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下的节日与狂欢

2020-08-16 13:55刘培培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狂欢节日仪式

刘培培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詩学》中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强调“动作”为核心,动作在“仪式”中也更加规范和充满象征意味。节日是一种神圣化了的时间,它虽属钟表时间,却被赋予严肃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戏剧精神的实现方式。狂欢则是人类在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交界处,充满放纵和颠覆的体现。热奈这位将原始仪式融入戏剧中的荒诞派剧作家,企图把人性之恶、个人最隐秘、最猥亵的隐私通过魔术行为和祭典仪式呈现出来,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仪式”、“节日”、“狂欢”这三种戏剧原型特质。

关键词:仪式;节日;狂欢;热奈

“原型”是指艺术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源,代表了人类的共同经验,从而在一些艺术门类中成为创作的“母题”。戏剧起源于仪式中的即兴表演,产生于仪式的逐渐世俗化。原始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类似的事物由类似的事物产生,结果与原因相似。他们试图通过人类仪式取消人兽对立,达到捕获猎物或祈求的目的。因此,“‘原型之于戏剧,不仅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关于戏剧的精神本源的假设”1,更是揭示出“由原始积淀而形成戏剧普遍的原始体验、原始心理模式、原始情绪和原始意象”2。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人类的思维逐渐实现仪式向戏剧的转化。热奈是荒诞派戏剧中,把原始仪式融入到戏剧中的剧作家,企图把人性之恶、个人最秘密的、最猥亵的隐私通过魔术行为和祭典仪式呈现出来。他以神话和梦境为创作目的,因此在热奈的戏剧中,存在着大量的原始行为。他从一开始就创造一种让人信以为真的情景,打破以往的审美观念,展现一种所谓的“镜中世界”,表现出生活就像戏剧本身一样虚假。

一、热奈剧作中的“仪式”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断产生对于安全和永恒的渴求,于是仪式化的行动便带着神秘的摹仿和象征的意义出现了。热奈在他的剧作中,便是构建了一个梦幻和幻想的世界。在《女仆》中,这种通过扮演达到角色目的的仪式性行为,表现出剧中人物渴望一个可以被接受、可以有归属的世界。克莱尔与索朗日是两个女仆,她们在贵妇离开家后,便会进行一种幻想、模仿的游戏,穿上太太的衣服,模仿她的说话方式和语音腔调,轮流扮演,假装自己是家中的主人,这样一种扮演游戏便是一次完整的仪式。当她们的计谋将要暴露,为求自保,女仆们需要再次组织仪式,并尝试伺机毒死太太,可情况突变,计划并未能如期完成,她们走投无路了。但“杀死太太”这一行动在日复一日的排演中已经重复多次。最终,在又一次扮演仪式中,由克莱尔扮演女主人,喝下索朗日端来的毒茶,以太太的身份死去。

在《阳台》中,热奈同样通过报复性的想象和一系列人物的仪式性行为,表现在他的近乎扭曲的观念世界和颠倒价值体系中的神圣成分。《阳台》发生于一个更加庞大、复杂的仪式现场。故事发生在“集万种风情于一室,是一个很体面的地方”3。它拥有38间不同主题的排练室,为人们“隐秘的戏剧”提供场所和道具。顾客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渴望的角色进行扮演,每购买一次扮演服务就是进行一次仪式,每一间排练室就是一个仪式的现场。旅社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新政权在一次仪式中建立起来,为了重新拥有权力,前革命领导人罗杰走进旅社,购买成为“警察局长”的服务,又一次仪式开始了。为了长久停留在支配权力的快乐里,罗杰在仪式结束后阉割了自己。

仪式的意义是通过象征性行为的重复来表达的,参与者怀着敬畏和神秘的参与之感,投入到“骗局”中。仪式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人类对外在自然环境和内向自我生命的认知和感受,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过去和未来。

二、热奈剧作中的“节日”

戏剧总是表现出人类在某种特定时空中的行动。“人类漫长的历史在人们的心中积淀而成两种基本的原型时间观念: 神圣时间和日常时间”4。日常时间具有客观性,强调时间这个概念和实体的存在;而神圣时间具有主观性,是人类在经验活动中,赋予某段时间的独特的、神圣的意义。“节日”便是神圣化了的时间的最典型的体现。迦达默尔通过艺术的“游戏”观念,解释了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时间属性,迦达默尔认为,戏剧就是一种游戏。

热奈的戏剧是一种“镜像游戏”,他的这些镜子游戏揭示了存在的虚无性——对意义和真实的追求是徒劳之举。在游戏中,剧中人物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进行扮演行为,但仍然沉迷于幻象之中甚至打破镜子与现实的界限。“存在的不存在和不存在的存在的短暂统一在半明半暗中实现了”5。热奈在最具有个人色彩的自传性著作《小偷日记》中,描绘他是如何遇到自己年轻时代心目中的英雄——在露天马戏场的镜子大厅迷路的斯蒂利塔诺。“这是一种迷宫,由镜子和玻璃构建而成,外面的人可以看见里面想要找路走出这座迷宫的人滑稽可笑的样子。热奈看见斯蒂利塔诺像一头掉进陷阱的动物......而外面的大群旁观者却笑破了肚子”6。热奈的镜像游戏是他在戏剧中最钟爱的表现手段,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表达深陷于人类处境的镜子大厅里的人那种绝望和孤独之感,他被连续不断的镜像所困。谎言换取谎言,幻象复制幻象,噩梦创造噩梦。“两个女仆被互为镜像的爱与恨联系在一起”7。

三、热奈剧作中的“狂欢”

“狂欢”是一种人类摆脱日常生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巴赫金是20世纪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考察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狂欢”现象及其形态,揭示了狂欢的本质。他提出的狂欢化理论,就是指借助一系列加冕与脱冕的动作,有意打破绝对的权威,动摇分明的等级,用一种戏谑的态度来颠覆现实。在《阳台》这部戏剧中,人物的角色扮演就是加冕和脱冕的交替出现。一个做主教白日梦的煤气公司小职员头戴教冠,身披金色斗篷成为主教,后又被迫脱下自己的教冠、斗篷和皮靴,回到小职员身份。接下来的法官、将军,都是普通人经过了加冕所扮演,并且“信”以为真,疯狂地行使自己虚幻的权力。女王在皇宫的爆炸中死去,妓院的鸨母被王宫信使推上了权力的顶峰,被加冕为新的女王。在第十场中,革命者罗杰来到“阳台”,在这个排练厅之中他成为了警察局长,并且当众阉割了自己。而看到这一幕的警察局长激动万分,因为终于有人在“阳台”中选择了成为警察局长。革命者罗杰的自我阉割实际上是一种象征,热奈借罗杰之手对警察局长进行了脱冕。

狂欢是对理性的搁置。“作为一种原型特质,狂欢体现了戏剧所引发的某种情绪的状态和效应。对于现实社会来说,狂欢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狂欢中,人们所有的行为举止和心理体验都与日常生活迥然有别”8。对于前来进行“游戏体验”的嫖客们来说,他们通过扮演行为,积极参与狂欢仪式之中,达到某种情绪或状态的顶峰,由此可见,“阳台”妓院的存在,是为剧中人物提供了狂欢的场所。

结语

热奈戏剧中的“行动”充满仪式感,并且由“行动”构成“仪式”;“狂欢”则是“仪式”的一种,人们用“行动”来追求“狂欢”式的体验;而“节日”中又充满了“仪式”感和“狂欢”情绪。“可以说是由‘仪式而引发出了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型特质”9;然而三者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仪式更多地生发了严肃静穆、神秘圣洁等体验,使人们的情绪和心理澄净和凝聚”10。并且它是经由人类经验和历史积淀形成的固定严格的程序,是戏剧作为感性形式的体现,是外在表现的基础;“狂欢”是一种维系着人类广泛的自由且自适的放纵和颠覆的体验,它充满着激情、讽刺和嬉笑,体现出戏剧艺术特有的精神品格; 而“节日”更多的是戏剧在时间存在意义上的规定和实现,是戏剧艺术的重要存在方式之一。在热内的戏剧中,仪式支撑起人类内心深处种种无法言说的隐秘情绪的表达,承载着许多私密的欲望和天然的本能,同时也是一种虚假的自我满足。

注释:

1 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

2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

3让·热奈著,沈林译:《阳台》,《戏剧》,1993年第3期,第51页。

4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

5马丁·艾斯林著,华明译:《荒诞派戏剧》,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41页。马丁·艾斯林著,华明译:《荒诞派戏剧》,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33页。

6馬丁·艾斯林著,华明译:《荒诞派戏剧》,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33页。

7马丁·艾斯林著,华明译:《荒诞派戏剧》,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39页。

8 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

9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

10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马丁·艾斯林著,华明译:《荒诞派戏剧》,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施旭升:《仪式·节日·狂欢——戏剧艺术的精神原型》,《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第5期。

[3]陈世雄:《戏剧人类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4]陈世雄:《戏剧思维》,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3版.

猜你喜欢
狂欢节日仪式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浅谈白马人民俗风情
试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快感文化传播
缺席本轮楼市“狂欢”,昔日温州炒房团今安在?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原版动画片在体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