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琳
摘 要:元青花的出现是中国瓷器风格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青白相融的颜色搭配以及繁复密集的纹理装饰都是引人注目的亮点。青花瓷是中国和波斯文化往返交流下的的产物,波斯钴蓝色料和伊斯兰文化的传入对元青花的诞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青花瓷在波斯的流行也带动了当地陶瓷艺术的发展。本文以元青花为研究对象,分析青花瓷在元代能够兴起并对外传播的原因,并以元青花的艺术特色为线索,进一步探求伊斯兰文明对青花瓷的影响以及元青花给波斯带来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元代;青花瓷;波斯;伊斯兰文明;丝绸之路
据史料记载,青花瓷在元代源起并逐渐兴盛,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岛夷志略》已出现对于青花瓷的记载,包括“青花白碗”“青瓷花碗”等,贸易线路遍布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等国家。[1]苏继顷学者指出,这里的青白花碗已经不是简单的青白瓷,而是白底青花瓷,自元以来最盛行之品。可见青花瓷在元代已经流行起来,并且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青花瓷是13到15世纪最典型的传播代表。波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西部终点,同时又在一定时期受到元代蒙古人的统治管理,元青花的源起兴盛与波斯地区的民族艺术有很大程度上的血脉联系。
一、青花瓷在元代兴起和对外传播的条件
(一)元代政府的支持。元朝在蒙古军隊的统治下,开始不断开拓西域领土,在伊斯兰的中心建立伊尔汗国,后来这里就成了伊斯兰文化中心,波斯就属于伊斯兰国家之列。[2]同时,元朝在征服西域以后,在东西域之间设立了驿站,在统一的帝国内,人们“天下会于一,驿道往来,视为东西州矣”,东西方民族往来更加频繁、密切,从而为东西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渠道,为元朝来中国进行朝贡和商贸的伊斯兰人民保驾护航。元朝政府注重商业贸易往来,为了扩充国库的财政收入,政府十分支持对外贸易,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造船技术的不断完善,为容易破损的瓷器的运输提供了保障。
(二)波斯钴蓝色料传入。钴蓝色料是青花瓷能够产生的关键因素。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西域大青,美者名佛头青,上料无名异似之”,这里的西域大青就是波斯地区的钴蓝色。明代李时珍也指出:“而今货石青者,有天青、大青、西夷回回青、佛头青种种不同,而回青尤贵。”这里的“西夷回回青”、“回青”都是元代对钴蓝色料的叫法,这说明元代时钴蓝色料已经从西域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国,钴蓝色料传入为中国制瓷带来了绿釉和青釉技术,制瓷工匠将绘画和制瓷技术结合在一起。[3]
(三)回回工匠东迁和伊斯兰文明的传入。当时有很大一部分波斯地区的手工艺者,其中包括陶瓷工匠,被元朝军队带到了中国。根据元史记载,在元代最大的制瓷中心江西景德镇就有一百多位回回工匠,这些工匠所在的瓷局为浮梁瓷局,所以他们被称为“浮匠”。这些工匠在伊斯兰宗教以及风俗的影响下,在制瓷过程中将伊斯兰文化融入到中国传统制瓷文化中,而元代青花瓷就是这些回回工匠将西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二、波斯伊斯兰文明对于青花瓷的影响
(一)颜色。青花瓷以蓝色和白色搭配最为突出。在青花瓷产生以前,上层社会的文人士大夫对于瓷器的颜色审美是以单调简约为主,瓷器的颜色以纯青色和纯白色居多。但是青花瓷以蓝白两色的交融为特点,主张制瓷技术和绘画技术的完美结合。一方面由于当时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民族,草原文化对于蓝色和白色有着极高的信仰和推崇。另一方面因为伊斯兰文化中蓝色和白色也是纯洁的象征,在清真寺中蓝色和白色都是圣洁之色。
(二)纹饰。在元青花产生以前,瓷器在中国传统审美原则下强调不对称、流动空间感、取法自然、曲线式图纹等特点,很少见到纯粹的几何式设计。而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在图案装饰过程中强调对称,几何空间结构,直线纹样以及精细丰富整个装饰面,这些文化元素都被青花瓷运用。[4]因为伊斯兰文化“憎恶留白”,所以元代青花瓷上采用多层且细密繁多的纹饰,同时伊斯兰教中禁止偶像崇拜,所以青花瓷上很少出现人和动物作为装饰,多以植物、几何以及阿拉伯文字等作为装饰内容。在元青花的早期装饰纹样中,很多植物图案原产地来源于西亚,并非中国的本土植物,比如西番莲、西瓜、石榴、葡萄、核桃等等。目前已出土的元青花上还发现了波斯文,书写的内容主要是伊斯兰宗教用语和吉语,用青花、红绿彩和褐彩书写在器物的显著部位,非常的特殊,表现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三)器型。元代青花瓷除了具有以往中国瓷器所具有的的欣赏性之外,还让青花瓷具备了实用性的特点。波斯穆斯林民族当时骑马经商,所以青花瓷中产生了方形小口扁壶这一造型,与穆斯林用来喝水的铜制扁壶造型相似。目前伊朗国家博物馆藏的青花瓷中大多是大盘和大碗造型,这与当时波斯伊斯兰文明中流行的席地而坐,围在一起吃手抓饭的习俗有关
三、青花瓷对波斯的影响
(一)物质层面。在元之前,瓷器只是高层贵族的领有物,随着大量青花瓷向波斯地区的流入,瓷器的使用者逐渐从高层贵族向底层百姓转变。同时,因为中国青花瓷大量向当地输入,占有了当地市场,从而刺激本地的陶器手工艺者开始大量仿制青花瓷,中国元青花在波斯地区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波斯等西亚地区陶瓷手工艺的进步。
(二)宗教层面。法国的学者玛扎海里在他所著的《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中所描述的:自从元代以来,波斯血统的穆斯林们便越来越多地要求这些大器皿了,如在宫中,苏菲派的道堂和清真寺使用的盘碗,今天尚沿袭这种宗教用途。”青花瓷在波斯具有了新的功能,被赋予了宗教功能。元代青花瓷还逐渐成为清真寺最珍贵的装饰物品 ,同时也会用于墓碑之上,用来追忆死者,是纯洁的象征。[5]
(三)中国传统意象的传播与再解读。波斯出土的很多青花瓷上依然会用牡丹、仙鹤、 麒麟、龙、凤等中国传统意象进行装饰。有时候波斯工匠会将中式形状及图案照单全收,不做任何变动,有时则会进行创意改造。青花瓷上出现的佛教和道教符号,波斯陶将偶尔会胡乱措置,有些会把中国的海棠和牡丹合成一种新的植物,因为柏树与《古兰经》中的天堂有关,他们会把这种创造出来的植物图案放在柏树旁边,中国的莲花则被波斯工匠变成庞大的躯干和细小的叶片,中国龙作为皇家帝王的象征在波斯工艺人手下变成了吓人的喷火怪物,凤凰在波斯工人制造的瓷器上摇身一变成为好战善斗的猛兽。
结 语
通过丝绸之路这条重要渠道,元青花进行了一个文化往返过程。元青花与众多文化交流不同的地方在于,元青花离开了中国和波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产生。中国的制瓷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即使有很多国家进行仿制,但那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生产出真正的瓷器。而波斯随着东西方交流渠道的开通向中国传入了钴蓝色料,成为青花瓷能够诞生的重要元素。文化之间的互相融合使青花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青花瓷的产生改变了国人的审美艺术,同时也改变了波斯伊斯兰文化中的艺术审美。随着明代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走上了顶峰,还将青花瓷带到了波斯,阿拉伯等地,推动了青花瓷文化在两地之间的交流,使得青花瓷的发展到达了鼎盛时期。
参考文献
[1] 汪大渊.岛夷志略[M]苏继顷校释.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2] 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
[3] 刘雪婷. 元明时期青花料的主要来源与运输[J]. 陶瓷研究,2019,34(02):99-103.
[4] 张美霞. 元明时期伊斯兰文化对我国青花瓷的影响[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8):128-130.
[5] 苏沛权(Sou Pui Kun). 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D].暨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