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招】
描写景物是一项写作基本功。要想把景物写好,除了抓住景物特征、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对景物展开生动的描写外,还应注意从不同角度着笔,立体呈现景物各个方面的特征,让景物更加鲜活生动,惹人喜爱。
换句话说,同学们在描绘景物时,可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即先正面描写所状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再将自己或他人对所状之物的评价及感受,这些侧面的东西表述出来。
一般而言,写景的角度包括: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外在;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顺序;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
具体写作时,大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仔细观察,从生活中挖掘鲜活素材
要想让丰富的生活成为作文的源泉,我们就必须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观察时,可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也可按照时间顺序,对所状之物在不同的时间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观察;还可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所状之物的特征。
2.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在绘景状物的过程中,要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入手,把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描摹出来;如果能在描写景物的形、色、声的同时动态展现其变化,可使作文内容更充实。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中,“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一句就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动植物对下雨的盼望;再如“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一句则从嗅觉的角度写其感受到的春的气息。
3.妙用修辞,增添景物情韵
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就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来雕琢语言,尽显大自然之美。
如朱自清《春》一文,有二十多处运用了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全文以“春”贯串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在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达到了质与量的完美统一。如“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中就用“是”这一比喻词连接本体“从天上到水面整个空间的清亮”和喻体“空灵的蓝水晶”,化抽象为具体。此句还运用了摹绘辞格,增强了叙述的鲜明性和形象性,使读者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刘湛秋《雨的四季》中有这样一段——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着,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作者抓住春雨中景物的色彩、情态等特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精心描绘,侧面体现出春雨轻柔、娇媚的特点。如“丝帘”“彩棱镜”这两个词,本身就让人眼前一亮,可作者竟觉得还不够,又用了更加生动的比喻修辞进行修饰,化静为动,营造出了优美的意境。
【我写我秀】
仙人掌
郭家乐
母亲买了一棵仙人掌。
它浑身翠绿,身上的毛刺短短的,看上去煞是可爱。家人把它放在了阳台上,在阳光照射下,那株碧绿的仙人掌成为家中最耀眼的一抹风景。(“浑身翠绿”“毛刺短短的”“煞是可爱”等词采用正面描写,将仙人掌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家人都很爱它,来家中拜访的人也都赞叹这棵仙人掌的翠绿与俊俏,它也跟听懂似的,摇一摇脑袋。
几天后,爱花的母亲又买了几盆花。
仙人掌在那诱人、娇艳的花丛中显得有些难看。那些花如此的美,红的紫的,像是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引人驻足观看,家人的目光大都悄悄地转移了。(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仙人掌与花朵进行对比,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仙人掌逐渐被忽视了,它的位置开始逐渐向角落挪动,给它浇的水很少甚至没有。后来,父亲觉得它实在碍事,便索性把它扔在黑暗的角落里了。(写父亲的举动,侧面描写仙人掌遭受的困境,为下文仙人掌的“命运反转”营造环境。)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一天,我到阳台上晾晒衣服,忽然闻到一缕淡淡的清香,此时,春红已谢,哪来的花香?(嗅觉描写,为下文造势。)
我循着香气来到角落,用力翻开一块木板,惊奇地发现,是那棵仙人掌开花了!(故事由此发生转折,吸引读者眼球。)
我把它搬到阳台上,它已经不是绿油油的了,而是一种久经磨炼的深绿,身上的绒毛褪去了,呈现出一种历经沧桑岁月洗礼的荣光。黑暗没有让它低头,它还是那么笔直、挺拔,拼尽全力绽开了自己的花。就这样,这棵仙人掌成了家中最美的风景。(拟人手法赋予了仙人掌生命力,写出了仙人掌的朴实和坚强;颜色的对比,从“绿油油”到“深绿”,写出了仙人掌的成长。)
人也应像仙人掌一样,身处鲜花和掌声中,不迷失自己;身处逆境时,更要有不抛弃自我、不放弃目标的决心,用艰苦卓绝的奋斗,让自己的生命之花永葆靓丽。(直接表达了小作者对仙人掌的赞许和对人生的期冀。)
(山东平阴县实验学校七·1班,指导老师:阴其涛)
教师点评
仙人掌,可以说是最容易养的一种花,少浇水甚至不浇水也能活。更为神奇的是,被遗弃到角落里,也能开出芬芳的花朵;而那些漂亮美丽的花朵,需要细心照料。两相对比,在春红落尽的时候,开花的仙人掌更是给了小作者惊喜,从中体现了仙人掌的顽强生命力。
小作者是个有心人,能细致观察,并细腻描写,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仙人掌生命力;情节安排合理妥当,在歌颂仙人掌的同时升华主题,使读者在娓娓叙述中感悟生活、思考哲理,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仙人掌这样的性格,要认清自己,韬光养晦,努力奋斗,这样,终会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
(张明常)
【课后训练】
1.请利用下列三个短语,并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将其扩展成一段内容丰富生动的话。
词语:小山丘上 缓缓移动 羊群
思路点拨:(1)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小山丘上”的静景。(2)“羊群”“缓缓移动”的动态景象是怎样的?写作时,可以调动一切描写手法,从色彩、形状、动态、声音、感受等方面着手描写。
2.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有万顷碧波,有林间小路,有当空皓月,也有花开花落和鸟语虫鸣……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会使我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阅读上述文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1)选好描写顺序,看是先整体概述,还是直接从某一局部景物入手;之后再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的不同侧面,立体地感受景物之美。(2)动笔前想一想,当自己看到这些景物时,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它的特点。(3)写完后再想一想,自己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描写?所选的角度是否可以更加多样化?感受是否可以再丰富一些?然后作一些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