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成
【热点素材】
冲在疫情前线的急救车驾驶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高炮一连上士姚海洋的父亲是一名党员,今年56岁,是战“疫”任务繁重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的一名120急救车驾驶员。2019年腊月二十九,他的父亲接到紧急通知,被要求原地待命。于是正准备休假回家的父亲二话没说,立刻放下行李,回到自己的岗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的父亲每天接送约20个病人,24小时处于战备状态,睡觉也不脱衣服,手机铃声成了他的冲锋号。由于年龄偏大,加上之前有过韧带断裂和半月板撕裂病史,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父亲关节疼痛、下肢浮肿,但他的父亲依然坚守岗位。
步行一天一夜,到疫区当自愿者的高中生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陕西眉县职业教育中心高二学生朱如归瞒着家人前去湖北做志愿者。到达信阳后,因为当地实行交通管制,他便步行了一天一夜(约100公里)到达湖北孝昌县,大年初四开始在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隔离区从事志愿服务。在隔离病房,他的主要工作是为患者们发送早饭、午饭,以及在患者做治疗的时候帮助他们翻身、倒水或者上厕所等。他曾让放弃治疗的老人重新振作。
71岁乡村医生的孤岛战疫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荷溪村,坐落在鄱阳湖中的一座小岛上,与吴城镇隔江相望,渡船是村民连接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71岁的叶远庆是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听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时,叶远庆正在镇上儿子家过年。大年初一,过江渡船停渡,江西九江市永修县的荷溪村成为了一座“孤岛”。村里有些刚从湖北回来的人,没人知道当时村里是否已经发生传染。71岁的他毅然渡河防疫,守护606名村民的健康。叶远庆每天走访排查,了解村子里的情况,上门为被隔离的村民测体温。
叶远庆其实早已经退休,儿子也在吴城镇安了家。因为这个孤单的小岛没有年轻人愿意来,他就主动选择继续留在岗位上:“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一直干下去。”
【文本解读】
一、伟大孕于平凡。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把平凡的事做到了极致,在抗疫战场上认真做事的人们将这个道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姚海洋父亲的和衣而睡,还是帮助新冠肺炎患者翻身、倒水或者上厕所的那位高中生,抑或是每天在村里走访排查的赤脚医生叶远庆,都超脱了平凡,在严峻的考验下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二、逆行谱写人性之美。在汹涌来袭的疫情面前,怕,是作为人的本能反应,即便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在未知的情况下也会有恐惧心理。那位将手机铃声当成冲锋号的120急救车驾驶员、主动前去疫区的朱如归、主动留在孤岛守护村民健康的叶远庆都是以自身的逆行守护着他人的健康,他们用人性之美筑起了大爱屏障。
三、勇在敢行。伏尔泰说:“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就像火光总是向上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总爱犯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心动的时候多,行动的时候少,总把希望寄托在今天,把行动留在明天的明天。
【人物素材】
北宫黝与孟施舍
北宫黝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勇士,他锻炼自身勇气的方法是肌肤被刺而不躲闪、眼睛被戳都不眨一眨。别人对他有一点点侵犯,在他看来都像是在大庭广众下用鞭子抽他一样,不能忍受。对于侮辱,无论是来自卑贱的人,还是来自大国的君主,他一概不容忍。在他看来,刺杀一位大国的君主,跟刺杀一个穿粗布衣服的卑贱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对于诸侯,他毫不惧怕,挨了骂就一定回击。
孟施舍培养自身勇气的方法则与北宫黝不同。他说,我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跟对待足以战胜的敌人一样。如果先估计敌人的力量然后才敢前进,在确定能够取胜的情况下才敢与敌人交锋,这种人遇到数量众多的敌军一定会害怕的。他曾总结道:“我怎么可能每战必胜呢?只不过是能够无所畏惧而已。”
六女上坝
20世纪60年代,承德二中同宿舍的6个好姐妹也想成为北大荒梁军一样的女拖拉机手,于是她们放弃了高考,选择了在条件恶劣的塞罕坝林场工作。几十年来,在数代人的努力之下,塞罕坝林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文链接】
也说“勇者不惧”
□沈壮海 刘水静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禮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会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死掉也毫不后悔的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亦有史载,孔子常常批评子路“能勇而不能怯”。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怵惕之心,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但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中庸》开篇强调道义不可须臾而离时,就指出:“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境界。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功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机之下,众人惊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孔子在陈、蔡之间弦歌不辍、修礼作乐而不休,体现的就是其于困境之中坚持克己成己、进德修业的勇猛精进品格。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选自《光明日报》)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