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春
【摘 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乙型脑炎与细菌性脑膜炎临床指征之间的差异,为后续提升疾病监测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4例乙型脑炎于34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差异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乙型脑炎患者的特异性临床特征是抽搐,而蛋白提高、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变化、抽搐以及脑脊液外观变化等是细菌性脑膜炎的特异性临床特征。通过判别分析,其中细菌性脑膜炎与乙型脑炎患者的预测成功率分别为67.65%(23/34)、88.24%(30/34)。结论:细菌性脑膜炎与乙型脑炎患者交互判别分析之后发现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别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准确性较低,在诊断中可能会发生漏报的情况。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临床指征判别
在临床上细菌性脑膜炎与乙型脑炎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1]。因为在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上两种疾病的结果较为相似,因此临床诊断并不具有较高准确性与可靠性[2]。在我国传染病是基于临床诊断报告系统,为经过诊断则无法进行采样送检,所以具有较大的漏报率,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3]。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4例乙型脑炎于34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差异进行观察与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34例乙型脑炎与34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37例、31例,年龄最小为13岁,最大为43岁,平均年龄为(25.63±1.85)岁。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脊液与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分装,同时进行细菌培养与乳胶凝集试验等任务。乙型脑炎患者:血液进行ELISA检测病毒IgM显示为阳性,脑脊液进行ELISA检测病毒IgM显示为阳性,并且患者未在半年内进行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则可确诊。细菌性脑膜炎:首先通过阳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患者脑脊液标准呈现为阳性,脑脊液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低于100个/mm3且中性粒细胞不低于百分之六十五,或者白细胞计数不低于100个/mm3;其次,血液检验为阳性,且脑脊液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低于100个/mm3且中性粒细胞不低于百分之六十五,或者白细胞计数不低于100个/mm3;最后,脑脊液培养细菌检验为阳性,脑脊液外观改变、白细胞增高且至少一种临床表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对比,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预测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行 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乙型脑炎患者的特异性临床特征是抽搐,而蛋白提高、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变化、抽搐以及脑脊液外观变化等是细菌性脑膜炎的特异性临床特征。通过判别分析,其中细菌性脑膜炎与乙型脑炎患者的预测成功率分别为67.65%(23/34)、88.24%(30/34)。
3 讨论
细菌性脑膜炎是由于脑膜炎细菌感染造成的一种严重类型,且乙型肝炎在临床上是指由乙脑病毒感染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4]。两种疾病发病部位均为患者脑部,具有病情复杂多变、爆发性、起病急等特征,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为这两种疾病严重损伤了患者身体健康,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所以临床上及时诊断与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现实性意义。因为两种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因此二者之间的判别缺乏及时准确性,临床上需要对两种疾病的临床指征进行观察与分析[5]。综上所述,细菌性脑膜炎与乙型脑炎患者交互判别分析之后发现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别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准确性较低,在诊断中可能会发生漏报的情况。
参考文献
徐振兴,陈桃英,郭玮.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病原学特征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肽Y及降钙素原水平表达[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2):1481-1483.
张钦林,罗霄鹏,包正军,彭子娟,周道,杨期明.联合检测CRP,IL-6,Procalcitonin水平在成人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05):573-578.
刘秀红,霍晓赛,贾克然,王宪灵,贺政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10):1746-1748.
温晓漪,仇锦春.临床药师参与治疗2例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实践体会[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10):33-37.
孙才兴,孟旭莉,谢尚闹,俞洋,杨红建,吴斌.脑肿瘤开顱术后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02):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