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小后踝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复位程度及 AOFAS评分的影响分析

2020-08-16 10:32王伟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手术

王伟

【摘 要】目的:探索不同大小后踝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复位程度及AOF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后踝骨折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后踝骨折大小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踝骨折面积<25%,对照组25例踝骨折面积≥25%,均实施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AOFAS评分、VAS评分以及手术耗时无统计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77±2.54)d、骨折愈合时间(8.45±2.33)周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完全复位外踝,但對于踝骨折面积<25%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后踝骨折;手术;复位;AOFAS评分

后踝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骨折类型,好发于青年人群,早期可出现外踝骨折、内踝骨折,随着病情恶化,可导致关节软骨呈退行性病变,踝关节十分不稳定,预后较差,极易出现脱位,为了降低病残率,常运用手术治疗[1]。通过手术复位能够减轻机体疼痛感,改善踝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但随着相关研究深入,可发现不同大小后踝骨折可达到不同疗效。而本文便对不同大小后踝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50例后踝骨折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后踝骨折大小分为两组,分为两组,观察组踝骨折<25%,对照组踝骨折≥25%,此次试验均在2016年1月10日至2020年1月10日期间完成。入选标准:(1)患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对照组踝骨折面积超过25%,观察组踝骨折面积<25%;(2)患者术前均经患足冷敷,消除张力性水疱和肿胀;(3)患者存在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1)排除病理性骨折患者;(2)排除Pilon骨折患者。

观察组平均年龄(43.75±4.23)岁;病变位置:13例左侧,12例右侧;性别:15例男性,10例女性;踝关节骨折分型:3例旋前-背屈,6例旋后-外旋,7例旋前-外展,9例旋后-内收。对照组平均年龄(43.63±4.68)岁;病变位置:14例左侧,11例右侧;性别:13例男性,12例女性;踝关节骨折分型:2例旋前-背屈,5例旋后-外旋,8例旋前-外展,10例旋后-内收。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健侧卧位,选择全身麻醉,调整侧卧位支架,腋下放置软垫,保持躯体后仰或前倾45°,在完成外踝或内踝固定后,改为仰卧位。在实施外侧切口时,采用腓骨远端后外侧弧形切口,采用接骨板固定腓骨远端,分离显露外踝。对照组患者需对后踝骨折块复位,分离显露腓骨长短肌腱内侧。观察组需在透视机引导下完成复位,但对于胫腓分离或后踝未复位患者,需复位固定后踝,材料选择直径小的克氏针或空心钉,再次经透视机检查,需给予下胫腓螺钉内固定(从外踝斜向前内侧30°)。在内定时,需采取内侧切口,显露、分离内踝,使用螺钉内固定。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开始踝关节功能训练,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AOFAS评分(踝-后足评分系统)、VAS评分(模拟视觉疼痛评分)、手术耗时、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AOFAS评分[2]:包括疼痛、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踝-后足稳定性、足部对线、前后活动、后足活动、以及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等,最高分100分,若踝关节功能越好,分数越高。

VAS评分[3]:10分剧烈疼痛,0分无疼痛感。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代表统计存在差异。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AOFAS评分、VAS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治疗后AOFAS评分、VAS评分无统计差异性(P>0.05)。如表1所示:

两组对比手术耗时无统计差异性,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后踝骨折主要是因踝关节受到暴力扭曲所致,具有病残率高、预后差、进展快等特点,属于骨科常见类型,在患者病发期间可因为踝关节不稳定状态,导致下胫腓稳定性破坏,增加致残率,目前常运用手术治疗。通过内侧切口手术能够直接复位内侧跟骨结节,纠正跟骨内翻,在直视下完成关节面复位,有效缓解当前疼痛感。分析本次结果,两组治疗后AOFAS评分、VAS评分以及手术耗时无统计差异性(P>0.05),由此说明,手术有效清晰暴露腓骨长短肌腱内侧,保持踝关节稳定性,获取满意治疗效果。而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踝骨折<25%患者预后效果更佳,此类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短,有效保证外踝完整性。

总而言之,在面对后踝骨折患者时,运用手术能够减轻当前疼痛感,恢复踝关节功能,尤其对踝骨折面积<25%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蒋志刚,韩雪昆,方玮等.后踝骨折块不同固定方式对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8,44(12):1470-1472.

甘远强,孙洋,文明等.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139.

冯文生.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6(11):828-832.

猜你喜欢
手术
牙科手术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改良Beger手术的临床应用
手术之后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
FOCUS超声刀在复杂甲状腺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新型手术敷料包与手术感染的控制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