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午睡
到了美国之后,我发现当地人普遍擅长辩(chao)论(jia)。
隔三差五我就会在“邻居网”上潜水,看看附近的美国乡亲们在为哪些小事辩论。
某天,有位太太在网上呼吁大家将自家猫养在室内,理由是她看到有猫攻击鸽子,因而担忧鸽类减少会破坏本地生态。发帖没多久,邻居们就赶来辩论了。A女士提出北美灰鸽在当地已经属于泛滥生物;B太太列举数据,证明城市中鸟类稀少的主要原因是光污染和化学污染;C男士上场,先表明了自己熱爱动物的立场——“谁都不愿意看到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接着笔锋一转,“但这就是生态啊!!!”
这类有理有据的观点对撞,大概有十几条。每个人都论述清晰,整体气氛友好祥和,对立观点辩手还会给对手点赞,让潜水吃瓜的我几乎想发个鼓掌表情包,精彩,太精彩了!
除了在网上打字,我发现面对面交谈时,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普遍很强。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天生外向能说,但后来我发现了真正的原因:这个随时随地能侃的技能,完全是学校多年精心培训所致。
女儿刚上学没多久,我就发现学校几乎所有的功课(可能只除了数学),都在强调公共表达。人人都要做的“课堂演讲”占分很大,每个小孩子都要向全班介绍自己“项目”的内容,可能是讲“中餐厅的左宗棠鸡为什么在中国不流行”,也可能是关于“南极帝企鹅爸爸们如何防止自家的蛋宝宝被冻成冰蛋儿”的科研报告……考的就是资料丰富详实、吐字清晰、肢体语言丰富程度。
以上只是口头表达,在写作论述上也不放松。老师们从一年级开始,就用论文模板反复让孩子们练习写表达观点的小文章,很多辩论必备技能就是那时候打下基础的。在这样的基础训练下,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在辩论时有理有据,就算是争论或竞选,也不会沦落到混乱的骂战中去。
这阵子全美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搞反种族歧视游行,有网友问,为什么镜头随便对准一位素人采访,人家口才都很了得?这就是学校里“公众演说”要算成绩分的结果啊,为了分数,再内敛的孩子,也得憋着锻炼。
在美的华人家长虽然常吐槽美国的数学教育要完蛋,但在表达方面,大家对老美铁齿铜牙的童子功还是比较佩服的,这本事放在职场上,简直是个必杀技。在美国,但凡能当个小头目的,不一定能干,但口才都不会差。
所以呢,我觉得这个技能大家都可以练练。下回熊孩子跟你拌嘴的时候,不妨忍住扣零花钱一月的冲动,把拌嘴当作一个练习口才的机会,如同《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饰演的角色一样,在吵架中练就口才,在辩论中增进母子/女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