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健身休闲带游憩功能开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0-08-16 13:55程小康梁志华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黄浦江滨江设施

程小康 梁志华

本文通过现场实证、访谈、问卷等方式对滨江建设休闲带游憩功能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对受访者性别、年龄、职业背景、学历背景、游憩目的、交通工具、游憩频率、市民居住地、到达时间长短等9个指标交叉分析,探析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并就此对滨江健身休闲带的游憩功能提升提出建议。

引言

2002年1月10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黄浦江两岸进行综合开发,旨在通过对环境改造和功能重建,优化沿江空间资源、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型功能向服务型功能转变。2010年,伴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落下帷幕,黄浦江两岸加大综合开发工作力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两岸地区功能转换,历史文脉延续,景观生态焕然一新,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外滩金融集聚带、世博会园区及徐汇滨江地区等重点发展的地区都初具雏形。截至2017年12月31日,黄浦江两岸45千米核心地段公共空间正式全线贯通,并向民众开放,本市居民及游客的滨水休闲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目前,该区域已经成为居民观赏江景、游玩、体育锻炼、游憩、参加艺术活动的集中区域。2018年,浦江两岸实施新一轮“3年行动计划”,按照“迈向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愿景,将浦江两岸打造为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成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台”。根据资料与实际调研,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自然风光类、娱乐休闲类、场馆类、文化历史类以及创意园区五大类共有156处游憩公共空间,形成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

随着城市的转型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休闲空间——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成为上海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为符合上海打造国际大都市的精神,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要打造成为“世界级公共开放休闲空间”必须明确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合理、高效地开发滨江公共休闲空间,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主题。本文构建了滨江健身休闲带游憩的不同测量维度进行问卷调查,明确目前滨江健身休闲带游憩者的人口行为特征等,全面了解游憩者对滨江开发现状的意见,归纳滨江健身休闲带现今存在的问题,为滨江两岸健身休闲带的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性支撑和科学参考,进一步提高滨江休闲游憩带游憩者的满意度,带动黄浦江滨水公共空间的人气和活力,真正做到“还江于民”。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在222份有效问卷中,男性为83人,占37.4%,女性为139人,占62.6%;从年龄结构来看,18~25岁占41%,26~40岁占37%,这两个年龄阶段较为集中;从学历来看,大专学历以上受访者占比较多,反应出游憩者的文化水平偏高。从职业来看,学生、公司职员及企事业单位所占的比例比较高,分别为22.5%、21.6%、48.2%;在5 000元以下和5 000~8 000元收入水平的受访者占比相对较高。以居住地来看,上海本地的受访者有216人,占比97.3%,几乎为本地游憩者。调查对象基本在各方面做到了平衡,由于研究的是上海当地游憩带,调查对象上海当地人员占多也符合实际,研究结果可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游憩者在各选项上的分布情况

从调查情况得知,游憩者在滨江总体环境干净整洁、休闲草坪宽大、上持非常满意占比45%,满意的占比36%,比较满意占比13%,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占比4%;游憩者在休闲座椅及数量充足、指示牌设置合理、安全警示标识上持非常满意占比36%,满意的占比24%,比较满意占比15%,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占比25%;游憩者在濱江解说内容详实上持非常满意占比37%,满意的占比26%,比较满意占比22%,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占比15%;游憩者在滨江步行/自行车道布局合理、地标清晰上持非常满意占比39%,满意的占比26%,比较满意占比26%,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占比9%;游憩者在滨江健身器材充足、儿童游乐设施充足、交通便捷上持非常满意占比35%,满意的占比26%,比较满意占比13%,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占比26%;游憩者在滨江体育活动方式多样、艺术展演活动多、活动服务中心上持非常满意占比42%,满意的占比26%,比较满意占比22%,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占比10%;游憩者在滨江卫生设施、控制蚊虫、停车位上持非常满意占比49%,满意的占比25%,比较满意占比13%,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占比13%。整体上看,调查对象对滨江健身休闲带游憩功能开发现状持满意态度,满意度达到85%左右,表明滨江健身休闲带游憩功能得到了较好开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游憩者在各项选择上的差异性分析

1.不同职业背景游憩者在滨江健身休闲带功能认识上的情况分析

不同职业背景的游憩者在休闲座椅数量、滨江指示牌设置合理、数量充足、解说牌内容详实、滨江安全警示标识、公共卫生设施等存在显著差异。

2.关于不同学历的游憩者在滨江健身休闲带功能认识上的情况分析

不同学历游憩者在休闲座椅数量充足、滨江指示牌设置合理、滨江指示牌数量充足、滨江解说牌内容详实、滨江安全警示标识充足、步行道及自行车道地标清晰、滨江儿童游乐设施充足、公共卫生设施充足、到达滨江的交通便捷、体育活动方式多样、滨江艺术展演活动多、公共卫生设施开放时间合

理、建议增加书店或者书吧上存在差异。学历层次越高的游憩者更加关注解说牌内容详实、艺术展演活动、增加书店或者书吧等体现游憩内涵的方面。

3.关于不同收入水平的游憩者在滨江健身休闲带功能认识上的情况分析

不同收入水平的游憩者在体育活动方式多样、滨江艺术展演活动多、公共卫生设施开发时间合理上存在差异,收入水平高的游憩者较关注游憩内涵和娱乐方式的展现。

4.关于滨江健身休闲带出行工具差异性分析

游憩者出行的工具主要以公共交通出行为主,其次是自行车/电瓶车与自驾车的交通方式,特别关注滨江健身休闲带的草坪宽大、公共卫生设施与休闲书店设施数量增加,同时还对有效控制蚊虫有较显著性的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活动人群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可以总结出游憩者对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整体满意度较好,能满足游憩基本需求,其中对滨江健身休闲带硬件环境方面满意度最高;硬件设施条件作为健身者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层次,却在调查结果中表现出一些不足,需要一定程度地改造;其他如软件设施、活动、心理感受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问卷数据分析以及开放式问项的总结,游憩者对“您对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开发有什么建议”的意见收集如表1所示,从中可见,游憩者对于滨江地区开发的建议基本符合问卷所设计的相关选项,依据问卷调研结果、实地调查情况,对提升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游憩功能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在滨江健身休闲带环境建设方面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黄浦江的水体环境以及沿岸的自然景观建设。首先应提升滨江沿岸的绿化覆盖率,其次保持滨江两岸公共环境整洁干净,再次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水体质量,特别需要分段增加像游客服务中心一样的便民场所,解决遮风避雨的问题,同时在增加绿化植被时应考虑驱赶蚊虫的植被,重视与滨江环境的协调性,提升滨江游憩环境舒适度,将滨江两岸公共空间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休闲游憩带。

(二)在滨江健身休闲带硬件设施方面

在后续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公共设施如游憩厕所、休闲座椅、标识标牌等建设;同时更多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憩者对滨江健身休闲带服务和设施的需求,增加科普教学场馆等设施,使滨江地区的休闲游憩更具人性化,更有温度。

(三)在滨江健身休闲带软件建设方面

进一步挖掘黄浦江、沿岸的老建筑和工业遗产以及上海过去的历史文化元素,与创意文化产业结合,如徐汇北漂码头、黄浦老码头等,实现功能置换,为上海滨江地区游憩者提供休闲新区域。在后续建设中,丰富游憩者的游览形式和体验,如转型成为各类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广场、博物馆等。另外,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不同地区的游憩者在对黄浦江的文化感兴趣点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后续开发中,应注重本土文化与海外风情相结合、多元素、多主题的文化特色,在细节上更人性化地发展,使跑步道、自行车道的建设标识标牌更加清晰可见,为运动者提供寄存物品的场所,提供运动超市与运动指导服务,提供运动型自行车的租赁业务,有偿提供洗浴場所,为周边商务上班族提供游憩运动的便利。

(四)在滨江核心活动项目方面

作为实现游憩者与环境之间进行互动、吸引眼球、聚集人气的有效方式的活动项目与赛事,对提升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滨江健身休闲带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游憩者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季节打造相关的品牌活动、品牌赛事,比如开展垂钓项目、夜间游憩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增加适合中青年的健身场所、活动项目和丰富的儿童游乐项目,打造适合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和爱国主义等主题的教育培训基地,发展适合企业单位进行党团建设的重要公共空间,增加有趣味性的一些活动项目或表演,提高游憩者的参与性,增加市民的来源途径,辐射更多的上海居民,从而使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成为游客家庭出游、个人休闲的最佳选择。

四、结语

通过研究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的特点,探讨游憩者对城市滨江健身休闲带活动的偏好,为未来城市滨江健身休闲带功能开发和规划设计提供依据。针对上海滨江健身休闲带游憩功能开发提出如下建议:①全方位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游憩者的服务和设施需求,增加科普教学场馆等设施,丰富设施类型,使滨江地区的休闲游憩更具人性化;②多关注滨江健身休闲带水体环境和自然环境健身,加强维护管理,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休闲游憩带。③进一步挖掘文化元素,注重本地文化的展示,特别是上海多元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体现。本研究只进行了初步探索,调查结果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解决更多有关滨江健身休闲带游憩功能开发的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黄浦江滨江设施
福州滨江私宅
黄浦江的昨日今生
民生设施非“摆设”
芜湖滨江天际线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黄浦江上游防汛墙改建结构型式探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