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成
摘要 朝阳大枣因口感和品质极佳,深受市场欢迎。如何进一步提升本地大枣产量,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高位嫁接、矮化密植和土壤肥力改造等方面总结了辽西低产枣园增产技术,以期为低产枣园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枣园;低产;增收技术;辽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102-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辽宁朝阳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所以本地大枣的口感极佳,极受市场欢迎。但是朝阳地区土地较为贫瘠,大枣产能有限,导致果农收入上升空间受限,如何对当前的低产枣园进行改造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高位嫁接、矮化密植和土壤肥力改造等方法来提高枣园产量,以期为地区大枣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高位嫁接
1.1 截干
春季4月初,对结果枝组配置不合理、结果能力差、品种差的枣树进行截干,树干高度以不超过1.2 m为宜。
1.2 促萌
用浓度为50 mg/L的吲哚乙酸(IAA)和抗菌剂依次涂抹截面,然后用泥土糊封面,再覆上塑料薄膜,扎紧,防止病菌感染和风大失水。泥糊不要过稀,泥面厚3~5 cm为宜。
1.3 砧木培养
20~40 d后愈伤组织形成,将覆膜摘下;1个月后,截干下10 cm处出现多个新萌生点;新萌生枝长到10 cm后,选留3~4个不同方向的健壮萌生新枝作为次年嫁接的砧木,其余枝芽全部抹除。
1.4 嫁接
次年砧木枝条已木质化,粗度达到1.5 cm。4月开始嫁接,选用金铃圆枣生长充实的一年生发育枝作为接穗,接穗粗1.0 cm,嫁接方法为劈接,在萌生枝5~10 cm处截除嫁接,嫁接后将嫁接口用塑料薄膜捆绑结实,避免漏气失水。
1.5 管理
接穗成活后继续抹除萌蘖新枝,主要培养嫁接枝,促进主枝、侧枝生长,及时整形修剪、摘心抹芽,促进树冠的形成,培养丰产树形[1-2]。嫁接当年可有少量结果,次年单株可结果2 kg以上。
2 矮化密植
2.1 补植
朝阳地区老枣园的株行距多为3 m×4 m,改造后,可每2行中间补植1行新苗,原则是密移稀植,达到1 665株/hm2。矮化密植常用株行距为2 m×3 m或1.5 m×4.0 m。
2.2 整形
自然开心形树体小、结构简单、整形容易、便于管理,适合矮化密植丰产园。自然开心形树形整形在栽植当年进行,首先对苗木中心干保留0.8~1.2 m短截定干;定干后第1年主要培养主侧枝,保留3~4个新枝作为主枝培养,当主枝达到1 m左右时进行摘心,并保留2个侧枝作为枝组培养,将树高和树冠分别控制在2 m和1.5 m左右。
2.3 修剪
修剪要以自然开心形为主,虽然树体产量有限,但是結果年限可达10年左右。修剪后,结果基枝、结果母枝的长势和结果能力比较平衡,可通过摘心和抹芽保持修剪树形。这种枝组生长量小,修剪措施简化,极有利于矮化栽培。
2.4 土壤管理
秋季枣园施基肥,并深翻疏松土壤,提高土层的透气性[3-4]。在枣园翻地时要距树干30 cm以上,翻土深度保持在30 cm左右,以起到控冠作用,并可减少第2年枣树发生萌蘖情况,也能促进水分下沉流动,加快根部养分吸收。
2.5 肥水管理
矮化密植园属丰产园,树体营养消耗大,盛果期应加强肥水管理[3]。秋季结合深翻施入农家有机肥30~60 t/hm2;生长季应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期对各种肥料的需求进行施肥,如萌芽至开花期是需氮的旺盛期,氮肥的施入量应占总量的70%;果实膨大至成熟期需磷钾肥较多,磷钾肥的施入量占总量的60%~85%。矮化密植园浇水首先要保证萌芽水、助花水、膨大水、封冻水,并根据降水情况酌情浇园。
3 土壤肥力改造
3.1 深翻熟化
深翻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可减轻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土壤可溶性营养物质释放增多,从而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协调,促进枣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是枣树早果、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5]。深翻宜在秋季10月末进行,结合秋施农家有机肥为基肥,深翻后应及时浇水。深度一般以30 cm为宜、宽度一般是距树干30 cm外。
3.2 早春覆膜
土壤瘠薄的枣园,在4月初冠下覆膜,可提高地温、保水保墒,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还可有效减少越冬病虫害发生基数。每株覆盖1~2 m2的地膜。
3.3 覆草压肥
多用麦秸、玉米秸秆、树叶、田间干鲜杂草及多种作物秸秆等,在泼上农家肥后覆一层薄土,促进土壤微生物作用及有机质的形成,覆草厚度一般为20 cm,在每年6月中旬进行。枣园覆草压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枣树生理功能,促进枣树根系及树体生长,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
4 参考文献
[1] 康存福.枣园低产的原因及适用的增产技术[J].吉林农业,2011(7):72.
[2] 史彦江,宋锋惠.新疆红枣高效栽培技术讲座[J].农村科技,2007,13(1):33-34.
[3] 叶胜兰,徐福利,王渭玲,等.不同有机肥对黄土丘陵区梨枣生长、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2):370-378.
[4] 崔崇梅,白孝生.榆林市低产枣园改造技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9):103-104.
[5] 许加泽.强化果树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J].江西农业,2017(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