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优勒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出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伟大号召,对此我们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一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打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二是以人民的理论为支撑,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要求;三是以实践的理论为核心,夯实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保障;四是以开放的理论为驱动,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高度。
【关键词】21世纪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民;实践;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重要,理论体系更加系统,价值意义更加宏大,人民对加快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更加迫切、愿望更加强烈。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兹事体大,关乎到我们党的生存发展,关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乎到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因而它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章可循的,重点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打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起到了科学引领作用。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更是大放光彩,对我国治国理政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完整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日完工、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以现实为依托,以理论为指导,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二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就是我们党本着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的基本原则,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改造、时代性创新的丰硕成果。
进入新时代,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更加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要更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中国化阐释,要更加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进行时代化阐释,让马克思主义走在时代前列,同时还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传播,给这一悠久的真理学说赋上“新意”,提出“新解”。
二、以人民的理论为支撑,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理论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的理论为支撑,就是构建具有人民主体性的思想理论,根本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守,是对党的理论新进展的方法溯源,是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要求。
堅持人民的理论为支撑就是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主体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重心就是忠诚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民众福祉作为党的最高诉求,以民心所向作为政治的最大考量要素。因此,人民的理论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人民的主体性地位,用人民的观点凝练马克思主义,用人民的思想总结马克思主义,用人民的语言讲述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时代要更加注重挖掘人民理论的强大能量,注重分析人民理论的基本逻辑,注重提炼人民理论的价值意义,学会“基于人民的立场观察思索问题,根据人民的实践选择研究主题,把人民性落实在党的理论发展中,坚守人民本色,以人民所思、所盼和所愿为主线推动党的理论新进展”。
三、以实践的理论为核心,夯实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因而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不仅如此,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也是理论的目的,坚持实践的理论为核心就是“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以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实践的理论为核心,就是坚持用实践的观点推动理论创新,形成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重促进机制。坚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党的活力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从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强调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我国改革发展的大环境。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坚持实践的理论,就是坚持理论的发展性,做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在新时代,实践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更强的价值、更大的使命,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实践理论“一股绳”,塑造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
四、以开放的理论为驱动,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不变的思想体系,而是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很多思想家不断投身于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思考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翔实系统的理论体系。
开放的理论催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崇高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状况的变化吸收着新要素、迸发着新活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而是将自身体系完全敞开,供后代学者不断研究深化,不断指导现实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出了新课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深化发展的新机遇,明确了我们党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方向,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性发展的空间。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就是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只有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才能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
[2]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M].伍庆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1.
[3]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7.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光明日报,2017-10-28(01).
[5]张鹏飞,马忠.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导向[J].社科纵横,2017(06).
[6]徐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7(2).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