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亲密关系关键期父母如何补救

2020-08-15 13:36王明姬
中华家教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与信任

苦恼的妈妈

前两天讲座时,有位妈妈课间来找我诉苦。她是一名小学老师,休完产假之后,就回学校上班了。平时工作特别忙,她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由孩子的姥姥姥爷来照顾。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妈妈就回老家,专心陪孩子一两个月。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觉得这样挺好,每次见到妈妈,孩子都表现得很开心,而平时她又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真是两全其美。六岁时,妈妈把孩子接到自己任教的小学里读书时,才头痛地发现了各种问题。

首先,孩子跟妈妈并不十分亲密,每当妈妈要求他认真地写作业、把背坐直、把字写端正时,孩子要不就是充耳不闻,要不就是用一副有点愤怒又不屑的眼光看妈妈,有时候母子之间还会发生争执。可如果姥姥姥爷来了,这孩子立刻表现得非常听话乖顺。

这位妈妈难过又困扰——自己是孩子的亲妈,为什么孩子跟自己不亲呢?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跟这位妈妈一样,错过了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机,等孩子大些了,才发现孩子跟自己不亲,连最基本的好好沟通都很难做到。那么,像这种已经错过亲密关系关键期的父母,该如何与孩子重新建立亲密关系呢?

牢记3个关键词:参与、信任、制怒

关键词一:参与

“参与”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二是引导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一些父母之所以没有与孩子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错过了孩子成长中的很多重要时刻,比如教孩子说话、扶孩子走路、陪孩子玩耍、睡前讲故事、噩梦惊醒时的轻柔安抚。因此,重建亲密关系的第一个关键就是补课,也就是重新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参与孩子的各项日常活动。这也是“参与”的第一层含义。

当然,这个时候孩子的日常活动跟小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所以爸爸妈妈要花些心思“无缝衔接”,每周挤出一些固定时间跟他们待在一起,并且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融入其中。比如:

·带孩子去看相声表演或观看一部有趣的电影,让他们感受到意外的惊喜;

·理解他们各种奇怪的恐惧,比如对外星人、对怪物、对黑暗,即使你觉得那没有道理,也努力去理解、沟通,尽量与他们一样投入其中;

·积极为孩子的各种课外活动做准备,如体育比赛、乐队演奏、戏剧表演、辩论赛、志愿者活动,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事情;

·尽量组织全家人参加他的活动,并告诉他,你为亲眼看到他做这件有意义的事而感到骄傲;

·也经常提出并倾听他们对一些社会热点、新闻报道的看法,平等地与他们讨论,而不仅仅只是让孩子听你自己在讲大道理。

参与的第二层含义是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家庭的某些决策中,比如一同商讨周末的安排,一起为短途旅行做准备,一起探讨未来的职业打算,一起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一起等待等等。如果遭到孩子的拒绝,也请不断地邀请他们,慢慢地他们就会看到父母的改变。

关键词二:信任

“信任”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父母要学会信任孩子;二是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信任自己。

首先请耐心地听孩子解释。即使他做错事情,也可能有充分正确的理由。当孩子表现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为时,成人一定要多问一句“为什么这样做,我想理解你”。耐心地听孩子解释,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其次,相信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变好。孩子自己其实也想改掉那些坏毛病或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方法,或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做到更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需要经常对孩子说“你能行”,鼓励他们,并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要管住自己的嘴和手,让自己待在“场下”。无论你多么想替孩子解决问题,都不能越俎代庖;如果父母亲自出手,意味着我们还不相信孩子有这种能力,孩子也会在包办中慢慢退缩,变得不愿尝试,缺少勇气和自信。

如果说父母信任孩子,只是父母的单方面努力就够了,那么信任的第二层含义——让孩子信任父母,就更加复杂一些,比较难以做到。

皓皓原本在班里表现还不错,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回家认真完成作业,但是最近这一个月,他开始变得特别调皮捣蛋,在上课时间公然跟同学打闹,被罚站也是嬉皮笑脸,老师不得不请来家长。而父母对皓皓的突然转变也感到莫名其妙,只能回家一顿狠批。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皓皓的妈妈刚刚生了小妹妹,家人的关注重点一股脑地转移到小宝宝身上了。皓皓明显觉得自己被忽略了,不再被重视了,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表達。某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在学校犯错之后,父母开始关注他了,哪怕是批评,他们的目光也能在自己身上多停留一会儿。自此以后,这种现象便一发不可收拾。原来这才是皓皓突然“变坏”的真正原因。

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用错误方式做出回应,才导致亲子间产生误解;误解不消除,彼此之间的伤害会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亲密关系不再“亲密”。那么如何让孩子信任大人呢?我有四点建议:请一定做到保守秘密.要信守承诺.坦诚告知真相.经常与孩子聊天。

关键词三:制怒

当孩子能够看到父母发火背后的原因,意识到父母不是因为自己违反了“规矩”而发怒,而是在真正地为自己感到担忧时,当你能够真心展示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孩子也会向你展示他内心的一面。

为了更好地克制怒火,我们需要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积极情绪的能量。比如,列出你佩服孩子的10个地方,也把这个清单给孩子看,真心地表达你的欣赏和赞美。当你想发火时,转变观念,跳出情境,想想孩子的好。

当然,退一万步讲,如果你实在控制不住想发火,那也只能发了。但我建议你使用“我的宝贝”或“我的孩子”来开头,而不是叫孩子全名。“我的孩子”强调了亲子关系,暗示着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自己也不能独善其身,也肯定有责任,不会强化对立情绪。

王明姬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专家。

猜你喜欢
参与信任
表示信任
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信任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