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仁缘
欧洲是摄影肇兴之地。世界上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照片,就是对准的法国街头。在近百年的街头摄影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欧美摄影大师,逢摄影必谈的“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街头暴力直闪BruceGilden,奉行“少即是多”原则的构图天才Alex Webb 。无论是古巴街头缤纷多彩的墙面外观,源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巴洛克式街道,还是欧洲旧大陆华贵冷峻的哥特建筑,无一不是街头摄影创作中极佳的素材。
而在遥远的东方,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日本,孕育出气质截然不同的街头摄影。经历过二战毁灭、经济腾飞、最终泡沫破碎的森山大道,一直以来用摇晃的、高反差、粗颗粒的黑白照片,传达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焦虑和惶恐。与我们同宗同源的中国香港,既不乏何藩这样的摄影巨匠,也有不少像 MichaelWolf、Xyza Cruz Bacani这些长期定居的外来人口,多元文化的杂糅让中国香港的街头成为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去知乎上随便搜一下,很多人深度分析了中国城市“不具美感”的问题。但,这真的是“国内街拍土”的最终答案了吗?我认为未必如此。
一方面,国内观众从小适应了这一环境,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大部分国内摄影师、爱好者的水平确实离一线还有距离。而被国人熟知的都是国外超一流摄影师。
20世纪80年代,摄影师胡杨将镜头对准了普陀区的三湾一弄旧城区,便开始了《上海弄堂》系列的拍摄,足足拍了28年,记录了被上海人称之为“下只角”(意为贫民窟)的上海弄堂生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变迁,不仅拥有审美价值,更历史文献价值。年轻一辈里,亦不缺像韩松、孙一冰、刘涛这样各具特色的佼佼者。
最后,在這些具体原因之上,还有一片阴翳始终笼罩着。
清末,洋人的坚船利炮不仅轰开了国门,也击碎了天朝上国千百年来的文化自信。有识之士开始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衍生出不同的思潮,其中就包括全盘西化这一支。胡适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虽然这一脉没有成为主流,但影响深远。
近年随着国力蒸蒸日上,国人重新拾回了一部分的自信,却仍未摆脱强者崇拜的影响。摄影术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翻开摄影史,无一不是欧美摄影师的身影。这些都给国人塑造了“技不如人”的刻板印象。
佛家说“相由心生”,意指内心所想影响着自己对外在事物的看法。如果内心本已认定民俗的就是“土”,那确实怎么拍也洋气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