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希 曾凡俊
(1.江西省萍乡市湘东生态环境局,江西 萍乡 337000;2.江西省萍乡市上栗生态环境局,江西 萍乡 337000)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萍乡城区2019年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自江西省萍乡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要为空气质量指数(AQI)和PM2.5、PM10浓度数据。AQI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2]计算,分析评价参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3]有关要求进行。
2019年萍乡市环境空气质量为超二级,2019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为305天,优良率为83.6%。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19年萍乡市空气污染物年均值表
(1)单因子评价
2019年,萍乡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符合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日均值达标率为100%;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符合一级标准,日均值达标率为100%;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符合二级标准,日均值达标率为97.2%;一氧化碳24h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达一级标准,日均值达标率100%;臭氧日最大8h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符合二级标准;全年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达标率为99.2%;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超二级标准,超标0.14倍,日均值达标率为92.6%,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 2019年萍乡市环境空气各项污染物浓度评价表
(2)首要污染物
2019年,萍乡市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O3,其次是PM2.5和PM10。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天数相比上年明显增加,由上年的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详见表3。
表3 2019年萍乡市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统计表
2019年,萍乡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介于18-199之间,具体统计详见表4,萍乡市空气质量达优良天数305天,占比83.6%。
表4 2019年萍乡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情况一览表
2019年萍乡市环境空气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见表5,从表可知环境空气最大指数项为细颗粒物,其次为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说明萍乡市空气污染以颗粒物为主,臭氧已成为颗粒物之外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指数与上年相比有所上升;各污染物分指数与上年相比,O3、NO2和CO上升明显,PM10持平,SO2和PM2.5略有下降。
表5 2019年空气质量指数及分级状况
1、优良率变化
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3.6%,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减少了10天,2019年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值最高为199,2018年AQI最高值为292。由表6可知,与上年相比2019年空气质量重污染天数均减少。
表6 2019年萍乡市空气质量指数AQI情况一览表
2、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
2019年,萍乡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细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变化情况见表7。
表7 2019年与上年相比各污染物年均值统计表
从表7可以看出,2019年萍乡市O3浓度年均值与上年相比明显上升,其他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显示出颗粒物污染浓度得到了一定程度抑制,但臭氧浓度上升等新的环境空气问题也亟需解决。
3、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变化
2019年萍乡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与上年相比结果见表8,从表可知我市中心城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有所下降,综合指数与上年相比上升0.25,首要污染物为O3、PM2.5和PM10,臭氧首要污染物占比相比上年上升,PM2.5占比下降。针对臭氧浓度逐渐上升建议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府部门要逐渐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浓度同步下降。
表8 2019年萍乡市环境空气指数变化趋势统计表
1、2019年萍乡市城区空气质量超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3.6%,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8。全年有效监测天数365天,其中优99天、良206天、轻度污染54天、中度污染6天,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年均值均达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达二级标准,细颗粒物年均值浓度超二级标准,超标0.14倍。
2、2019年萍乡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比,优良天数减少了10天,无重度污染;全年最大AQI较上年下降93;O3浓度年均值与上年相比上升明显,其他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大;污染的频次、持续时间有所上升;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上升0.25。2019年未出现重污染天气,但全年的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臭氧污染恶化是空气质量相比去年下降的主要成因。
1、颗粒物稳中有降,主要原因可能是:①工业企业限排;②餐饮无盲点整治工作的得到落实;③加大建筑工地监管和道路清扫保洁力度,开展治超、治尘、治抛撒专项行动,严控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④烟花爆竹禁燃限燃等等。
2、臭氧污染上升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主要是针对PM2.5等颗粒物浓度降低做工作,臭氧方面做得不多;②臭氧形成原因复杂,除了大气层本身的传输外,主要是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在光照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且污染源广,还没有成熟的科学的治理臭氧的手段;③可能是单方面颗粒物的降低,空气透明度增强,VOCs没有得到控制,也会催生臭氧的生成。
针对臭氧浓度上升明显的现象,建议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府部门要逐渐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浓度同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