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
眼轴会随着身体的增长而不断增长。1-3岁是孩子眼睛发育的快速增长期,以后增长速度缓慢。约14岁时,儿童眼睛的前后轴与垂直轴相近,眼球呈球形。
视力主要依靠晶状体的变化来调节。晶状体是依靠睫状肌的松紧进行调节,使物体的视觉形象恰巧折射到视网膜上。比如: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拉成扁平。
正是由于学前儿童晶状体弹性较大,调节能力强的特点,如果视物距离过近,睫状肌紧张收缩,晶状体调节过度就会造成睫状肌持续紧张或痉挛,晶状体凸度增加而发生调节性近视。
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器存在大量的短波蓝光。而短波蓝光属于光谱中对眼睛伤害比较大的一种,它能穿透晶体和玻璃体,到达眼底黄斑区,对眼底的黄斑造成一定的损伤,进而影响孩子视力。
电子产品之所以对孩子的视力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致:孩子观看电子产品的时间较长;孩子在观看时,与电子产品的距离过近;看屏姿势不正确;看屏亮度没有调节好。
对于2岁以内的孩子,不建议家长让他们看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让他们适度看电子产品,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即可。
孩子看电子产品时要严格掌握-观看距离,比如:孩子与电视机的距离大致为屏幕对角线的3倍-5倍,如果是43寸电视,对角线长约为110厘米,那么看电视的距离一般要保持在5米以外。
家长千万不能允许孩子平卧、趴着、歪着头或者躺着看电子产品,更不能允许他们在摇晃的车上看电子产品。看电子产品时,屏幕中心要略低于眼高。
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要一致。如果孩子在白天看电子产品时,家长要为孩子选择一个光线柔和的环境。如果选择在晚上看电子产品,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开灯,最好是采用“双重照明”,即打开天花板灯的同时,打开护眼台灯。切不可让孩子在强光下或者在黑暗状态下看电子产品。
此外,孩子看电子产品后要注意让眼睛休息至少20秒,即目光向窗外远望,最好是眺望草地、绿树。
要想保护好孩子的眼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作息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非常重要,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睡眠的总时数一般为1岁:14-15小时;2岁:13-14小时;3-5岁:12-13小时;5-6、7岁:11-12小时。虽然每个学前儿童由于身心状况的差异,睡眠时间不尽相同,但保证充足睡眠时间至关重要。
多做户外运动
学前儿童原则上每天要有2小时户外活动,6-14岁青少年每天要确保1个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光。
定期做视力检查
眼部及视功能检查应从孩子出生后就定期进行。这样做,家长可以在眼科医生的帮助下及时发现和处理孩子的眼部问题,避免问题严重。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细心观察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怕光流泪、常歪着头看东西等问题,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夜晚睡觉时要关灯
虽然孩子已经睡着了,但他们的眼睛一直受到光线刺激,会使眼肌长期处于紧绷和收缩的调节状态,无法放松下来。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眼疲劳、早近视。
保护孩子的眼睛,除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外,还需要从营养方面下功夫。
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眼的光感受器是视网膜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这两种细胞中都存在光敏感色素,而这些色素的形成和表现出生理功能恰恰都需要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A不足,视觉的暗适应能力会降低,严重时可发生夜盲症。
推荐食物: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鱼肝油、禽蛋等;植物性食物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如胡萝卜、菠菜、油菜等蔬菜。
如果孩子维生素B族缺乏,会导致眼睛畏光、流泪、视觉疲劳、眼帘痉挛等问题。
推荐食物: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食物有谷类、干果类、硬果类、动物的肝脏、禽蛋类等。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是各种动物性食物,如动物的臟器、乳类和禽蛋类,其次是豆类和新鲜蔬菜。
维生素C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细胞氧化,而且可以防止眼睛干涩。
推荐食物: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青菜、菠菜等绿色蔬菜,柑橘、柚子、鲜枣、猕猴桃等水果。
保护孩子的双眼,不仅意味着不让他们佩戴眼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家长需要肩负起引导者、监督者的角色,将孩子护睛这件事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