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 党晓伟 吴建清 李树东 单伟颖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凸显。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了同等重要地位,校企合作作为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以医院为发端办教育,到独立设置医学院校,再到注重质量和综合化发展,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出一种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科学、突出专业特色、操作性更强的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又一次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此进行了文献梳理,旨在为此类工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医药卫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190-03
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1]。习近平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示,发展职业教育要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2018年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均提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3-4]。国务院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则是把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一[6]。可见,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7]。而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民生问题、健康问题,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要求更为突出。因此,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有必要摸清现状,进而进行进一步探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目前常见校企合作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也由传统的“2+1”模式发展出了多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现代学徒制
周瑞芳[8]2018年介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学校与医院作为双主体,每4~5名学生配备一名资深护士担任“师傅”,再辅以专任教师进行校内指导。经过实验研究,发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学生在理论成绩、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何文波[9]于2019年提出逐步推进式的教学方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第一学年的“4+1”天医院实习,到第二学年的“3+2”天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则采取“7+3”个月定岗实习的方式进行,学徒采取淘汰制,保持发展活力。
(二)订单式
周晓宏[101]在2018年介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与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派专任教师进行操作手法培训,并于三年级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订单式班学生在操作能力和学习稳定性方面对比普通学生具有明显优势,就业率较高。何丽红[11]于2018年介绍了专科护士“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医院签订专科护士培养协议,对ICU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等进行调整。才晓茹[12]2018年从实践中总结出“大专业+多方向”的订单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专业基础上开展多方向培养,根据不同方向的岗位需求与不同性质的企业(医院)进行订单式培养。
(三)院校合作办专业
於学良等人[13]于2017年介绍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办专业,校院共同组建口腔系,医院在进行对外医疗服务的同时承担人才培养的教学及实训任务。王德华[14]在2016年介绍的“双元联合体”模式中提出,医学影像专业与教学医院影像中心合作办专业,修正医学影像专业“高投入、小规模”的状态,围绕医学影像核心工作岗位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四)顶岗实习
林婷婷[15]在2018年提出在顶岗实习时遵循PDCA循环,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学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调查问卷也显示出,实习单位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杨琳媛[16]在2018年总结了“3.7.1”顶岗实习模式,即第三学年实习期分解为3个月医院药房实习、7个月制药营销等企业实习和1周的总结报告时间。
(五)其他模式
杨林[17]于2014年介绍了“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形式,包括学校与卫生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学校与医院联合开展新专业,学校与医院、医药集团合作开办基地班等多种方式。王玥[18]于2019年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多学科”人才培養模式,将人才培养与医院和大健康产业的企业同时进行产教融合,与医院合作突出专业学习,与企业合作则侧重于应用和创业。杨玲娜[19]于2018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采用“产学研结合”方案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其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护理对象的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三段式”方案培养的学生。
二、具体合作的内容
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由于受研究者、关注点、时间、学校、方法、地域等因素影响,各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各有侧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
才晓茹[14]2018年提出的“大专业+多方向”模式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依托,方案中的专业知识模块按照不同方向进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岗位的需求。闫金辉等人[20]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2017年毕业生称职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过院校协商为临床医学专业增设“岗前临床技能综合训练”“全科医学”“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三门课程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称职率为100%。何丽红[11]于2018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ICU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较普通护士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对重症监护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以及对各类急危重症病人病情观察和急救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对口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对涵盖多个工作岗位的学科而言,传统的考试方式不仅脱离工作性质,也不能针对性地巩固专业知识,因此在成绩评定办法上可以结合技术岗位进行综合测评[8]。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各学校均与医院(企业)进行共商共建,内容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但上述文献大多是工作总结、体会、经验介绍或描述性研究,在科研设计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评价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在校企双向流动方面,王玥于2019年提出,可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同时将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专家纳入兼职教师队伍,进行校企人员“双向流动”,以此改善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对接情况。王德华[14]于2016年提出,在校企合作中实施双专业负责人制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2020年靖吉芳[21]在构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方面,提出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主体意识,在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可以将企业纳入管理队伍,使企业深度地参与到制度建设、育人模式建设中,以增加企业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通过校企双向流动和“双师型”队伍建设,能够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衔接。
(三)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1.校外实训基地
杨玲娜[19]于2018年介绍了老年护理专业的“校外养老院”建设,基地开设在养老中心,并有独立的社区医院做支撑,教学地点由教师—老人房间—社区医院进行自由切换。刘芳[7]于2019年提出以校外义齿生产线作为实训基地,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3D打印技术,教学效果显示新技术的使用,对实践的教学具有增强作用。张荣芳[22]在2018年介绍了护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建立在医院,双方通过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科研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升级,构建了地区性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2.校内实训基地
刘燕[23]在2018年介绍了药学实训基地的建设,药企在学校附近建立了可面向社会营业的药店,实践证明,面向社会开放的药房不仅可以满足师生学习、购药需求,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廉丽丽[24]在2019年进行了实验研究,学生分两组分别采用传統方法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方法教学,以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操作得分和综合答辩得分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在口腔实训教学中增收虚拟现实项目可以使学生考试成绩提升。梁菁等人[25]在2017年提出的“旭兰时刻美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校方提供场地和员工培训等,企业方负责装修、设备安装等,双方共享资源。由此可见,校内、校外实训教学均可增强学生体验,有利于拓展知识面和师生交流。
另外,还有研究者从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14,19],提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而建设具有医学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三、启示
(一)在合作模式上
应该结合不同的专业及就业岗位需求,探索更多、更具操作性的合作模式,更加贴合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在合作内容上
受研究者、关注点、时间、学校、方法、地域等因素影响,各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上各有侧重点,建议今后的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双方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校企融合。
(三)在效果评价上
在校企合作有效性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建议在效果评价上采取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科学、客观的评价校企合作效果,为切实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四)在研究方法上
目前校企合作的文献大多是工作总结、体会、经验介绍或描述性研究,在后续研究中应该不断规范研究方法和科研设计,使研究结果更趋于深入、全面,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综上所述,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校企合作的成效和层次不断提升,为其他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参考,但在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探索出一种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突出医学专业特色、操作性更强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推进我国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校企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应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2005-10-2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17〕95号,2017-12-05.
[4]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教职成〔2018〕1号,2018-02-12.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6]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Z].2019-02-23.
[7]刘芳,郭晓莎,蒋春梅,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2):1891-1893.
[8]周瑞芳,张星,丁美红,等.高职护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教改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4):23-24.
[9]何文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2):106-109.
[10]周晓宏,张效莉.浅析高职院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以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1):13.
[11]何丽红.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12]才晓茹,邵路才,李旭,等.基于职业发展混沌理论的“大专业+多方向”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88-91.
[13]於学良,胡颖.医药卫生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2017(35):45-47.
[14]王德华.医药卫生类高职“双元联合体”校企合作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7):16-19.
[15]林婷婷,王小蓉,黄秋萍.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药剂科顶岗实习管理[J].海峡药学,2018,30(10):284-285.
[16]杨琳媛,杨薪正,谭飞,等.高職高专药学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全程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04,220.
[17]杨林.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7):7-9.
[18]王玥,蒋会慧,王媛媛.产教融合下高职护理多学科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7-8.
[19]杨玲娜.产学研结合培养高职老年护理人才的实践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20]闫金辉,吴晓华,徐智广,等.基于“校院合作、医教结合”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87-89.
[21]靖吉芳,廖奔兵,魏姗,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13-15.
[22]张荣芳.院校共建高职护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3):74-75.
[23]刘燕,吴美珠,唐铁鑫,等.高职药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8,34(1):45-48.
[24]廉丽丽.虚拟现实技术在口腔实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2):148,157.
[25]梁菁,易玲利.校企合作共建美容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4):11-12.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