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 教学设计理念下医学院校英语课程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2020-08-15 00:44:49陈立群仝慧茹蒙洁琼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1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育人思政

陈立群,仝慧茹,蒙洁琼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中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有效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根据近年来我校三级教学质量监控反馈情况以及对广西区内几所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结果来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教学设计不足、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学理念不强”等问题,这种教育惯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因此,重视和加强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实施课程育人全方位多元化教学的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一 理论依据

BOPPPS 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以有效教学设计著称,是北美国家诸多名校推崇的教学过程模型[2]。它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将课堂教学过程规划分为6个阶段(或元素):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预评价(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评价(Post-assessment)、总结(Summary/Closure)简称BOPPPS[3]。采用BOPPPS教学模式,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大学英语师资培训,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4]。“学生”方面,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教学”方面,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师培”方面,有利于规范师资培训,实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二 研究现状

BOPPPS教学设计模式被引入我国并在教学改革中借鉴使用已经多年。然而,通过中国知网文献分析得知,从开展相关研究的对象和学科范畴来看,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不均,以理工科、医学等占主导地位;其次研究层次不多,文献多以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主,仅少量文献涉及模式的内涵分析及启示。近两年与“互联网+”结合的应用模式研究趋势加大,但涉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等专业的应用和研究较少[5]。

运用BOPPPS模式,重点是要把握其内涵而不是单纯地走形式走流程。该教学设计模式中,曹丹平[6]认为把握该模式的核心要素“目标导向”和“师生互动”是关键;其次在实践中,BOPPPS模式不是固化的而是动态的,可以灵活运用,不拘于流程使用[7],也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如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PBL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如陈立群[8]提出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结合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可见,为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不少学者尝试在课堂设计、教学改革中引入BOPPPS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孙金平[9]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研究表明,在互联网时代,BOPPPS结合线上平台开展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明显。如薛俊琳[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将BOPPPS教学模型应用到社区护理学课程当中,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过珺[11]提出搭建基于蓝墨云班课的BOPPPS教学模型,既弥补了传统课堂的短板,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 研究发现

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角”、以学生为“配角”被动式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十分普遍。2015年起本研究基于BOPPPS教学设计理念的框架下,从教学设计分析着手,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质量监控、课后教学评价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始调研,研究发现导致上述课堂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对教学活动缺乏理论支撑下的系统和规范化管理。

(一) 课堂有效教学活动设计不足,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

教学活动的构成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八大要素,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教学活动设计是体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有效教学设计才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服务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准备有计划有目标的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贯彻到教学活动当中。

根据近年来对区内多所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重形式、走过场和轻实效。罗宇[12]研究发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师生互动和反馈不足的现象比比皆是。王若涵和张志翔[13]认为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研究生教育模式当中,如课堂问题意识缺乏、学生主动性不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有些是由于教学内容抽象和课程理论性强,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有些是由于教师缺乏有效教育设计和教学经验引起的。

(二)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缺乏规范性和学科针对性

新时期下对课程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规则新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就必须构建一套系统、规范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作为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14]。研究发现,一方面,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普遍共性,有学科针对性地规范化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相对欠缺。国内现有研究,结合本校实情,并针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比较匮乏,研究领域大多针对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另一方面,传统的评教模式,主要由上级督学为主导,受到听课次数的制约,获得的数据有较大的偶然性。因此,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常常受到质疑;其次,各高校大多采取全校“一个模式、一刀切”教学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标准;此外,在现有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中,没有突出语言类课程的评价要素,没有结合外语学科特点。

(三) 英语课程功能性比较单一,思政育人不足

课程与思政育人相结合是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外语是中西文化思想碰撞激烈的学科,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深谙中国国情,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外语课程与思政育人相结合是外语教学的新命题,笔者梳理近10年文献发现,从研究方法来看,基于实证研究的现状调查分析偏少,理论研究居多;从研究视角来看,依托德育(思政)课的研究居多,把思政教育与外语习得相关联的研究尤为不足[15];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来,依托课程的“育人”观念意识不强,全员参与不够广泛,表现在思政内涵和德育元素挖掘不深,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思政教育与ESP医学英语课程融入不足;课程思政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这些问题成为提高课程育人的阻碍。

四 改革构想与模式构建

经过多年的培育,BOPPPS有效教学设计理念在我校英语课程育人实践中成果凸显,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成绩显著。

(一) 构建BOPPPS教学设计理念下“三融入三结合”课程教学体系

建设“金课”、杜绝“水课”是教育部对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医学教育,一直肩负着“人命关天”和“医者仁心”的教育重任,因此,医学院校课程育人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医学教育应该坚持“德才并举”“以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全方位融合教育模式的构建,探索将专业教育、文化渗透、思政工作三方面对接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三融入”是指“BOPPPS融入课内外教学实践、BOPPPS融入教学质量监控以及BOPPPS融入师资队伍建设”;“三结合”是指课程体系上公共英语与ESP医学英语课程结合;教学内容上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结合、中医文化与跨文化学习结合,从而使得BOPPPS教学设计理念全覆盖,强化全过程培育,提高以课程为重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以服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为导向,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涵。教学模式上,将BOPPPS教学设计理念融入到课堂实践、教学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当中;教学内容上,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突出中医文化,打造ESP医学英语+特色文化课程,丰富课程内涵;教学体系上,科教融合,教研相长;赛教融合,以赛促教,搭建学生“尽早选拔、尽早培训、尽早实践”递进模式。加强对学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将BOPPPS教学设计理念深入贯彻到多元化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中。

(二) 适应"双一流"建设,打造“一专多能型”教学团队

BOPPPS有效教学设计理念不仅能规范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指导和规范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成效。首先,构建基于BOPPPS教学理念的“内培外援后传”三步走培训机制:对内,实行三级听课制、一帮一精准帮扶制,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组建教学大赛培训团队,对选手定期开展规范化的教学能力训练;对外,赛前邀请名家到校传经驰援,赛后组织经验分享沙龙活动,传承比赛经验,逐步培养出一批“能上课、能比赛、能科研”既具有深厚讲课理论功底,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教师队伍。

“双一流”建设时代的到来,对中英双语授课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国际化核心竞争力水平,直接体现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明确教学型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要素,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建设方向。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通知明确指出我国要凝聚世界级优秀人才,加快培养一批一流科学家和一流创新团队,努力打造一批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因此,高校应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对内扶持“外语+医学”跨学科学历进修提升,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对外实施‘出海计划’,增加教师出国访学机会和扶持力度,提高海外留学背景和国际名校毕业的教师比例,把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作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实施方案的重要抓手[16]。

(三) 科教+产教双融合,构建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是实现高校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和互动发展的重要手段。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发展逐渐从单纯教学转向科教并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高校面临着科研与教学分离、产业与教育融入不深等问题,导致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与世界一流高校水平相差甚远。高校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构建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外语教学肩负弘扬和传播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任。我校依托校本学科特色,挖掘外语教学与中医药文化融合的潜力,彰显中医文化的教学特色,将BOPPPS教学设计与文化育人理念推进到科教融合的实践教学领域,极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外语人才。2015年以来,我校每年派出学生赴泰、美等国参加夏令营以及访学交流活动,在国外多次顺利地完成以中医药为主题的英文演讲和展示,向世界展示了我校师生风采和中医药的魅力,同时也拓展了实践教学路径,探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的成功尝试。

五 结语

课程育人是“三全”育人模式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外语学科要充分挖掘课程育人的优势,摒弃“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教学实效,就必须创新大学课堂教学的手段,加强外语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意识,在BOPPPS教学设计理念下构建多渠道育人教学体系,将外语学习与传统文化融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必将有助于探索出一条具有院校特色的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