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 陈棋
摘要:学习拖延是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综合作用产生下的复杂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习拖延对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生活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学习拖延的类型、影响、以及相关因素等方面入手来对大学生群体学习拖延行为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干预学习拖延行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学业拖延;大学生;干预
有调查发现,约有一半以上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的问题。虽然知道拖延会影响到学业成绩,但仍有很多大学生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拖延行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不乏看见这样的例子,同样是学业拖延,有的同学会产生情绪波动较大,焦虑、紧张的现象,从而导致学业任务无法如期完成或者草草了事质量、成绩不佳。相反之,有的同学情绪较为稳定、甚至较为高亢,在学业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各方面表现也较为优秀。所以说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进行研究分析:
学业拖延的内涵学业拖延的类型及区别学业拖延的影响什么样的内外因素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
一、学习拖延的内涵
拖延,Procrastination,在拉丁文中,“pro”意为向前、推进、支持,而“crastinus”则以为“明天的”。所谓的明日复明日,不断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就是“拖延”拉丁文词源的字面含义。Solomon、Rothblum认为:拖延是一种没有充分理由却推迟某项任务的行为,会导致个体主观上产生不适感。Tuckman认为:拖延是推迟或完全回避个体必须承担责任、作出决策和执行的任务的倾向。这类定义倾向于把拖延描述成一种不受个体意向控制的行为或者倾向。
综上所述,拖延的含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行为意向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差距;个体心境的变化。本研究采用接受程度相对较广的定义,即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也愿意这样去做,但却没有按时完成学业任务;或者学习者最终要完成但却有意地延迟启动或延迟完成学业任务的行为。
二、学业拖延的类型
(一)从拖延性质的角度
根据拖延情境的不同,拖延被划分为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状态拖延与任务情境紧密相关,特质拖延被看作是一种人格特质,拖延者的拖延倾向不因时间和情境发生改变。
根据拖延主体的主观意愿以及拖延的影响角度出发,学习拖延划分成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两类。主动拖延者一方面傾向于选择对他们而言更有意义的任务,倾向于选择给他们带来更高强度压力感的任务,并且能按时完成任务。被动拖延者在面对各种学习任务时,无法处理学习任务带来的压力并感到更多的紧张和焦虑,最终在学习任务的时间期限到来告终。而特质拖延者又被分为三类:冲刺唤醒型;回避失败者以及无法做出决定的拖延者,在面临选择与冲突时,常常给自己制造大量的备选信息,认为只要不做决定,就能减轻其对决定结果背负的责任。
(二)从行为实施的角度
根据拖延的成因不同,拖延行为可以被划分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计划失败型拖延是一种决策拖延,大多与能力、认知和任务加工速度等因素有关。而实施失败型拖延往往拥有较为详尽的计划,但由于实施过程由于种种因素干扰导致失败从而导致行为结果的拖延。
(三)从应对方式的角度
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焦虑型拖延也称紧张恐惧型拖延,这类拖延者害怕失败,也无法承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但享乐的同时伴随着内疚和忧虑。放松型拖延也叫快乐寻求型拖延,这类拖延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通,其特征是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非理性思维,认为努力工作所得的回报小于付出,并擅长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三、学习拖延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自我肯定的方式——享受拖延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受到个体控制下有意产生的一种行为。个体在面临最后期限的压力下,享受时间紧迫带来的兴奋感,在紧张与兴奋中能激发更高的工作效率。Lay的研究表明,拖延者在考试即将来临之前,能够体验到一种更强的挑战感和高峰体验。Chu和Choi研究发现主动拖延者属于适应型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在时间急迫的状态下反而能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
2.个体管理自我情绪的需要。拖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个体不自觉地拖延的时候,其实是身体已经不适应工作强度,身体向你发出警报信号“请慢下来”。有意的将任务拖延,减少内心对任务的抵触感,稳定由任务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Tcie和Baumeister的研究表明,在离最后期限较远的时间内,拖延者与非拖延者相比较,较少感受到压力,身体状况也更健康,其实拖延是一种个体管理自我情绪的方式。
3.有效地规避损失和风险。从学业拖延的定义上来看,学业拖延是学习者最终要完成,但却有意地延迟启动或延迟完成学业任务的行为。可见,学业拖延是个体有意识控制下的行为。对于重要或者是困难的学习任务的推延这个有利于个体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能做出更多的反应与思考以避免仓促行动。这种拖延是有价值性的。
(二)消极影响
1.造成生理及心理的紊乱。有科学硏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没有明确及时的规划,外界的影响与自身的迷茫,导致自己选择暂时回避任务。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拖延行为,却又没有能力将任务在期限内完成便会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和情感体验。
2.浪费时间且学业成绩低下。对于有些学业拖延者来说另一个谎言会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其实这可能真的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为心安理得地浪费时间找一个不错的借口。拖延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跟跟学习任务不相关的事物上,对其本身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本身专注度不高。
四、学习拖延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学业拖延与成就动机。学业拖延与追求成功动机是显著负相关与避免失败是显著正相关。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两种成就目標分别对应着两种动机模式。在学习目标定向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寻求挑战并将任务的成败归因于努力,面对失败仍然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表现出积极的、掌握的动机模式;而成绩目标定向通常与不适应的、无助的动机模式相关,个体倾向于对成败进行能力归因,面对失败往往作出低能的自我评价,产生焦虑、沮丧的消极情绪,并容易放弃努力。
2.学业拖延与大五人格。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大五”人格模型中的责任心、严谨性、神经质以及外向性均与学习拖延相关,其中责任心是学习拖延的根源。国内曾有研究者对大五人格与拖延的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对特质拖延贡献最大的人格因素是责任感,其次是神经质。而大五人格的其他几个因素跟拖延之间并有明确的相关。外向性与学习拖延之间存在正相关,外向型的大学生更意愿参加社交活动,最终导致学习拖延的行为。
3.学业拖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行动前对自身完成该活动有效性的一种主观评估,这种预先的估计对后续的行为会多方面地发生影响。影响人对行为的选择,个体的行为方式,还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换而言之,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进个体行为的一个启动及持续。与此相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习得性无助。
4.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个体对于时间的管理是反应个体是否存在拖延的重要因素。学习拖延者通常用不正确的时间观念来促进与维持任务的逃避,将时间花费在一些紧迫但不重要,甚至是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事情上,而对于那些重要且紧迫的事情,他们通常采取否认或轻视的态度。
5.学业拖延与完美主义倾向。完美心理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它代表一种核心为高标准的行为。具有高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会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拖延很可能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进行更周详的思考而产生的习惯性行为模式。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由于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或是苛求完美,在没有完成有把握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之前,不愿意动手去做,因为苛求完美,反而不容易制定出可行的行动计划,必然要付出时间上的代价,导致了在学业拖延行为。
(二)外部因素
1.学业拖延与任务特征。任务特征是指学习任务的困难程度、具体性、价值性、必要性、有趣性。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个体在对于执行学习任务上是有选择性的。另外,学习任务具体程度以及价值程度,也会较大的影响拖延行为。学习任务比较有趣,任务描述比较清晰,对学生来说有学习研究的价值。学习者就会较少的产生拖延现象。
2.学业拖延与环境因素。影响学业拖延的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智能时代的到来,高诱惑力的互联网也成了大学生学习拖延的重要原因。狂风暴雨式的虚拟的网络信息以及大量的诱惑随之而来。对于稍显枯燥的学习而言,个体很容易被更具有诱惑力的且较为轻松得到的事物所吸引而中途转移注意力或者是干脆先把学习任务放在一边,这也是造成学业拖延的一大项因素。
学校环境对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行为有重要影响,即有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感越高,学生就会较少的表现出拖延的行为。当然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竟争学习负担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拖延行为。
参考文献:
[1]应洁峰,于晋,沈毅.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239-240.
[2]唐琰.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调查及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