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图案中形式美法则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13 11:49王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6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

王薇

摘  要:民族服饰特殊的装饰图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种种程式化的符号,体现出了民族妇女独特的想象力,丰富的情感力,深刻的理解力。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民族民间课程资源,将极大地丰富学校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灵感,也能更广泛、更深远地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关键词:民族服饰;图案形式美;法则应用;服装设计教学

我校所处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学校中职学生65%以上是民族学生,有机会接触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艺术样式。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教育来说,乡土、乡音、乡情都为开发课程资源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民族民间课程资源,将极大地丰富学校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灵感,也能更广泛、更深远地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

一、充分挖掘民族服饰图案中形式美法则,丰富学生艺术设计语言,培养创作能力

为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美术课程标准》把美术教程分成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要使民族地区美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将教材知识融会贯通,自我消化,并深人浅出地表述出来。这样,五彩缤纷的民间文化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1.把民間服饰工艺与美术“造型·表现”概念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并能初步运用相关的造型设计语言,灵活地选择运用材料,参与造型活动

形象的塑造是集多种材料、多种表现形式和风格而得的。其中,金属、草木、织物、土石等自然物、人造物可作为造型的材料,把这些材料以各种塑造手段如绘制、雕凿、染织、焙烧、编织等制作出来,融入了构图、比例、透视、线条、色彩和明暗、虚实等表现形式,它们或写实或抽象或精细或粗犷。这些,在民间艺术中都有体现:各民族民居、亭阁庙宇,或竹木结构或土石结构或草木结构,样式繁多、各具特色;壮、苗、彝、傣、哈尼等民族的服饰和生活用品、挂件,采用蜡染、扎染、剪纸、挑花刺绣、雕凿、编织、编结等多种多样造型手段,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事物,如喜鹊、花卉、果蔬、虫、鱼、蝴蝶等。

2.透过民族服饰图案中形式美法则,把“设计·应用”观念贯穿于服装设计教学课堂

民族服饰图案中几乎每件作品都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绝妙结合的典范。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质均能巧为利用,稍加加工,即可成为一件精美实用的工艺品。由于居住环境、理念的不同,在质料的选择、设计、制作上也是千变万化的,同是服饰花纹,山区的民族多选用几何形图案,凝重粗犷,它们或具体或抽象,色彩运用鲜明、对比强烈,显现出山区民族性情豪爽的一面;而河谷、平坝地区民族饰品则精巧别致,富于变化,不受自然原型限制,运用了概括、夸张、变形、意象化的手法,有的做工精湛显得繁缛富丽,有的淡雅清新,也显示了平坝、水乡人细腻灵巧的个性,充分表达了民间艺术物我统一的设计理念。

3.通过视觉感受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体验和道德情操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图案中形式美法则,他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民间性、实用性、工艺性的特点体现了各民族独具魅力的审美趋向,具有无可比拟的装饰艺术感染力。通过介绍、欣赏民间工艺,把艺术语言带进课堂,再由作品的表现形式调动学生内心世界的感受,体会雄浑厚重、细腻典雅、古朴稚拙、率真自然、程式化等审美感受,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借民间艺术在操作中不受时间、地点、材料的限制成就多姿多彩艺术品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创作者热爱生活、感情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湛的技艺。

4.灵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真切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和气氛

古人强调艺术创作要“师法自然”,从自然中吸收艺术养分,寻找艺术灵感。民族民间艺术本身植根于民间广阔的土壤中,与地区民俗文化不可分离。如果囿于教室,或是生搬硬套地把一些不可迁移和分离的艺术作品剥离到课堂来,将破坏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和谐性。因此,应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开放课堂,实现学生与民族民间艺术的“全接触”。可以把实物、图片、模型等带到课堂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模仿,也可以将学生带到民间艺术品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感受民族民间艺术氛围,体验民族文化风俗情趣,为学生培植更深厚的艺术文化土壤。

5.取之于民间而超越民间,批判吸收,提高艺术层次

“在艺术教学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用乡土美术作为美育的媒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寻找艺术的切人点。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美术课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素材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运用美的规律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鼓励和带领学生搜集身边的民间艺术元素,从学习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和基本特征人手,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民间美术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把美的材料、形象、色彩,变化为身边的美,装点我们的生活,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服装设计教学教学目的。

二、紧密联系少数民族自然人文特点,拓展审美教育与服装设计教学课堂,使民族民间艺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艺术设计学科总是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土壤之中,例如,民间艺术的表达方式,很多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赋、比、兴”的表达方式;民间艺术的地域和传承与它所存在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许多民间艺术直接取材于民族民间故事。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必须了解民族的自然人文特点,设计教学中对民族民间艺术的选材和运用也必须建立在对民族自然人文的深入了解基础之上。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民间故事、民族历史、民族风俗习惯、自然地理环境、民族民间文学等来理解其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在服装设计应用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使之更富于现代意味与民族特性。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煜.“用教材教”:内涵与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探讨
欢欢喜喜购物记
浅析汉服日常化
民族服饰在意向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民族服饰在意象油画中的应用
浅谈中日审美文化的差异
民族服饰的包装设计浅析
意象油画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审美意义研究
汤鹏作品
演变与传承:白族服饰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