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媛
摘要:张爱玲是中国新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著名女作家,其作品的语言特色值得我们去回味、研究。本文通过张爱玲的一篇短篇小说《封锁》来分析张爱玲创作中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张爱玲;封锁;语言特色
谈到张爱玲,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位传奇女子,她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一位行走在边缘的关注小市民,平凡人生和痛苦灵魂的女性作家。他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阐释当时上海的社会生活和人生百态,他的作品以深厚的语言功底,细腻的个人感怀叙述了一个个关于家庭和婚姻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尤其是那些被忽视的女性,这使得他成为当代文坛上一面与众不同的旗帜。
封锁是她在1943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当时以上海最为普通的一辆电车为背景,用平实的语言伟伟讲述了当时在封锁时期发生在电车上的一个虽然不轰轰烈烈却让人忍不住为之同行的一对普通男女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时代环境下,懦弱奴性不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婚姻和家庭中的无力反抗与痛苦的心灵,揭露了在世俗中挣扎的小人物的悲涼人生,张爱玲在封锁中刻画了两个五四以后的普通都市知识分子的形象。一个是被世俗生活束缚失去了自我,没有思想,甘于平庸,生活无力挣扎的男主人公吕宗珍,另一个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却拥有一个女奴灵魂的职业女性吴翠远。
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插曲,让我们看到了在世俗生活掩饰下的小人物的悲哀命运。35岁的男主人公是上海。华贸银行的一个会计师,他虽然是五四以后滑稽大学商科毕业生受到了高等的教育,但是在思想上却没有收到觉醒。新的社会思潮也没有给他造成很大的冲击,他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思想,没有激情。甚至还保留了封建思想。日寇入侵上海的沦陷并没有激发他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责任感,在沦陷区他循规蹈矩过着琐碎平庸而无聊的生活,是一个世俗愚昧的小市民,她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立场。尽管对母亲给自己定下的连小学都没毕业,脾气又不好的太太不满意曾经反对过,但是却被对方外表的美丽而吸引,接受了他,并且有了儿女,他对自己的工作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对事业没有上进心,认为自己就是在混日子。他与没有文化的太太极度缺少共同语言,存在思想上的巨大隔膜,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的感情世界苍白,内心空虚无聊,对政治和时事漠不关心,甚至思想对他来说也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他没有什么不良的嗜好,是一个十足十的好人,他每天乘坐电车上下班,生活如同一辆电车机械的前进着,社会上的一切都不能对他也产生影响。
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在下班的电车上遭遇了封锁,电车变成了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封锁,限制了人的行动自由,闪躲在内心深处的欲望,恰好借机挣脱出来,虚伪与真实值有一条虚线相隔。
小说叫做封锁,从最浅的层次来看,事情就是发生在电车封锁的环境中。但是从再深一点的层面来讲,由于上海的沦陷而导致的封锁,作为一个历史背景真实地存在于这个故事里,可以说这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大背景,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封锁这个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认可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社会是相互对立的,充满了卸去伪装后的率真充满了张爱玲。对生命欢悦的向往。封锁这个作品采用了一个整体的象征,把人生的真实处境比作是一种无形的封锁,有形的封锁使人性解除了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形的封锁。有形的封锁的开放反而使人回到了更大的无形的封锁之中,所以这样看来封锁一共有三层含义,可谓是一语三关。
在小说的写作上还有以下三点我认为更加值得注意。
首先是反讽与解构,在我看来张爱玲的烦冯总是充满着趣味,也正是他所喜爱的那种古中国的厚道含蓄。男主人公一出场,作者先借他的太太的负面形象,提高了读者对他的心理期待。但谁料随之而来的,便是他在对他太太的抱怨自己取其辱。他关心的不过是自己的名誉和温饱。此时一个虚荣自私善变狡猾的伪君子呼之欲出,而后他把调情动机顺水推舟的化作谈情更是强化了这点。比如说,董培芝出场就写培芝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清寒子弟,一心只想娶个略具资产的小姐,欲抑先扬一句话就勾勒出董培芝两个层面的形象,并且在人物的自我对照中揭示出第三维度的性格虚伪。更进一步的,最后男主回到家在意的仍然是自己,他还记得电车上那一回事,可是女主人公的脸已经有点儿模糊,那是天生使人忘记的脸,他不记得他说了些什么,可是他自己的话他记得很清楚,他记得他温柔的问道你几岁慷慨激昂的说我不能让你牺牲了你的前程。作者张爱玲犀利的道破了人的所见猥琐性揭示了恋爱的激情,往往出于人的自我想象做欺骗自我感动的满足感。而我认为这也更写出了一种人在理性自我反省中永远无宝华把握穷尽确定自己的感性体验的无力感和随之而来的虚无感。
第二就是叙事视角和风格,在第三人称叙事中往往有感知和叙述两类不同的视角主体。封锁也不例外,在叙述者的语言中往往夹杂有人物的意识,而在人物的声音音里,幼虫和着另一个理性主体的观点,比如男主人公第一眼看女主人公觉得自己太可爱了的人是熬不住要笑的。
这种主体掺杂的叙述方法,使张爱玲的态度显得既融入又脱离他的笔调是淡漠的,而他笔下的人物似乎也总带着些旁观的臭力杆,在这篇小说中因为封锁而获得边沿一十的女主人公,更多的作为张爱玲的代言人,与不存在的叙事者一起发表着对尘俗现象的鄙弃,对男人人性的谙熟,包容讥讽和不原谅。而另一方面,对于故事中的人物的经验常识来说,他者的内在世界是不可企及的。而全知视角下的读者能够窥见人物之间行为上的相互误读与心理落差,感受到喜剧化的讽刺效果。
最后是陌生化与想象力。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鳝鱼。文章起笔便是一种陌生化的语言策略。作者又通过冗长细致的描写逼迫我们凝视那平常不过的轨道,让他在凝视中扭曲变形,使人发疯。琐屑无谓的语气,麻木机械的生活封锁则是一个时整个生活得以陌生化的情景,作者自然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来写人们突如其来的惶恐。准确的一个词惧怕,写出了人与人的隔阂与敌意。
在人物和场景的调度上张爱玲仿佛是一个娴熟的导演,他给出的镜头冷静克制,节奏大多数是舒缓从容的。而且她的描写本身就很有画面感,又特别擅长刻画凝固的时刻,戏剧化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