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舞“生活形态”与“规训形态”的差异

2020-08-13 10:37胡雨涵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规训民风民间舞蹈

胡雨涵

内容提要: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或思想的一种媒介或符号形式。而舞蹈是属于艺术的一种,是艺术家在日常生活或人生历程中对某一事物产生情愫或看法而想要情愫和表达的一种肢体语言,是展示自我表达欲的一种视听综合直观艺术形式,是去塑造诉诸公众视觉和听觉的形象的艺术,具有动态造型性和动作程式化虚拟化的特征。

站在身体语言学的角度,“生活形态”与“规训形态”是舞蹈的两种形态,“生活形态”是指单纯而所指简明的符号化的原生舞蹈,像原始森林一样,生机勃勃,自由生长。“规训形态”是指受人力制约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服务于舞蹈教学体系,以训练身体为主的舞蹈形态。民间舞是代表中国各民族的具有浓厚地域特征和差异性的舞蹈,主要是来自各民族不同民风民俗,不同文化底蕴和不同生活习俗的表现。所以在在不同民俗文化下也会产生不同风格舞蹈,在高原雪山和荒漠草原的北方下产生了潇洒豪爽的蒙族和藏族舞蹈,在江南水乡和涓涓细流的南方产生了轻俏玲珑傣族和汉族舞蹈。所以以民间舞蹈为例,浅谈两种舞蹈形态的差异性,阐述不同的特点和特征。

一.“规训形态”民间舞蹈

“规训形态”舞蹈是指受人力制约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服务于舞蹈教学体系,以训练身体为主的舞蹈形态。而“规训形态”民间舞蹈与“生活形态”民间舞蹈相比,更具有训练意义,并且同时显得比“生活形态”舞蹈更规范,更优美。则“规训形态”民间舞蹈具有训练性,美化性和规范性的特征,并且与“生活形态”民间舞蹈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1.训练性

“规训形态”民间舞蹈常常在某一舞蹈动作或舞蹈作品中对舞蹈演员或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训练意义,他将民间舞蹈最原生最纯粹的动作元素提取出来创编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这一带有训练意义的动作元素将贯穿始终,并且是整个舞蹈的重点也是难点,帮助训练舞蹈演员或艺术院校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肌肉能力,在舞蹈教学中是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和能力考验。则藏族舞蹈中会着重“颤膝”这一动作元素的训练,解决身体的膝盖松弛度;傣族舞蹈中会着重身体“三道弯”的训练,解决身体的协调能力。

2.美化性

“规训形态”民间舞蹈的动作元素虽然也是来源于不同的民风民俗本身,但是并没有着重保留最纯粹的风格特征本身,有时会为了吸引大众的关注和符合大众审美,为了此民族的发展,去美化和修改一些动作元素,使舞蹈更优美更高雅。有的舞蹈始终围绕“美”而展开,去除了一些来自日常生活本身最真实的东西,使舞蹈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但不利于纯粹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虽然“美”都是人之向往,但“真实”又是珍贵惜得的。

3.规范性

“规训形态”民间舞蹈在舞蹈教学中,重点是着重身体的规范性。当我们去衡量一个事物是否达到一定标准时,那一定将有一把代表某种意义的尺度,也会有最高的标准和最低的底线产生。在民间舞蹈教学中,每个学生心中的动作标准都来自于老师,所以在经过“规训形态”民间舞蹈训练后,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与动作规范性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重在共性的统一,轻在个性的引导。

二.“生活形态”民间舞蹈

“生活形态”是指单纯而所指简明的符号化的原生舞蹈,像原始森林一样,生机勃勃,自由生长。附有各个民风民俗或文化活动保持的纯粹地域特色或独特魅力,在民间舞蹈中的“生活形态”则是各民族丰富绚丽的民俗文化舞蹈活动本身,此舞蹈典型真实,且保持能代表本民族的功能。与“规训形态”民间舞蹈相比,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民风民俗风格的展现,且带有浓浓的地域文化特色,使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能到达兴味蕴藉的境界且能窥探到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则“生活形态”民间舞蹈有传承性,风格性和兴蕴性的特点,并与“规训形态”民间舞蹈具有较大差异性。

1.传承性

“生活形态”民间舞蹈常常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从最开始的简单劳作活动日常动作再到和着节奏鼓点形成带有观赏性的民间舞蹈,这一过程中所有的东西都来自真实纯粹的民风民俗本身,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和独特风格。这样在民间流传的自娱性舞蹈代代相传,以流传至今,具有传承性。将“生活形态”民间舞蹈带入教学中,着重保存舞蹈的传承性,不过于美化和修饰,是朴实无华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利于艺术的推广。

2.风格性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出自《宴子春秋》,意思是淮南的橘子香甜可口,但一移植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寓指同样的橘树生长的坏境不同,則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民间舞蹈中,在不同民俗文化下也会产生不同风格舞蹈,在高原雪山和荒漠草原的北方下产生了潇洒豪爽的蒙族和藏族舞蹈,在江南水乡和涓涓细流的南方产生了轻俏玲珑傣族和汉族舞蹈。“生活形态”民间舞蹈着重保留这样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性,促进不同民族间不同民风民俗的区分区别和发展。

3.兴蕴性

“生活形态”民间舞蹈带有浓浓的地域文化特色,使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能到达兴味蕴藉的境界,窥探到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可以将其划分成农耕文化型、海洋文化型、草原文化型绿洲文化型以及农牧文化型等五种类型。例如农耕文化型舞蹈具有优美、安详以及平稳的舞蹈动律,配合着道具,是平原或者山区河谷地带的人民群众在长期从事水田劳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舞蹈文化形式;草原文化型舞蹈具有豪放、粗犷的动律,是草原人民在长期从事狩猎、畜牧以及游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舞蹈文化形式,以娱乐性、徒手表演为主。则“生活形态”民间舞蹈在保持独特风格的同时,也能从舞蹈中感知到所民族或种族的浓厚文化底蕴,极其真实纯粹,具有珍贵的民俗学与人类学价值。

总结

“规训形态”和“生活形态”民间舞蹈的差异特征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生活形态”民间舞蹈是符号的大生产,并且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不同民族不同民风民俗的区分区别,但不利于艺术的推广;“规训形态”民间舞蹈容易被大众接受,帮助培养优秀人才,重在共性的统一,但轻在个性的引导且不利于纯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行走在舞蹈事业发展的道路上,需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民间舞蹈教学中,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单一元素动作和风格训练组合合理安排,围绕“原生化”“次生化”“再生化”的层层递进关系研究和学习,二者合并做到生于土壤,淳木生花的境界,不忘根不忘本,才能站的稳脚步,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规训民风民间舞蹈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多彩民风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试析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失去”主题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