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婉玉
[摘 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一位教师是否能成为合格的导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教师的职业道德。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故师范生职业道德观的培育成为师范生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 键 词] 黄大年精神;高校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210-02
一、黄大年精神与高校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的关系
(一)黄大年简介
黄大年老师是一位淡泊名利的人,他自觉将自身的荣辱与祖国挂钩,为祖国的发展倾尽全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向黄大年老师学习的号召,指出要学习他真切的爱国之举、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汲取榜样精神,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做关爱学生的好老师,师范生在自身职业道德培育方面也应以此为目标。黄大年精神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二是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三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二)黄大年精神对高校师范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的价值所在
黄大年作为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典型代表,其先进事迹对促进准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完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该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有助于引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教师行业因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职业价值观的培育更加重要。黄大年精神是新时代教师行业的一缕清风,感染着千千万万的教师,其中也包括师范生。其次,有助于增强师范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师范生是我国未来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应形成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黄大年老师用他的一生告诉了所有的中国人心动不如行动,责任是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理由。师范生应以黄大年老师为榜样,以实际行动展现担当。再次,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敬业意识。大多数师范生日后是要投入教学工作的,学生群体自主性极强,需要教师零失误,这就需要极大的工作动力支撑。黄大年老师兢兢业业,将工作视为生命的全部,他经常日夜奋战,甚至打着吊瓶在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一系列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包括师范生。师范生应积极汲取榜样精神,树立敬业乐业的态度,以便在日后更好地投入工作当中。最后,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奉献意识。师范生日后要在学校工作,应事事以学生的学习为重,这就需要有极强的奉献意识。黄大年老师不辞劳苦,尽管在病榻也不忘学生,为学生的学习上心,闪烁着极强的道德光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中也包括师范生。
综上,黄大年老师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广大师范生,激励着广大师范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间接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二、高校师范生职业道德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我国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为人师者的品德,人民教师也随之受人尊敬。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在部分教师身上也出现了道德沦丧的事件,这就使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上了日程。目前,高校师范生职业道德观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的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师范生缺乏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目前,高校师范生受就业大形势的影响,大力提升专业素养,却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养,导致其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匮乏,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从事未来的教育工作。二是部分师范生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敬业精神。尽管我国日益加大教育投入,由于基础薄弱问题的存在,我国教师的地位与收入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大的改观。综上,我国教育事业要想取得质的飞跃,教师队伍必须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而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更应注重这方面精神的培育。三是部分师范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差距较大,自愿去农村支教的人偏少。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众多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但是愿意投身乡村事业的人依旧偏少。
(二)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导致功利心态盛行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奢侈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较2015年下降了1%,而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则较2015年增长了6%。同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倾向于年轻人群的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学习了西方的众多先进经验,但同时也受到了诸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师范生过度重视眼前利益,将教师的职业使命抛于脑后,最终导致自身的人生价值难以实现,无法更好地成为社会人,为社会的进步作贡献。
2.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健全
师范生职业道德观的培育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需外界加以引导,高校正是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高校在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诸如:重视度不足、课程设置不完善、实践制度不完善、高校实践基地与实践资金匮乏等问题,进而使师范生的接受效率低。
3.家庭原生教育不尽如人意
师范生职业道德观的培育是在其原有品质基础上进行的,由于现在的师范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溺爱中长大,缺乏玩伴,这样的环境使大部分师范生缺乏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诸如朋友之间只是一味索要,却不懂得付出等,这一系列表现都脱离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4.师范生自身重视程度过低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师范生更是如此。目前的高校顺应大形势的发展,以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教育为重点,以应对就业大形势的挑战,但却忽视了教师工作特殊性,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师范生自身也放松了这方面的学习,片面提升专业素养,而对职业道德的培育扔之弃之。
三、黄大年精神对高校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的启示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体,完善其职业道德观培育可以使教育工作更进一步。我国师范院校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培育工作比较完善,但部分非师院校依然存在问题,应加以改善。
(一)充分发挥黄大年精神对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氛围的引领作用
黄大年老师是新时代教师的楷模,其先进事迹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了精神力量,故应大力弘扬。首先,社会各界应增强对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的重视度。全社会应共同发力,将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的工作提上社会热议的舞台,举全社会之力为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工作助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我国应加大对师范专业的教育投入。高校师范生职业道德观的培育工作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国家应大力发展经济,将更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方面改进:一方面,改善教师行业的薪资待遇,特别是落后地区。另一方面,我国应加大对师范生的教育投入,多投入实践教育经费。最后,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在师范生职业道德品质养成过程中,社会各界的道德氛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體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社会道德风貌:第一,国家应提倡各部门多举办有关职业道德的活动,比如经典诵读、专题教育等;第二,国家应鼓励文艺界多向职业道德领域的素材靠拢,并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使艺术回归生活,为社会发展服务;第三,各社区也可定期开展电影展演、好人好事评比等活动,充实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引领价值导向。
(二)高校应加大对师范生职业道德观的培育力度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了全面论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是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的主阵地,高校应加大重视度,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加大检查力度,增强实效性。高校要为师范生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第一,为师范生增设有关职业道德观培育的课程。第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比如说:可以以时代榜样为题,多组织师德师风诵读活动以及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或将以前优秀校友请回校园,做有关师德的专场讲座,或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视频,并撰写读后感,随后学校进行评优活动等。第三,高校应加大监管力度。高校的决策需要层层落实,在这之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差错,故高校应建立严密又行之有效的督管体系,将决策落到实处。
(三)在黄大年精神的引领下充分发挥高校师范生的自主性
人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是人的发展的本质内容、内在动力和根本目的,也是衡量人的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主体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主导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是通过师范生体现出来的,故在师范生职业道德观培育的过程中,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师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首先,师范生应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师范生应在师范学习阶段就应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并提升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师范生应积极汲取榜样精神,严于律己。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更应以黄大年精神为指引,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敬业意识,强化奉献意识,为日后的教师路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最后,师范生应加强实践锻炼。师范生自身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机遇,在把握学校给予的机会的同时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机遇,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关于职业道德的真知。
总之,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风尚,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加上师范生自身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9.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于华江.主体性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江汉论坛,1988(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