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怎一个“疫”字了得

2020-08-14 10:02王劲慧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抗疫

王劲慧

庚子开年疫情传,海量信息共解读。2020年高考来袭,如何选择鲜活、理性、有思想、正能量的抗疫素材,官媒时评文应是论述文写作的备考首选,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媒发文,既尊重事实代表了社会良心,又秉持操守奏响了时代强音。所以,按主题分类、整合,“盘活”好抗疫素材,借鉴官媒时评文,并有意识地提升临考写作思维,这将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极好对策。

备考对策一:求多·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拿到高考作文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内容”“用什么素材”的问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就是面对作文题,将考前归类整理的某一主题(如坚守奉献、敬畏自然等),从头脑中迅速提取相关素材,当然越多越好;或在头脑中迅速思考哪些素材可以运用于哪些主题,表现不同主题时应如何剪裁、加工。我们先来举个例子:

①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日本支援湖北物资上印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到中国紧急捐赠日本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从韩国新任总领事“逆行”赴任武汉,到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为大邱市紧急筹措医用口罩,并附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一点星光纵然黯淡,点点星光汇聚,便是璀璨银河;同气连枝、合舟共济,才是人类战胜疫情的最好姿态。

——新华社《同气连枝,人类战“疫”最好的姿态》

②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树立了典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表示……医学期刊《柳叶刀》的社论指出,中国采取的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可能是“历史上最雄心勃勃、最灵活和最积极的疾病控制工作”。

——求是编辑部《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

【备考点拨】以上两例,运用了“叠加同类”式素材论证捐助国间的“同气连枝”和中国防控的大国担当,不仅内容丰盈,意蕴绵长,而且考生容易運用,增加论证气势。不少公众号都在第一时间精心筛选、归纳提炼了庚子之役的13个主题角度,如“坚守奉献”角度,可以归类各行各业最美“逆行者”;“医者仁心”角度,可以归类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事迹;“青年担当”角度,可以归类“90后”不做时代看客的各种担当等。像这样的归类、整理,并排比运用“叠加同类”式素材,去表达并充实一个主题角度,不仅可以让考生资源库分类清晰,而且运用于某一角度时言之有物,论之有据。

当然,考生在做归类、整理素材时,对于大事件只需要简单记下是一件什么事,但对于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则要勤记录勤翻看,以备考前“组材”用。

【备考Q&A】

Q:老师,为什么我归类、整理了这么多素材,考场上还是用不上呢?

A: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强调的是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不能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如果你在整理素材时,只是单纯的摘抄,而没有整理、提炼,融入思考、理解,你觉得这个素材会“死”去“活”来吗?

备考对策二:求深·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如果说思维的灵活性,打开了考生在写作下笔前的思路,那么思维的深刻性,要解决的就是“怎样写”的问题。时评文的特点,就是从新闻事件、热点事件起笔,亮观点,析原因,联现实,弘正气,以小见大,激浊扬清。考生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经由问题揭示原因,可就某一论点,在明确“是什么”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通过问“为什么”让思考走向深刻。我们来看一篇时评文的起笔:

春节以来,疫情肆虐,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历风雨危难,举国上下和衷共济,共克时艰,诗人们也投身其中,或置身战“疫”第一线……诗歌来自战“疫”第一线,既有浓厚现场感,又反映出强烈的家国情怀。(述现象:以诗人投身战“疫”素材,引出“家国情怀”。)

《大学》里“八条目”是对家国情怀的经典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实践途径是修己安人,经邦济世;价值理想是以身报国,建功立业。……(释内涵:引用《大学》经典论述,阐释什么是“家国情怀”。)

在这次战“疫”中,像钟南山、王辰、李兰娟、广大的党员和干部、抗疫一线的公职人员、参与建设方舱医院的普通农民工、志愿者等,都可以说是家国情怀的实践者和体现者,一方面,他们是一个个普通人,都有家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有为国担当的奉献精神,可以说汇聚成了一股英雄的洪流……这也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锤炼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的延续和生动实践,成为打赢这场人民抗疫战争的动力和助推器。(析原因:分析为什么抗疫一线者具有“家国情怀”。)

很多诗人投身于这样的队伍之中,以诗人阎志为例……

——光明日报《抗疫诗歌里的家国情怀》(有删减)

【备考点拨】这篇时评文,思路明晰,论证深刻,颇具代表性。论述文的根本要求在于说理,如何让说理渐入佳境,先剖析“核心概念”,再以“因果分析”去展开。比如《抗疫诗歌里的家国情怀》,明确“家国情怀”“是什么”,即在家尽孝,在国尽忠,家国一体,紧接着“为什么”,为什么抗疫一线者都具有“家国情怀”。这里有个小方法,考生可以尝试,在“析原因”这一段中,运用“可以说是……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这也是……”的句式,使论述层次明晰。再如“我认为……不仅仅是……而且是……更因为是……”,这样,论述思维也会像闸门一样被打开。

当写作思维的“深度”与素材说理的“广度”结合在一起时,不仅使观点“在理”,更让论述“入理”“合理”,有层次、有思辨、有说服力。

【备考Q&A】

Q:老师,我语言表达不好,素材如何运用才能入阅卷老师的法眼呢?

A:尝试句式结构。就像拼盘,你觉得把食材切好随意入盘,还是拼个“心”字,拼首“诗词”,更让人赏心悦目、更有食欲呢?论述文追求的语言风格是简洁、清晰、鲜明,力求客观理性,而不是华丽文采。所以,注重运用素材的句式工整,或是运用逻辑句带动素材,都是让文段层次清晰、表达清晰的有效手段。

备考对策三:求异·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其实,能够做到内容丰满、论证深刻,在考场写作中已实属不易。但对于“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考生而言,当然不仅于此,同一个作文题,即便主题明确、结构明确、表达明确,也无法确保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自我之歌》中说道:“事实,真实而有用,却不是我的家园;我要通过它们进入我的家园。”这也就是说,事实只是客观素材,没有是非、没有立场、没有信任、没有语境的事实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事实的价值,不是因为理性、客观,而是运用这些素材时,代表了你的立场和担当。我们继续来看例子:

①时代性体现在对中西方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的融会贯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文化根源和基础,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世界大同”等理念……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拉丁谚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南部非洲有乌班图思想等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学习时报《全球抗疫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代性》

②在疫情面前,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也结成了防疫“共同体”。盖茨基金会捐助500万美元,专门资助新冠肺炎的研发工作……《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启动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审稿流程,连日来大量刊发疫情相关研究论文,分享国际科学界的研究成果。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积极行动,组成联合攻关小组……身处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则第一时间公布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时与世卫组织分享疫情信息。

——中国青年网《全球抗疫,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相互尊重与兼容并包是“和而不同”的核心理念与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国家交往中,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做法正当其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包容性的共同体,其构建的目的在于世界各国放下“不同”以实现“共同”,它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发扬了尊重差异、包容不同的精神。

——党建网《传承中华和合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备考点拨】全球抗疫,是命运与共、责任与共、担当与共之使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下,除了可以准备如①名言、②事例类素材外,像基于③“和合文化”的观点素材,也应在备考之列。因为观点角度的新意、深度背后,正是源于写作者的思考。再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齐勇对此提出的观点是,“人类应如何对待同类与不同类?对待同类,我们应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待不同类,我们应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他并且从儒、道、佛到宋代儒学、明代心学等,思考善待其他类的存在,回到中国传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同样令人深思。

在写作评分中,“思想深度”永远是一项重要的打分指标。因为,思想是论述文立意的关键。一篇优秀的论述文,定是做到巧妙立“意”,以意为主,以材传意,选材背后渗透了写作者的道德感召、价值和使命感。

【备考Q&A】

Q:老师,如果我能想到的素材雷同,需要如何运用才能不输他人呢?

A:素材可以雷同,但看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因为素材的意义,是由你的态度、思想所赋予,是为你的论述文观点服务的。可以尝试逆向思维,如近期境外输入成了国内最主要的新增确诊病例,国内不少人反对华人华侨回国,甚至网上一度流传“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的观点。同样谈疫情,你是否可以从“隔断病毒,不能隔断同胞的爱”“同胞一切安好,祖国便是晴天”等角度积极立意呢?从写作角度而言,逆向思维(又称“求异思维”)的意义,在于打破思维定势,这样在选材、立意等方面,文章都会有新的特点。

结语

其实,考场写作成败往往不在动笔之际,而在动笔之前。这个“动笔之前”,则是针对选材而言。很多考生能做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句通顺,但就是无法博阅卷老师青睐,评不上高分。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选材不理想。选材时要多中选优,优中选“深”,突出“新”“锐”,做到典型:精心“引”素材,开门见山表好态;悉心“议”素材,分析议论过好渡;用心“联”素材,旁征博引显好意;倾心“结”素材,强化主旨收好尾。如此恰当运用素材,“得天下”的风景才旖旎迷人。

我们相信,备战庚子之“疫”,只是一个视角,而透过这个视角,认真备考的考生,定會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