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
【摘 要】美术是造型艺术,小学美术专业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强化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提高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构建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有利于实现美术课与其他课程的相对统一。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134-02
【Abstract】 Fine arts are plastic arts. The teaching of fine ar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s aimed at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fine ar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fine art practice abilities.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drawing modeling and expression ability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of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school art profess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evaluation method, conduciv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and conducive to realizing the unity of art classes and other curriculum.
【Keywords】 Art teaching; Students; Drawing modeling and expressive ability
一、正確理解“造型与表现”的内涵
小学美术专业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强化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目的的教学。“造型与表现”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而实现的。在绘画造型与表现过程中,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常见的就是画不准表现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理解绘画过程中造型与表现的模糊概念,如明暗、虚实、大小、长短、空间、质感、色调和多样统一、对比和谐等,这些绘面过程中常用的概念都是通过大致的比较而得来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也无法用精确的数据来划分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正因为这样,绘画写生的准确性是随绘画者理解能力和绘画技巧不断提高而提高的,这是造型与表现的特殊性和绘画技能的实践性决定的。那么怎样才能少点模糊性,多点准确性,使我们不断提高绘画造型与表现的能力呢?这是摆在小学美术专业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提高学生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研究的意义
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还不够成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强;小学阶段是他们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所以我们应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思考和探索,研究实践提高学生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的各种教学活动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造型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有利于促进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促使学校美术专业教学更上一阶梯。2.有利于构建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为学校提供美术专业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新模式,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相关理论支持。3.有利于促进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造型与表现能力。4.有利于实现小学美术专业课与其他课程的相对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三、提高学生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研究的目标
在小学美术专业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学习理解基本造型要素,能运用组织原理进行表现创造,这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在绘画时造型表现能力不强,表现不出来他们的所思所想;二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表现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思想和眼界都比较狭隘。因此,在小学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几点:1.认识和理解绘画的基本造型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并能运用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美基本规律进行造型与表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开拓学生潜能,树立信心,敢于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创设有利于学生造型与表现的教学氛围和心理气氛。通过对各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媒材、技巧、制作过程的探索和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与表现能力。3.通过探索实践和研究,体验小学美术专业教学中造型与表现的乐趣,促使学生产生小学美术专业学习的持久兴趣。4.课任教师学会欣赏、服务、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美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学生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研究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开展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走进课堂进行观察与调研,对常态课堂教学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得出小学美术专业课堂已有教学现状。在本校教师与学生中展开调查和数据采集,分析改进优化的必要性,寻找与确定突破口。及时了解课题研究实验前后的教学状况,通过对比展开讨论分析,进一步促进和优化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效率。
2.开展小学美术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有效教研方式的研究。收集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范圍,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研究任务和课题组成员特长确立人员分工,搜集汇总和整理相关资料。编写关于小学美术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研究的有效教研方式、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设计等。通过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聆听和分享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拓展学科知识,强化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小学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的小学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本校教师和学生为试验对象,组建实验班级,开展美术专业教学研究课,进行教学对比实验。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探讨影响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的因素和环节,讨论、分析、形成提高学生绘画造型与表现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不断更新小学学校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理念,实现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展。
4.开展小学美术专业教学,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有效作业的研究。根据前期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习基础等分层布置作业,分地点布置作业,科学合理地安排有效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有效作业中学会总结归纳、类比举例,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造型与表现能力。
5.开展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小学美术专业教学评价案例的研究。根据前期小学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开展改变小学美术专业教学评价方式的案例研究,让小学美术专业教学评价更趋合理和规范。通过合理和规范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上进心更加突出,学生的多种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6.开展小学美术专业教学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有效教学个案的研究。在小学美术专业教学中通过对比实验,确定成功教学个案。通过对生动、鲜活的成功教学个案的分析与诠释,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美术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造型与表现能力研究的开展。通过研究积极主动地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学成功案例,促使师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一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工作,随着小学美术专业学习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我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比以往大有好转,受到学校领导、家长、社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陈升远.提高美术基础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8(8).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