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变迁下 视听新视野

2020-08-17 07:29马开春
信息化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品企业

马开春

以华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走向世界,引来了特朗普政府举全国之力的打压和撕裂。近期,特朗普对华为的封锁变本加厉,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

原本,科技无国界。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和企业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井然有序的生态链,你提供技术,他提供原料,我负责生产,每个企业都像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让科技为人服务。但特朗普政府不顾脸面撕开伪装,蛮横无理地打破他自己口口声声宣扬的“市场经济”规则,反全球化,制造出世界性贸易战。就连台积电给华为代工,都需要向美国政府申请批准才行,如此霸凌真是让人觉得荒谬至极但却无可奈何。

于是,民间燃起了一股爱国热潮,中国一定要有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芯片企业,不仅如此,在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我们都要有属于自己的领头羊,向霸凌者大声喊“滚粗”。这一想法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细思却极恐,果真如此,不又回到了几十年前闭关锁国的状态了吗?更何况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全能的人,分工合作做才是必然和规律。

我们的高科技企业之所有能有今天的成就,让美国产生危机感并千方百计地打压,这是我们几十年来敞开怀抱虚心学习,吃苦耐劳不断积累的成果。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少艰辛与曲折,世界霸权的打压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夹缝中求生存,先活着再求强大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本土化过程:从无到有

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在每个领域都有无数的缩影。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专业音视频市场也经历着这样的变化。从时间上来说,视听行业在中国的起步比较晚。上个世纪30年代德州仪器成立,我们还处于战火纷飞、食不果腹的时代,80年代3LCD技术问世,DLP逐渐与其鼎足而立,我们才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整个国家一穷二白,至于什么芯片,什么投影技术恐怕闻所未闻……

当然,这些都只是故事的开头,一定会有然后,否则我们今天不会在这里谈论这个话题。

与投影技术一样,几乎所有的音视频产品都是在国外发展起来的,我们在整个过程中甚至连看客的算不上。打开门过后,一大批优秀的国外音视频品牌蜂拥而至,索尼、松下、NEC、巴可、科视、三菱、爱普生,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走向我们的生活。对这些产品的追捧也掀起了一股热潮,有代理商这样描述当时的繁荣:由于客户需求井喷,所有进口的货源都是一扫而空,为了能买到货,甚至有客户用袋子装着现金来购买我们的产品。一幅人傻钱多的画面跃然脑海,我们的市场需要优秀的产品,但无一例外这些产品全是进口品牌,可以说没有一家是中国企业生产的。

从需求国转向生产大国这一角色的转变在加入WTO之后实现了逆转。最近10多年见证了中国品牌的崛起,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迈瑞、大疆,快速崛起的一批领袖科技型企业率领着各行各业的细分优秀企业撬开了世界的大门。

专业视听行业也是如此。比如激光光源的誕生之后,涌现除了一批中国的投影和显示厂商,为整个市场的投影格局带来了新的局势。光峰、鸿合、视源,这些新的品牌在各行业的采购名单上榜上有名。利亚德、洲明等一批LED厂商更是走向国外,成为细分领域的老大。不仅如此,还吸引了老牌国外品牌的战略合作,企业之间的并购、合作创造了共赢合作的繁荣景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互相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

在全球各地的各个展会上,我们也看到中国的企业数量之庞大,以LED行业为例在每年的全球最大的视听集成展ISE上深圳的本土企业可以说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年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ISE上,上百家中国企业因为疫情影响而未能出席甚至让整个展会的看点大打折扣,不少国外同行甚至称,没有中国LED厂商的展会不是一届完整的展会。

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过去几年迅速成长为强势品牌,在市场中的话语权也更加强大,用户的市场认可度迅速提升。而且,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市场化越来越充分,竞争非常激烈。要在这个市场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开发各种多元化的产品来满足多种市场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

中国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伴随了中国市场最近10多年的快速崛起,也伴随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AVIXA的《 AV行业展望和趋势分析》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专业AV市场在快速增长,到2023年将会达到2.3亿美金。在过去的10多年,中国的视听行业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推动,比如中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教育和娱乐方面的进步,电子竞技产品和无线5G技术的兴起,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

所有的这些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巨量的机会,作为每个垂直行业应用末端需求,在各个领域得到发展后拥抱音视频成了必然,音视频应用也逐渐告别了以前的锦上添花的角色,成为了各个基础应用领域的刚性需求。

“歪果仁”眼中的中国市场

在中国做生意,有两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价格因素在市场中占有很强的主导权,大多数的国产品牌价格可能都会比进口品牌低,对进口品牌形成一定的冲击。对于外国品牌如何跟本土企业积极合作,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支持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我看到无数的外国品牌都在中国开设工厂,与中国本土企业战略合作。专业视听行业中也是如此,比如很多企业都把工厂设在长三角、珠三角。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要本地化,就连运营方式也要本地化,专业视听行业的应用性质更加决定了国外品牌离不开中国本土企业的支持,能否与系统集成商、渠道商如何更加密切地合作,制定双赢的市场战略,已经成为国外品牌的生存之道。赢康、金桥、鸿合、真视通,这些本土集成商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也成就了不少国外品牌的中国发展之路。

确实,最近10年成长起来的不少视听本土品牌也依靠价格优势上位,激光投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在激光刚上市的时候,经销商们一台投影机赚个上万块,盆满钵满,但短短两年时间就在价格冲击下烂到大街。所以说,在中国做生意是要拼速度的,任何新技术新产品,要么你快准狠赚到第一桶金,要么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以至于有些欧洲企业说宁愿放弃来中国市场吃肉,也不愿意来中国市场很快被后浪追赶。

中国市场很大,用户需求各异,但对大多数用户来说个性化可能依然被忽略。很多用户认为,产品和解决方案能满足需求就行,技术能达标即可。至于此外的一些附件功能或个性特征则不受重视。诚然,无论在哪个国家,高端客户需求在市场中都只占到一小部分。

这样一来,进口品牌之间与本土品牌之间的竞争优势就愈发不明显了,毕竟在基本功能和技术上大家可能差异都不会太大。虽说用户对国外品牌都是抱着开放式的态度,但整体经济水平购买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户在同等条件下,难免对功能相当、价格更低产生诱惑力。

因此,对于厂商来说,一些华而不实的性能不但难以吸引最终用户,反而被认为没什么价值徒增成本。定位好自身产品的独特功能、特性,让用户觉得每一分钱都花得物有所值,这一点也让厂商们费劲了心思。

另一点就是服务支持。中国市场早已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创新、价格优势和服务都相当重要。当本土品牌与进口品牌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时,本地化的服务支持就会成为用户考虑的重要因素。

即使客户喜欢某个产品,他最终能也可能会选择一些产品吸引力稍弱的本土品牌,因为本土品牌往往意味着有更多的员工可以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这一点我们也看到,视听行业的不少进口品牌都在加强本土团队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可以直接培训下游的合作伙伴,分销商、OEM厂商,确保最终用户在产品体验上达到真正的本土化。

从当初无脑买,到如今的货比三家供应过剩,从当年的全面碾压到现在的齐头并进各方面PK。中国企业在短短一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品牌几十,甚至上百年走过的路。中间难免经历艰苦的学习过程,经历各种打压和排挤,毕竟因为你的强大抢走了别人的蛋糕。

华为任正非说,华为的技术在很多方面已经是全球领先,但中国的本土企业跟美国的差距还有很远。这句话真的是意味深长,我们虽然有了一批成长起来走出去的中国品牌,但更多的技术和领域,我们依然是小学生。中国市场虽然很大,但依旧停留在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大型城市。

大城市主导,二三线城市下沉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公布了一个数据:中国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数据一出,引发了不少网友的争议和质疑。北上广深待久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比肩香港、GDP世界第二,超英赶美,阿里、腾讯、华为员工动辄大几十万的年薪,完全是真实世界。用知乎最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年入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这一数据的公布给我们浇了一盆冷水,大大方方地承认了我们还很穷,虽然有北上广深,但更多的是贫穷落后的小城市和大量的贫困人口,事实上也是如此,专业AV行业的大多数厂商都在一线城市,不管是品牌厂商,还是系统集成商、渠道分销商都聚集在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因为许多大型的广播、公用事业这些大型政府项目都是从这些发达城市开始推动的。

再拿LED举例,LED产业全部集中在深圳,深圳甚至被称为全球LED产业的“硅谷”,艾比森、洲明、利亚德、联建等无数LED领头企业都起源于深圳,这些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能力也是越来越强。不仅仅是LED行业,大量的知名技术品牌比如华为、腾讯、中兴都将总部设在深圳,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工程师和销售人才资源。以至于网友戏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确切地说是对中国深圳南山区的贸易战。

AV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跟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企业分布上也跟经济发展差不多。大城市成了专业AV企业的主要市场所在,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活跃,用户对新技术和产品的接受很快,基本上所有的厂商都会将总部设在这几大城市。

我们要强调的是,中国不是只有北上广深,不是只有阳春白雪,还有更多的下里巴人,还有更多欠发达城市和用户。而在这些城市中,省会城市可以说是爆发力最强,最值得期待的地域。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这些城市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增长为AV行业的增长打开了空间。大家都在往这些二线城市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就连InfoComm展会都在北京之外选取成都作为第二个根据地,寻求新业务空间的拓展。

当然,除了这些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其实在一些偏远的地域,用户需求也是在持续增长的,城镇化建设的推动将更多的人聚集到了城市中,更多的娱乐场所、学校、公共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AV产品。AV行业在更多的二三线城市下沉式发展或许也是未来增长的方向。

新的市场增长点

专业AV产品的许多应用都跟政府部门有关,而且每当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都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资直接让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复苏。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政府也紧急部署了“新基建”战略,让各行各业都在基础建设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实现快速的反转和长远的稳定增长。

在政府应用中不得不谈的就是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应用。在中国,国家城市安全是头等重要的任务。近几年,大量的IP高清摄像机的城市监控项目的部署背后,催生了无数的指挥控制中心项目。

在政府和安防市场,政策对市场需求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政府希望支持国产品牌,因此在许多项目中国都会优先考虑使用国产,将政策倾斜于国产,甚至在有些招标项目中明确拒绝外国品牌。因此,本土品牌的应用大幅增长。

对于商用和企业垂直市场,客户更喜欢那些易于配置、易于通过软件进行系统管理、服务周全的 AV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产品企业
企业
从灵感出发,邂逅好产品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拒绝平凡,如何让你的产品变“有趣”?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