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影
小曼看见妈妈在客厅里唉声叹气,地上快递盒子刚刚拆封,桌上摆了好几瓶发胶,但瓶子都已经褪色了。她皱着眉头走过去,担忧地问:“妈妈,您怎么啦?”
妈妈指着桌上的发胶,说:“我听了小姐妹的话,买了几瓶,想留着慢慢用。可这些发胶已经超过保质期整整一年了,喷头都干了,没办法用了。”
小曼气得直跺脚,说:“好可恶呀。妈妈你下次一定要擦亮眼睛,别再买这人推荐的东西啦!”
妈妈面露难色:“可我偶尔也能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这次那个小姐妹也是受害者呀,她还打算退一部分钱给我呢。”
小曼说:“妈妈,现在买东西有好多陷阱。上次您去十元店买的那双拖鞋,没穿几天就破了。还有前阵子您去美容院里试了个面膜,结果被店员推销了面霜,您又额外花了好多钱。也许他们就是看妈妈温柔,才故意来骗您的!您可别再被骗啦!”
妈妈欣慰地笑了:“小曼,你能有防骗的意识真是太好了,妈妈真的很欣慰啊!”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购物模式,令人眼花缭乱,可消费者若是一不注意,很容易就会中招。
是啊,在消费之前,大家应该要冷静判断自己的购物需求,切莫因为商家给出的一些蝇头小利,就花了冤枉钱!下面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商家小“骗局”,希望大家购物时别上当啦!
看似很便宜的十元店
“十元!十元!统统十元!”你在逛街的时候,可能会听见街边小店里传来这样的叫喊声。于是你好奇,忍不住凑近去看一眼,发现隔壁两家店的衣服鞋子要几百元,但这家却只要十元。
你心想:天啊,这家店卖得太便宜了!但真的便宜吗?其实并不一定。同样是鞋子,几百元的是品牌正品,而标价十元的或许只能买到拖鞋。仔细观察也许你会发现,货物的成本往往与十元差不多,使用寿命多数不长,购买后很快就坏了,需要再买新的。
温馨小提示
正所谓的“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低的商品,很可能它的成本很低,质量也可能不是很好。这种小店里囤积的往往是比较难卖出去的杂货,例如鞋垫、指甲剪等本身并不怎么昂贵的货物。因此,商家一般会通过广播叫卖和夸张字幅的方式来吸引大家。
为你推荐好物的“线上商人”
你或许对某个网络红人有所耳闻,比如某位网络红人博学多才,能看图识别出许多动植物,并用幽默干练的语句来科普动植物的习性和特点。因此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
网络用户们很快发现,其实这个人的账号是一家杂志的营销账号,主要任务是推广、售卖自己家的杂志。这个例子,是近年来“网络红人”模式售卖商品的例子中比较正面和典型的。
温馨小提示
有好就有坏,如果有个好朋友向你推荐某款好用的商品,你可能会因为相信他而爱屋及乌地相信他所选择的货物。
可需要注意的是,也许有很多居心不良的人,利用这个“杀熟”原理,向你推销产品,他们贩卖的产品可能会良莠不齐。这个时候,咱们可要擦亮双眼,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理性地选择货物。可别因为一时的心动,就请求自己的爸爸妈妈给自己买一大堆不需要的东西哟!
令人心动的赠品
赠品是常见的促销手段,例如买茶壶送茶叶,买牙刷送牙膏,买西瓜送勺子,买十支铅笔额外再赠送两支……商家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消费体验,促使他们能更多地购买商家的商品。
然而,在有的电商平台上,很多商家在商品页面上写着“买一送一”“买三送二”之类的标语,但这其中有些商品的赠品,却不一定在我们预期的范围内。
温馨小提示
有些不良商家以赠品为诱饵,吸引顾客下单,实际上却在背地里偷换概念。大家理解的“买一送一”是买一份,赠送的那一份是与所买商品等价的商品。有时候这些等价的商品,会被商家换成一些超低价值的商品。例如,一家卖文具的网店页面上写着买一送五,点开一看实际上是买一盒圆珠笔,送五根笔芯。有些粗心的消费者,以为是送五支笔,没有仔细看就进行购买,等收到货后才反应过来!
迷惑人的“0.99”
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能看见有些货物的价格并不是整数,例如:15元的铅笔盒,会标价成14.99元。10000元的电视机会标价9999.99元。为什么商家要这样定价呢?看起来只是便宜了1分钱,消费者的心理感受真的会差很多吗?
事实上,根据市场统计结果,如果有一种商品,先是标价1元,再将标价改为0.99元。尽管1元和0.99元这两者只差0.1元,但最终选择0.99元的商品的消费者数量,远远高于选择1元的商品的消费者数量。这是传说中利用了消费者的直观感觉的尾数定价法。商家看似让出的“0.01元的利润”,实际上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收益。
温馨小提示
像0.01这种小数,看似数值不大,平时大家在估算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不计,而14.99客观上肯定是比15小。这种位数上的差异,会让人们在购物时,下意识地选择他们认为数值更小的商品。
不仅如此,消费者会认为这个商品比自己心理预期的便宜很多,可能迷迷糊糊地就都放入购物车里了呢!
“贴心”的试用体验
我们举个例子:面包店的员工偶尔会站在店门口,将切成小块的面包分发出去,用试吃的方法招揽生意。
如果客人觉得味道还不错,就会走进店里购买产品,也顺便看一下要不要买其他种类的蛋糕、饮品之类的。
相信你也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吧?试吃试用是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通过分享、展现商品的原有价值,来吸引客户。但有时候,试用体验也可以成为骗局来套牢消费者。
温馨小提示
经常看新闻的我们可能会了解到,有些人会去给老爷爷、老奶奶推销免费保健品,并建议他们长期免费试用,等养成了习惯后,再将产品涨价。其实这些保健品并不保健,成本也没有那么高。这无疑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骗局罢了。
相似的例子还有。在一些美发店或者美容店里,员工会让客人免费试用几毫升的护发产品或护肤产品,而当服务全部结束后,店家就会以几毫升的产品是免费的,后面使用的产品不是免费的为由,来向客人追讨十分昂贵的费用。
此外,大人们使用的智能手机里,也经常会出现免费试用三天甚至一个月的手机软件,但这些软件在过了免费使用的期限后,就会默认自动续费……大家可别等到看见账单的时候,才发现上当哟!
临近保质期的特卖商品
超市和大卖场里经常有货物囤积的情况出现,这些货物在过保质期之后,都会退回厂家销毁。厂家为了减少损失,会希望超市和大卖场开展针对临近保质期的商品的促销活动,用不赔本的方式尽量将囤积的货物售空。
在超市里,我们可能会见到临期的鲜牛奶上绑了一盒小酸奶,距离保质期只有两个月的几包薯片捆绑在一起售卖……这些都是常见的捆绑销售。只要在消费者知情和自愿的情况下,买到临期的商品,对双方都是互利互惠的。
温馨小提示
但有些不良的商家會在心里打起小算盘,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将这些东西卖出。例如:将大包装拆成小包装,让消费者无法看到明确的保质期,浑水摸鱼地把产品卖出去。或者将临期的商品以低价在网店里进行售卖,等到消费者收到快递时,才发现产品就只剩一两天的保质期,有些甚至已经过期了。虽然法律和法规会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但若要消费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维权,就将大大破坏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除了上述总结的骗局之外,很多不良商家还有各种各样的把戏与消费者“斗智斗勇”。同学们在购物之前要保持理智,不要被购物欲望冲昏头脑,看好自己口袋里的钱,买东西的时候要谨慎些。
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或者好朋友上当受骗了,可以先和爸爸妈妈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拨打全国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15,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