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春
摘 要:校对工作已从传统的“校异同”转为“校是非”。同时,书稿错误更具复杂性和隐蔽性。本文以科技书稿为例,试图运用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将书稿中高频出错的地方进行分块专门精准查找,将传统一校到底的纵向校对法改为分步逐项精准专攻的横向校对法,具有可操作性,既有全面校对又有专项补漏,既有自我提示又可外部监管。
关键词:专项分解 精准校对 校对质量
任何时期质量都是图书的生命。编校质量是图书质量的重要部分,是国家出版物质量检查的最重要环节,而校对质量在图书内容质量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文稿几乎取代传统的人工手写稿,作者提供的稿件以电子文稿为主,编辑也多在电子文稿上加工,到了校对环节,大多数情况下原稿和清样几乎一样,已无太多的“异同”可校,校对工作自然也就从传统的“校异同”为主转向了以“校是非”为重点。在校对技术层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良性运转的校对质量管控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很多出版单位的校对工作大多没有建立一套可操作、可监管、步骤性的详细执行表。只能由各校对人员依习惯或职业道德修养,想到哪做到哪,做到哪就算哪,没有“扫”的地方就漏了,往往因为遗漏或疏忽导致出现编校差错。
笔者专职从事科技类书稿校对工作已二十余年,工作中深感建立一套类似规定动作的校对制度很有必要,其对校对内容项目起到监管、提示作用,对整部书稿质量起到保驾护航而又“兜底”的作用。本文以科技类书稿为例,试图建立一种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运用精准施策和一心一用的思维,改传统方法一校到底的纵向校对法为分步逐项精准专攻的横向校对法,对校对质量起系统保障作用,供同行借鉴、参考。
一、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解析
(一)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的定义
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指在校对行为的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监督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一定的体制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校对质量的活动。根据科技书稿错误产生的规律部位,将一部书稿分解为许多的“类”,而后专门对各类进行专题检查,一心一用,逐项进行,改传统校对中一校到底的纵向校对法,为分步逐项精准专攻的横向扫描的校对方法。传统校对一次完成全部稿件校对内容,希望面面俱到,但书稿中差错往往“危机四伏”,而人的精力有限,难以全面兼顾,不免顾此失彼。专项分解法则分项分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精准高效,既有全面校对又有专项补漏,既有自我提示又有外部监督。
(二)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的理论基础
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的实施主要基于如下基础。
一是“精准施策”。医学上将儿科称作哑科,因小儿生病只会哭,不会说痛在哪儿,医生只能依据经验规则进行逐项排除。校对如诊病,诊书稿之病。一部书稿面前,我们无从知道差错在何处,稿件更不会自行张“嘴”告知,我们也只能依据已有经验,在整稿通校通读的基础上,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增加“侦查”力度,细化分解,精准出击,提高效率,一改传统校对方法的普遍撒网,一心多管,专注力无法始终坚持,顾此失彼,漏处百出的弊端。
二是“一心一用”。高效贵在专心。实践证明,人只有在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情况下才会做到准确率最高,效果最好。本方法与传统方法区别在于进行每项专题检查时一心不二用,更不多用,只专注一个项目。在各个项目上,校对人员可以独立完成所有项目,也可以分工合作,根据各校次人员对某项目的熟练程度分工进行。
二、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的分项
分项是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中的重要环节。本法中的“项”如渔网之结,结密则鱼多。科技书稿具有结构相似的特点,各章节编排大体工整一致,有着较好的规律性。每部书稿大体可分为目录、体例、图、表、正文主体,书眉、索引、参考文献等几个“零件”或者更细化的项目。采用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检查每一项时每次集中注意力只完成一个项目,一心一用,这样可显著提高这个项目的校对纠错能力,精确快速,从而提高书稿整体校对质量水平。为此这里设计了“专项分解校对规定项目表”,见表1。
专项分解校对法可从以下几个板块着手。
1.目录。目录原则上与内文应严格一致。检查重点为前后文字是否一致,页码数字填写是否正确。常见错误如目录上为“1”,而内文为“1.”,实践中有些错误在校目录时就能发现。目录同时也历来是各级质检的必检项目之一,笔者所在出版社针对此项做法为目录校两次。第一次于开始时校一次,全稿校对结束时再校一次。多数复杂书稿目录很难一次搞定,间隔时间再校效果比较好。
在信息化条件下,目录可以由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准确率高,但因为出版过程复杂与对出版的慎重,计算机不能完全代替人工,更不能用计算机代替校对的工作,必须进行校对人工复核才能定稿出版。
2.体例。本文所说的体例检查是指检查正文各级标题的序号、字体、字号、占行等是否符合统一性要求。本项检查前应通稿理一遍页码顺序是否连贯。检查各级序号,如“第一、第二、第三……”“一、二、三、……”“1.、2.、3.……”等等,是否连贯,字体是否各级一致,占行是否统一。实践中发现很多的书稿常有序号不连续的情况,如“一、二、四、”。同时关注各级句末是否有句号,应统一。但注意,本级查错时必须自觉遵守一心一意的原则,先查大一级的,后再查下一级的,一级级进行,不能几个级别同时进行,会混乱。
3.图序、图题。图序、图題检查内容为图序号、字体、字号、占行等是否全书一致。要点:①序号连贯。有些科技书稿图数量较多,多的达三四百幅,一个编号错,之后将全部错,故必须人工全书检查。如图3、图4、图6,中间少了个“图5”;图8、图8、图9,其中“图8”就变成两个,之后全部都要改。②图与文对应。检查的图序在相应文中附近是否有体现,通常科技书稿有“如图1所示”之类。先见文后见图,检查有无缺漏或位置是否妥当。
4.表序、表题。表序、表题检查的内容及要点与“图序、图题”项相同。特别提示,应将图与表单独分开检查,各查各的。因为人脑通常不可一心二用,那样很容易混乱,欲速不达,单独做可以专心,排除干扰,保证准确。
5.正文主体。至此已将书稿结构方面的细节“解决”,可专心校对正文部分。正文是书稿校对的重点。做好此部分应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字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校对技巧经验,以及长期训练形成的文字的敏感力,逐字逐句逐标点进行校对,保证与原稿一致的基础上,发现并补正原稿的错误,既要校异同,又要校是非。
图表内容的检查:此时校对的注意力多在文字方面,同时也要关注图、表的内容。要点:①图表内容是否与内文相呼应,以防图表内容与文字表述不一样。②图表应与文中相应文字处靠近,先见文后见图表;应关注文稿中有无缺漏或插入位置不妥。③在图表较多时,常有漏排的情况,应就图表漏排问题专门核对一次。④区分图题与图注,此处常有将图题与图注混用的情况,图题是图的名称,图注是解释,不可混用。
6.书眉。要点:①管辖的问题,实践中常出现本章节的最后一码书眉文字变成下一章节章名的情况。②书眉文字与正文标题应一致。③在书名或章名有更改时,此时注意力多在单码上,双码常被忽略,应单、双码分开专项逐码检查,不可轻信而用抽查的办法。
7.参考文献。应在认真学习现行规范(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基础上严格对照套用。要点:①出版地应为出版社所在市的名称,不是省的名称。②网络文章著录规则也是常见错误之处,应严格对照标准格式。③序号常有不连续、重复或两个并一个的情况,应逐一理顺。④软件自动生成参考文献,也应套用现行标准一一核对。
8.索引。计算机软件可解决索引的问题,准确率高,但实践中,很多的书稿在“齐、清、定”中“定”方面不够严格,常有付印阶段还在大章节地改动,导致之前制作的索引未能及时更新。同时计算软件排序不能全然相信,也应人工复查一次。解决方法:将最后定稿样索引按页码顺序重新排,形成与正文一样的顺序,按校对目录一样核对一次,省去不断前后来回翻稿的繁琐,大大减轻工作强度,效率极高。
9.回头看。这是监督与学习并举的措施,即后一校次完成后将发现的前一校次人员未校出的“异同”与“是非”差错反馈给前一校人员,使其知晓自己校对质量情况,不是本校次结束就算了事,让“红红脸”成为校对工作的一部分。
10.整理书稿。各校次结束后,应将书稿的原稿、清样和图表稿按编号顺序整理齐全。
专项分解校对规定项目表是按实践经验形成的表格,有以下两点提醒:一是本表的各项是按先后合理顺序安排的,相对固定。二是每个校次均应重复进行,后一校次不应因前一校对已做过就略过,因为人工总有疏忽的可能,后一校次是对前一校次的补充和监督。
三、專项分解精准校对法思路的启示
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是信息化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新思路,有着较好的可操作性,在校对实践中可起到保持专注力、行动指南、加强监管、精准学习等方面的作用。
1.保持专注力的需要。传统校对方法缺点是“统而不专”,目标太多,顾不过来,导致专注力下降。实践中,校对进行到第一百个字、第一千个字时,人可以很专心,专注力很强,但当进行到第一万个字、第三万个字时,是否还有这样的专注力呢?笔者认为,校对之难就在这里。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则从校对技术层面破解这一难题,为始终保持专注力提供有力保障。
2.行动指南的需要。无规矩不成方圆。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让一线校对人员在校对中有了行动指南,可按表中规定项目进行专心专项专业校对,排除干扰,做到“无杂念”,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可避免遗漏,自我督促。
3.加强监管的需要。有规矩更要有监督。校对质量控制管理者可以利用本表进行质量监控,检查各校次人员项目完成情况,再加上后一校次人员的检查,可起到双重约束作用,如表1中常态化的“回头看”可切实起到监督作用,并有学习提高的效果。同时,管理者可以利用表1与校稿质量情况进行痕迹化管理,量化其职业诚信程度,区分失误与不诚信,进行职业道德警醒教育,实施奖罚制度。
4.精准学习的需要。校对人员可依据专项分解的思路自行设计与本单位出书门类关系密切的项目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学习,让校对人员的知识培训有了目标和方向,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学以致用,避免学习与运用脱节。
5.细化增项的需要。本表是开放、可扩展的管理思路。在实践中,随着情况的变化,若认为还有某些项目需要细化扩充,可进行增项,织密筑牢“渔网”。如政治性差错中的“港澳台”“地图”等问题,可人机结合,进行专题扫描解决,不留遗漏。
四、结束语
传统的校对方法已然不适应当前信息化条件下以“校是非”为主的现状,新形势下出版物书稿错误更具复杂性和隐蔽性,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可化隐蔽为显露,将稿件中的隐性错误降到最低,是应对当前“加强管理,提高编校质量”的有效做法,可操作性强,实现优质高效。相信专项分解精准校对法这一思路,特别是“专项分解校对规定项目表”的推行,在新时期为校对管理人员的校对质量管控提供了科学方法,对保障校对质量提供规范、合理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