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昊辰
提出问题:
我们班的教室里有2个垃圾桶,却不够同学们用,有的同学撕了纸后就直接扔在地上,有时地板上还有其他垃圾,而我在日本旅游的时候,发现日本的道路上大概每隔2千米才有一个垃圾桶,可是道路上几乎一片垃圾都没有,非常干净。我想:是不是因为教室里有垃圾桶,同学们才随意制造垃圾?如果没有垃圾桶,教室里的垃圾会不会比有垃圾桶的时候少一些呢?因此,我决定就是否需要在教室里放置垃圾桶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垃圾桶作用的心理预期,同时收集合理化建议。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评估垃圾桶的存在对乱扔垃圾行为的影响,从而给出解决方案。
分析资料,思考是否需要在教室里放置垃圾桶。
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
问卷形式:网络问卷
调查内容:受访者关于教室里垃圾桶是否有必要存在的观点,以及他们日常扔垃圾的可能行为
调查数据:210份有效问卷
(1)您同意教室里有垃圾桶会干净这个观点吗?
调查结果分析:表达“中立”观点的人数占比最高。表达“中立”和“不同意”观点的人加起来,数量占比超过了50%,我们可以认为他们不支持教室里有垃圾桶会干净这个观点,将这个群体看作可改革派。
(2)如果教室里没有垃圾桶,您会怎么处理手中的垃圾?
调查结果分析:在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占比约97%)的习惯比较好,他们不会乱扔垃圾。
(3)如果撤掉教室里的垃圾桶,您觉得会怎么样?
调查结果分析:如果撤掉教室里的垃圾桶,大约58%的受访者认为不会使环境变差,这说明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是:垃圾桶的作用并不是保持环境清洁的关键因子。
2.实地调查
调查地点:深圳市莲花山公园A区和B区
调查内容:观察游客随地丢垃圾的现象,在指定时间段进行统计
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调查总结:通过对游客在莲花山公园两个区丢垃圾的情况进行调查,我发现即使在有垃圾桶的情况下,仍然有人乱丢垃圾,通常是丢在吃东西的地方或者休息区的角落里。
建议在人们乱丢垃圾的地方写一些温馨提示语,比如“美好环境,你我共建”等。可以竖立垃圾桶位置指引牌,方便游客快速找到垃圾桶。另外,在公园里为游客专门设置休息区,同时在那里放置垃圾桶。
3.课题辩论
针对这个探究课题,我组织了一场模拟辩论赛,邀请一些同学参加,辩论双方的观点分别是:教室里有垃圾桶会更加干净(正方观点),教室里没有垃圾桶会更加干净(反方观点)。
正方认为教室里有垃圾桶,同学们就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不会乱扔垃圾,教室便会更加干净。而当教室里没有垃圾桶,如果要跑很远才能把垃圾投入集中垃圾桶,有些同学可能不愿意,就会乱扔垃圾,破坏教室环境。
反方认为同学们没看到垃圾桶就不会在教室里扔垃圾,通常会把垃圾带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扔掉,或者先保存,等找到垃圾桶再扔,因此,教室里没有垃圾桶更能保持环境洁净。如果教室里有垃圾桶,同学们看到垃圾桶就会往里面塞垃圾,有时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外面,也不会捡进去,这样会导致教室更脏。
反方觉得,教室里没有垃圾桶,这是给每个同学一种暗示:不提倡大家产生更多垃圾。即使有垃圾,也不希望大家把垃圾扔在教室里,而是统一扔到楼道或卫生间的集中垃圾桶中。
通过辩论赛,我了解了各方的观点,觉得都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之处。比如在教室里放置垃圾桶,卫生习惯好的同学会把垃圾准确扔到垃圾桶里,但有些同学可能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附近,而不是垃圾桶中。如果不在教室里放置垃圾桶,即使对同学们进行温馨提示,卫生习惯不好的同学可能还是会乱扔垃圾,但多数同学会把垃圾扔到楼道或卫生间的集中垃圾桶里,整体看来,减少教室垃圾数量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实地调查,我得出:即使有垃圾桶,喜欢乱扔垃圾的人还是会乱扔垃圾,不乱扔垃圾的人一直都遵守得很好。这说明,个人的认识和习惯与乱扔垃圾行为是有相关性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的受访者肯定垃圾桶的作用,有60%的受访者持中立态度或者认为垃圾桶的存在与教室是否干净没有必然联系。
综合上述结论,我经过分析认为:教室里垃圾桶的存在并不一定使教室干净;卫生习惯对人们乱扔垃圾行为的影响最大,习惯不好的人,不管附近有无垃圾桶,他都可能乱扔垃圾;重要区域的温馨提示语会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基于此,我给出的建议是:
1.撤掉教室里的垃圾桶。
2.在学校各个班级宣传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3.在易堆積垃圾的区域写标语提示同学们这里不能乱扔垃圾,以及给出集中垃圾桶位置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