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虹
摘 要:《木兰随想》是一首二胡独奏乐曲,作曲家根据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选取其中战斗的情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而成的,全曲分为出征、思乡、战斗、追击四个部分,既有战争的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也有细腻柔情的思乡场景,乐曲通过二胡的演奏与描绘的情境交织在一起,使听众通过聆听音乐感知作曲家的情感表达,本文从二胡演奏的特点入手,去探析每个情境中的音乐表达。
关键词:《木兰随想》;情感表达;情境;演奏技巧
二胡曲《木兰随想》是由国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梁云江老师根据木兰从军的故事创作而成。木兰虽是女子,但她不爱红装爱武装,毅然替父从军。她的坚强勇敢和似水柔情都通过作者所描绘的音乐画卷表达出来。此曲并不是叙事性的,而是根据意向而成。全曲由出征、思乡、战斗、追击四个部分构成。
一、出征
全曲的第一個部分为出征。出征由带华彩性质的引子部分,中间的主题部分和小快板部分构成。乐曲的第一和第三小节都是强音的鼓点演奏,模拟出征前的战鼓鼓声。在演奏中,一定要使用带音头的长弓,强调重音点。第四拍可以处理成由弱渐强的长音,给呼吸的气口,然后再接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四拍的颤弓。这两个四拍的长音要做强弱的处理,刚开始给出很短促的重音之后突弱再渐强。这种处理方式能够体现音乐的张力,同时也能通过先抑后扬的演奏使强音显得更强。整个引子的演奏要把握力度,给人以坚定的信念。出征的第二个部分进入到主题,这段音乐描绘的是大军在行进路上刚劲雄壮的步伐,振奋人心。在演奏时,应采用全弓且适当的增加力度,使演奏的音色更饱满,情绪积极但内敛。第三个小快板部分的旋律在后面的战争和追击场景中反复出现,但处理方式各不相同。这一段的旋律在低八度和高八度上各出现了一次,这两次在演奏力度上要做对比。低八度的旋律力度弱一点,高八度的旋律力度加强,就好像是行进的大军由远及近。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带着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奔赴战场。
二、思乡
出征和思乡段落之间采用了一段华彩的伴奏声部作为连接,更好的将情绪从刚转到柔上。这段音乐可以想象成木兰在出征的夜晚对着月亮思念故乡。音乐中的柔主要来源于这几个地方,木兰女性的柔情,月色的静谧以及对家乡的怀念。这个情境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注意右手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音乐线条悠长缠绵。左手要注意滑音和揉弦的使用。这个部分第7到第10小节高音3、4和2、3的演奏时是采用同指异音的手法。从3滑倒4再到3,从2到3再到2,整个过程采用滑音去演奏,充分发挥指尖的主动,滑音的过程要做得十分明显,扣人心弦。节奏略微自由,表达木兰对故乡的不舍和内心的柔情。这段落的大部分音都位于中高音区,因此演奏的时候要注意音准,换把之间常用滑音来衔接,揉弦时频率放慢一些,尽量减少拉推弓换弓时的痕迹,使音乐连绵不断,婉转温情。整个思乡部分都是慢板段落,与前后的出征和战斗情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使得木兰的人物形象更饱满,刚柔并济。
三、战斗
战斗这个部分篇幅较长,速度很快,包含了大型战场的交锋场景和小型战场的偷袭作战。战场上战鼓隆隆,马蹄声,马嘶声,喊叫声,嘶鸣声此起彼伏,场面雄伟壮观,波澜壮阔,情绪激昂,木兰的主题形象在战争中得到升华,她不再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女子,而是一个保家卫国怀揣着必胜信念的战士。战争开始作者就采用了连续急促的十六分音符渲染战争的激烈,随后通过渐强的三连音演奏进入到主题部分,这个主题运用第一个部分的副主题,即由出征的第三个小快板部分的旋律发展演变而来,这段旋律刚劲有力,内部存在着向前的动力。这段主题在不同的音区,不同的音高上出现。与前面出征的演奏相比,节奏上更快了,更具有旋律的发展性和内在的律动性。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奏要铿锵有力。右手在演奏的过程中要给出音头,讲究瞬间的爆发力,手指要主动给重音点。战斗的第一个部分大部分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构成,开始进入战争的情境描绘,我们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节奏,把握激昂的战斗情绪,弓子的力度要强,表现出战争中只能前进不能逃亡奋勇杀敌的精神。战斗的第二个部分旋律主要由附点八分音符的顿音构成,表现大军前进的坚定步伐。音乐是逐步由低音区转向高音区,然后通过下行小二度的三连音过渡到小型的偷袭战场上。这一段的顿弓演奏要紧促有力,在音区的转换中可以做力度的对比,低音区到高音区的音乐渐强,使音乐更富有层次感。偷袭的段落节奏比较自由,连续的小二度上下行渲染紧张的气氛。后面的轮指演奏方式为左手依次向外轮弦,发出类似战鼓的声音。为后面的大战做好铺垫。战斗的第三个部分是大型战争场面的描绘。这一段采用急板的速度,比之前的速度更快。音乐采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随后再次出现了出征的副歌主题。但这次主题演奏比之前的两次速度上进一步进行了加快,情绪上要更为激烈,副歌主题往后是连续的十六音符,把战斗中军队奋勇杀敌的情绪进一步激化,最后结束在高音的5上。随后音乐进入相持阶段的副歌主题,这一段旋律转到了降B调上,演奏时的情绪可以较之前的大战场景上稍稍回落下来,为后续的追击场景做好铺垫。
四、追击
追击的音乐素材来源与战斗的第二个部分,与顿音的主题音乐相似,只是把的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换成了三拍的长音。战斗场景的附点八分音符更具动态,表达激烈的战争场面。而追击的长音更显沉稳,是对最后敌人的震慑,具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效果。演奏时要把饱满的情绪体现出来,除了顿音以外,所有一拍及以上的时值都采用全弓来演奏。运弓要有内在的力量,坐姿挺拔,切勿低头或身体前倾。追击的后半部分回归出征的主题,表达大战即将胜利的喜悦。最后段落中急速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推向最后一个高潮,并在长音6上强收结束全曲。
整首乐曲作者在布局中设置得非常的巧妙,主题旋律前后呼应。虽然旋律素材相似,但是每一次出现所表达的情境和演奏时的状态都不相同。演奏者在演奏中是对乐曲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是基于作曲家的思维和表现的意图。那么在演奏的过程中,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作者设定的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作者的创作展现在听者耳中。除了滑音、揉弦、顿弓、轮指等各种演奏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演奏情绪和感情与作者的音乐表达结合在一起,情境交融,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