向斜向右前方(见图3),对于既定的拖船和甲板驳船,w-定时,拖船越往甲板驳船船艉系绑,拖船推力中心与甲板驳船阻力中心的距离(用L表示)就越长。根据合力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此时拖船若增大左舵角或者增大推力,就可以使合力作用线迅速右转指向阻力作用点,把定航向;或者越过阻力作用点,指向作用点的右方,产生向左的转船力矩,这也是为什么拖船越向甲板驳船船艉系绑,转船效果越好的原因。
2.3当拖船功率较小或甲板驳船宽度较大,拖船舵力和螺旋桨推力的合力方向总是落在阻力中心的左侧,即使拖船用最陕车、操左满舵,也很难把定航向;就算勉强把定航向,向左转向也很困难,这时就要另外加一艘拖船协助,系带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种:
(1)另一艘拖船系带甲板驳船左船艏(如图4所示)。如拖船停车跟着航行,此时船队的阻力中心会向左侧偏移,减小了转船力臂,把定航向或向左转向效果改善。如船艏拖船用进车、操左舵,把定航向或向左转向效果更佳。
(2)另一艘拖船系带甲板驳船右船艏。此时右前拖船若要进车、操左舵,与左后拖船一起作用,克眼右转力矩、把定航向或向左转向会比较容易。但若系带在右船艏拖船停车跟着航行,则阻力中心会右移,转船力矩更大,更不容易把定船队航向或向左转向。
(3)另一拖船系带甲板驳船右船艉,与左后拖船一样绑拖,此时船队就类似于尾机型双车双舵船,双车间距较大,把定航向或向左、右转向效果最佳,受力分析就不再论述。
3拖船系带甲板驳船不同方式的靠泊可行性
上述是在理想条件下,对各种不同系带方式船队的受力和操纵分析,实际的靠泊过程中还要考虑风等外部条件的影响。以甲板驳船船尾靠大宇902泊位为例,分别探讨上述几种系带方式的靠泊操纵可行性。
3.1一艘拖船绑拖甲板驳船靠泊分析
此类船队可以看成一艘推力偏离中轴位置、操纵性能受限的尾机型船。船艉靠泊作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左右锚位。先抛八字锚,然后倒车,甲板驳船船艉部退到泊位前沿,然后带缆系靠。从进入泊位前沿到甲板驳船船艉靠泊摆好位置,有一个90°的右转向,根据该船队容易右转的操纵特性,先抛左锚、再右转抛右锚较妥,然后倒车,调整左右锚链长度和受力,使甲板驳船船艉部接近泊位。但是在拖船倒车过程中,船队由于受倒车转向力矩影响,容易左转而失去船位,补救措施就是拖船用右满舵进车,找回船艏向,但船队整个船位会右移,又失去了退速,再倒车亦会如此,这就陷入了频繁倒车、进车的死循环,很难顺利靠泊,如图5所示。
3.2外加一艘全回转港作拖船助泊
3.1分析没有考虑风的影响,实际情况不能忽略。大宇船厂以北风、南风为主,北风居多,甲板驳船靠妥后都是以左或右舷受风为主,抛八字锚能有效抵御6—7级横风,现以北风为例结合进港流程分析靠泊操纵过程。
3.2.1另一艘全回转港作拖船绑拖在甲板驳船右船艉。在3.1讨论操纵的难点就在于倒车过程中失去船位,如在甲板驳船右船艉另加一艘港作拖船助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远洋拖船以吊拖方式拖带的甲板驳船在14、15灯浮外控制好船队速度,一艘全回转港作拖船绑妥在甲板驳船右船艉后,远洋拖船解除吊拖拖缆并在甲板驳船左后方绑拖,形成2艘拖船协作甲板驳船靠泊,如图6所示。
3.2.2确定左锚位(上风锚位)。控制锚位到泊位的横距S=链长+1.1倍船长,2艘拖船协助控制好船队的船位、航速,使船舶航迹线与泊位平行。当甲板驳船船首过泊位北侧正横某一固定目标时抛左锚,左侧拖船进车、操右满舵,右侧拖船倒车,控制船队右转速率,慢松左锚链;控制驳船船艏至右锚位,刹住左锚。
3.2.3确定右锚位(下风锚位)。当左侧拖船平泊位南缘时,抛右锚,松右锚链、绞左锚链,左侧拖船倒车使船队产生退速,向泊位靠拢。左右两侧拖船同时作用,既要控制船队的前后运动,也要控制船队的位置。当驳船船尾离泊位10m左右时,刹住左右锚链,控制船队退速为零,带好2根尾缆,调整双锚链吃力,使其平衡。观察2艘拖船是否影响带缆,可适时解除左侧拖船,右侧拖船仅留头缆,防止甲板驳船被压向下风,如图7所示。
3.2.4继续调整甲板驳船左右锚链长、受力,配合收紧艉缆,甲板驳船船艉靠妥于泊位上,解除右侧拖船,然后从船艏处向岸左右再各带一根倒缆,更好的稳住甲板驳船。再次根据天气状况,把左右锚链调整到合适的受力程度。
在实际操纵中,引航员所用拖船的数量根据甲板驳船的长度、载重吨位和所载货物确定。甲板驳船船长大于100m或满载货物影响瞭望、风力较大时,还需增加一艘全回转拖船协助,实际引航操纵中的拖船使用数量与上述理论分析完全吻合。
4拖船绑拖甲板驳船靠泊作业注意事项
实际拖船绑拖甲板驳船靠泊作业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风力突然变大、水流不稳、能见度突变、拖船断缆等,这些都需要提前有充分的应急准备。
4.1靠泊时,风力限定在5级以下,能见度不小于1n mile。
4.2拖船带缆前,一定要评估涌浪情况,浪高应小于0.5m。风浪过大,不要贸然绑拖。拖船操纵过程中,用车要缓,提速不要过快,防止拖船前冲后缩和上下颠簸导致断缆。
4.3拖船绑拖时,尽量朝甲板驳船船艉带,拖船倒缆是唯一提供前进动力的缆绳,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用加强缆。其他缆绳在航行中应随时调整。
4.4吊拖拖船解拖后,应迅速移到安全位置,不要妨碍甲板驳船靠泊作业。
4.5制定靠泊方案时,一定要与远洋拖船船长进行信息交流,听取船长对靠泊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因为远洋拖船对类似的操纵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同时,要把甲板驳船的具体参数、装货种类、装货时间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结合起来,带足够的缆绳,保证甲板驳船靠泊后有足够抵抗风浪的能力,确保甲板驳船及后续货物装卸安全。
5结语
对于大宇902泊位的甲板船、甲板驳船船艉靠泊操纵,前辈师傅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积累和非常成熟的经验、做法。笔者根据引领甲板驳船船艉靠泊大宇902泊位的体会,从船队受力分析的角度,探究此类船舶的操縱和注意事项,为经验做法找寻理论支持,寄望能够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