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地区品质旅游发展研究

2020-08-16 13:55刘丹陈烦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黔南州旅游区

刘丹 陈烦

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是贵州省的民族自治地区,是苗、侗、布依族最大的聚居地和民族旅游资源富集区,是民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是民族文化博物馆。本文通过分析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发现贵州民族地区品质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以期为科学构建贵州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提供参考,推动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

引言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与湖南、重庆、广西、云南、四川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辖内包括贵阳等6个地级市,黔南、黔东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共8个县级市和78个县(区、特区),本文研究的贵州民族地区主要针对黔南、黔东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贵州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城乡布局一体化、经济转型发展和打造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民族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参考。

一、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贵州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14]3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旅游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黔旅发[2016]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24号)、《贵州省“十三五”旅游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403.1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 982.6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到55.96%,超出贵州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旅游总收入占贵州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逐步增长的态势,由2011年的28.2%下降到2012年的26.15,再逐步上升到2017年的27.86%;旅游总收入占贵州省GDP的比重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且增长幅度在逐步提升,比重由2011年的7.07%增长到2017年的14.64%,这说明贵州民族地区旅游收入对贵州省GDP的贡献逐步增大,旅游地位逐步上升。三大自治州的旅游总收入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态势,黔东南州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187.2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77.7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5.04%;黔南州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168.1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62.3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58.96%;黔西南州旅游总收入由2011年的47.6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42.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88.31%,具体如表1所示。

二、贵州民族地区品质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人才匮乏

一直以来,贵州地区旅游人才匱乏,特别是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拥有的本科院校——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只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至今还没有旅游专业硕士点或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造成民族地域范围内无法为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深造机会,且阻塞了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继续研究的上升通道。旅游教育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匮乏主要体现在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旅游策划、营销、管理、导游等旅游人才匮乏。

(二)旅游布局不合理

贵州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反映在旅游景区的级别、数量上。近年来,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的旅游收入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各个县市的旅游总收入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但各地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比如,2017年,黔东南州凯里市的旅游总收入显著高于其他15个县,凯里市的旅游收入优势明显,镇远、雷山、黎平、施秉的旅游收入具有比较优势,显然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分布在这几个地区,岑巩县的旅游收入区域地位最低,与凯里市差距盛大,仅占凯里市的1.6%。2017年,黔南州都匀市的旅游总收入明显高于其他11个县市,都匀市的旅游收入优势明显,独山县、荔波县、平塘县、贵定县的旅游收入具有比较优势,显然黔南州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区,罗甸县的旅游收入区域地位最低,与都匀市差距盛大,仅占都匀市的4.8%。2017年,黔西南州兴义市的旅游总收入明显高于其他7个县,兴义市的旅游收入优势明显,贞丰县、兴仁县、望谟县、册亨县的旅游收入相对具有优势,显然黔西南州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区;普安县的旅游收入区域地位最低,与兴义市差距盛大,仅占兴义市的2.56%,且各个地区存在明显“各自为政”的特征,合作、联动发展力度不大,对贵州民族地区的品质旅游发展促进作用很小,各级政府部门也没有充分发挥协调作用。

(三)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效应不强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以建立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的“景点旅游”模式推进,造成各景区景点的封闭建设,游客如“点上跳蚤”,在旅游线上折腾,比如,从凯里往黎平景区坐车走高速,换乘县域大巴总共要花费4个小时以上。旅游业联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游憩行业、旅游金融业、建筑行业、生产制造业、营销行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大数据、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健康服务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前向、后向、横向产业融合发展作用不强,旅游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

三、贵州民族地区品质旅游提质增效的优化路径

(一)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为品质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依据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结合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实际,尽快制定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强旅发展战略,以培养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全球经营能力的旅游企业家和旅游接待队伍以及具有涉外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引进一批候鸟型的旅游专家复合型旅游人才,进一步完善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要加大旅游技术型人才、旅游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旅游实用型人才、旅游技能型人才、优秀全域旅游人才、旅游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支持引进高端复合型旅游人才,同时加强高等学校与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的合作,打造旅游产学研基地,建立旅游实习实践基地和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实施旅游人才订单式培养。

(二)优化民族地区品质旅游辐射空间

构建布局合理、集散顺畅、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贵州民族地区品质旅游发展格局,构建黔东南州品质旅游格局,形成“一核、三区、三廊、多中心”的空间格局,为黔东南州品质旅游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框架支撑。“一核”,指将凯里建成黔东南州旅游中心城市;“三区”,指打造苗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苗岭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侗乡健康养生旅游度假区;“三廊”,指构建清水江流域旅游走廊、都柳江流域旅游走廊、?阳河流域旅游走廊;“多中心”,指各县城市旅游中心。构建黔南州品质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一核、五区、四廊、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可以为黔南州品质旅游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框架支撑。“一核”,指将都匀建成黔南州旅游中心城市;“三区”,指茶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国际天文地质旅游度假区、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山水田园休闲旅游度假区、红色文化旅游区;“四廊”,指山水田园休闲旅游走廊(以都匀为核心,依托其特有的区位和陆水空立体交通优势,整合周边山水田园景点,逐步形成山水田园休闲旅游走廊)、泛荔波旅游休闲走廊(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整合都匀、独山、三都山地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泛荔波旅游休闲走廊)、国际天文地质旅游走廊(以平塘“三天”奇观为核心,整合平塘、惠水、罗甸天文地质旅游资源,逐步形成国际天文地质旅游走廊、环贵阳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走廊,依托承接贵阳省会城市的优势,着重整合贵定、龙里、瓮安、惠水、福泉、长顺等县旅游资源,逐步形成环贵阳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走廊);“多中心”,指各县城市旅游中心。构建黔西南州品质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一核、五区、三廊、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可以為黔西南州品质旅游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框架支撑。“一核”,指将兴义建成黔南州旅游中心城市;“五区”,指布依族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旅游区、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山水田园休闲旅游度假区、红色文化旅游区;“三廊”,指遗产旅游北走廊(以普安、晴隆为核心,依托其特有的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周边旅游景区、景点,逐步形成遗产旅游北走廊)、生态旅游中走廊(以贞丰县、兴仁县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景区、景点,形成生态旅游中走廊)、民族旅游东走廊(以望谟县、册亨县为核心,依托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周边旅游景区、景点,逐步形成民族旅游东走廊);“多中心”,指各县城市旅游中心。

(三)构建多元化品质旅游开发模式

依托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构建苗侗布依族等民族特色景区依托型、生态功能区依托型、特色产业依托型品质旅游开发模式。苗侗布依族等民族特色景区依托型品质旅游,指由苗族、侗族、布依族等特色景区做大做强,从而带动周边区域旅游业发展,最终带动周边形成品质旅游区。生态功能区依托型品质旅游指依托贵州民族地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型品质旅游区。打造雷公山生态型品质旅游区、月亮山生态型品质旅游区、云台山生态型品质旅游区、荔波樟江品质旅游度假区、茂兰生态型品质旅游区、龙架山生态型品质旅游区、朱家山生态型品质旅游区、万峰林生态型品质旅游区、云湖山生态型品质旅游区,依托山区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高山梯田自然生态、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世界自然遗产的品牌效应,推动山、林、水、田、城、房、路全方面、全域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型品质旅游指依托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联动全产业共同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功能区和品质旅游区。以贵州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农文旅产业、特色饮食业、特色加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民族医药产业、运动康体产业、大数据产业等重点特色产业为依托,促进重点、特色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形成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可以最终促进品质旅游发展。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大健康学院)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黔南州旅游区
捕鱼节上捉鱼忙
补妆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来吧!老年朋友们
——黔南州老年大学校歌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