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昊
摘要:凉山州是彝族主要聚居地,彝族民歌属于名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在彝族居民当中广为流传。由于这一区域相对封闭,因此音乐形态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同时彝族民歌歌词比较丰富,和日常语言有着较多相似之处,节奏、音调以及结构方面的特征比较鲜明。将彝族民歌文化运用在声乐演唱中,能够促进凉山州彝族民歌文化的发展,也能使声乐演唱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关键词:凉山州;彝族民歌文化;声乐演唱
凉山州属于彝族聚居区域,有着特有的彝族民歌文化,这一民歌文化和云南、贵州区域的民歌文化有所不同。近几年,凉山州彝族民歌在大众比较熟悉歌手的影响下得到了大众的熟知。凉山州彝族民歌文化在声乐演唱当中的运用,有利于其传承与保护,使其具有更多发展可能,也能更好的进入到现代视野中[1]。
一、凉山州彝族民歌文化发展以及现状
从文化起源和特点来讲,凉山州彝族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字与文化,因此彝族民歌得到了较好流传。就民歌内容来讲,主要分为山歌、叙事歌、舞蹈歌、情歌、儿歌几种,多数在节奏上较为豪放、自由,音域比较宽广,旋律起伏上也比较大,其中部分曲子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和其它民族民歌之间有较大差距,并且传承下了较多经典曲目。民歌以描写爱情为主,多数以男女对唱形式呈现,在嗓音上轻盈朴素,旋律上委婉动听[2]。当前彝族民歌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国内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也使凉山州彝族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二、声乐演唱中融入凉山州彝族民歌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长期发展中形成,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凉山州处于大山当中,其彝族民歌文化能够将这个民族的特质、思想、风貌集中反映出来,演出中的服装,表现出的生活习俗等,都能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出现了文化交融的特点,传统文化日渐衰落[3]。在声乐演唱中将凉山州彝族民歌融入进去,能够使相关文化得到有效继承与发展,有利于转变当前西方思想占据主流的现状。
(二)促进艺术教育不断发展
凉山州中彝族虽然能歌善舞,但是艺术教育不仅仅包括跳舞和唱歌,凉山州的孩子需受到系统性的艺术教育。在声乐演唱当中应用凉山州彝族民歌,能够使其艺术教育获得更好发展,有利于民歌的继承与弘扬。
(三)提升民族音乐影响力与竞争力
民族声乐作品并不是大众范围的作品风格,和流行音乐相比,民族声乐作品更像是一种比较久远的音乐形式,民族声乐作品当中的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情感背景、时代背景,能够实现对民族生活状态与民族精神的强调。但只有部分比较突出的作品能够成为流行民歌,民歌文化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能够增强民族音乐整体影响力与竞争力,改善民族音乐传播范围比较狭小的问题。
三、凉山州彝族民歌文化以及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一)曲调
这一民歌在有着较多的曲调种类,不同曲调在声调特点上有所不同,同时在演唱方面要求也有所不同,如在爬山时声调比较高昂,迎客时或者是进门时,声调有所缓和,并且节奏感比较强,有着较大起伏[4]。凉山彝族男女老少都能跳舞,有的民歌在歌词曲调上比较固定,有的可能运用临时填词的方式,就男声来讲,普遍浑厚高昂,显示了山中男子的憨厚与豪爽。就女声来讲,普遍比较柔和,如《不要怕》这一民歌当中声调高昂,节奏较为自由,音域较为宽广,能够直达人们的心扉。在演唱时,需做好对节奏感的把握,将声调控制在较高位置上,保持节奏的悠长,因此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可以将民歌中这种曲调特有特点运用其中。
(二)情感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也热情好客,彝族民歌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本民族特有的特点。受凉山州地理位置的影响,民歌有着山歌式特点,在演唱过程中,情感方面的表达较为强烈,具有直接、真挚、豪放多种特点,对于描写爱情的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更为丰富[5]。《彝酒情歌》是一首爱情歌曲,在演唱时以男女合唱的形式呈现,情感表达真挚,歌曲中既包含了豪放的酒文化,也对男女之间的美好情感进行了描写。这类歌曲通常在情感表达上较为直接,而情感上的表达特点也是彝族民歌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节奏
彝族民歌通常在节奏感上比较强,结构特征也较为明显,结构和歌词之间基本保持一致,彝族民歌中会运用一句反复结构、二句反复体、变化反复结构以及二段体。如在《山风一样自由一》当中就运用了变化反复结构,歌曲中不仅具有彝族民歌特点,也有蕴含了流行气息。就一句反复结构来讲,主要是指将一个乐句作为单位,以有节奏、有规律的形式反复出现,可能整个歌曲是由反复一句或者是反复几句组成,其中主要包括歌身、歌头、歌尾几个部分组成。同时反复提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6]。二句反复体主要是将两个乐句作为单位,有节奏性、规律性的反复出现,在调式、结构上存在交替、反复关系,二句反復体和一句反复体相比,在结构上更为复杂,歌唱时难度更大一些。在歌尾和歌头可以一句实际需求进行扩展或者是压缩,这种形式比较适用于现代清唱。
结束语:
总之,凉山州彝族民歌在近几年广为流行,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手,但是要想使民歌得到更好继承与发展,就需注重对传统艺术的弘扬。将民歌应用在声乐演唱当中,能够使民歌的文化魅力得到更好承袭,民歌文化得到更好发扬,促进民歌艺术的有效传承与发展。在应用在声乐演唱时,可以借鉴彝族民歌当中节奏、情感、曲调、演唱形式等多个方面,推动彝族民歌文化向着更好方向发展,使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得到较高大众认可度。
参考文献:
[1]宋阿依姆.四川凉山彝族民歌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8(3):100-104.
[2]杜晨晨,崔楠.在当代传播环境下凉山彝族民歌的开发与创新——谈彝族民歌元素流行歌曲的传播与创作[J].大众文艺,2019(24):160-161.
[3]宋阿依姆.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凉山、楚雄两州的彝族民歌为比较对象[J].民族学刊,2019,10(5):64-72,118-120.
[4]杨承帆,张津源.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教学实践能力研究[J].消费导刊,2019(32):78.
[5]王丹.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5):53.
[6]苏日呷.浅议彝族传统民歌的文化特征[J].长江丛刊,2019(17):14,16.
校级项目,科研启动专项《四川彝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KR01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