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瑛
【摘 要】花鼓戏是地方剧种,但花鼓戏演员也应向大剧种演员一样,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向艺术高峰而攀登。
【关键词】花鼓戏 表演 艺术修养
我在花鼓戏中主要是演老旦。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得益于前辈老师的教导,也得益于自己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一、借鉴京剧的表演技巧
花鼓戏演员要善于把花鼓戏的地方特色、独特风味尽情地演绎出来。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地方戏演员,一定要吸取和学习大剧种的精华,掌握戏曲艺术的规律,规范自己的舞台程式,更好地提升花鼓戏的艺术魅力。《打龙袍》是京剧剧目,花鼓戏移植过来后,我担任老旦角色。我反复观看视频,对赵葆秀老师的表演风格细细地思索和琢磨,她的一招一式是如何的,她的台步是怎么走的,唱腔是怎么运腔的?我都认真模仿,不断调整自己的台步、表演和身法,当然,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与花鼓戏的味道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既规范又灵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经常模仿湖南省京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闵玲娣老师的表演。她的代表作《红灯记》,我经常看,从三个方面吸收艺术营养:
一是唱腔方面。李奶奶有段唱:打鱼的人,经得住狂风巨浪……这段唱腔只有四句,我却特别重视,从这里,我就学到闵玲娣老师的吐字、行腔等特点,将其运用到我的花鼓戏唱腔中。在《痛说革命家史》一场中,那一段著名的念白,对于我们花鼓戏老旦如何理解和实践“四两皮千金白”大有启发。
二是动作和身段。闵老师的做功规范,有大家之气,她主演的《对花枪》难度高,展示了一位戏曲演员的深厚功力。这些年来,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很快,专业院团剧目层出不穷,优秀演员人才辈出。业余剧团红红火火,演出不断。但有些同行特别是个别业余演员,表演不讲究,不规范,舞台上很随意,刻画人物不细致,这应引起警惕。我们既要多向民间老艺人学习,也要多向京剧、湘剧、汉剧、祁剧、巴陵戏等大剧种的名家学习,在观察与借鉴中学习和提高。
二、认真学习表演理论
为了熟练掌握戏曲理论和表演规律,我曾学习了俄罗斯莫斯科剧院大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员自我修养》。斯坦尼的表演理论主要是强调内在,他反对那种外在的没有灵魂的花里胡哨的哗众取宠的虚假表演。演员的外部动作,都是来自于心灵。要演戏,就要走心。演员演一个人物时,不能光光模仿一种外在的动作,而要体验那个人物的心灵。这种理论,与我们中国戏曲老艺人的经验也是相通的。前辈常讲:“心里要有”,“假戏真做”,“动于中而形于外”等。我在《打龙袍》一剧中,除了在一招一式,把动作搞得准确、精彩,我还特别注重一点: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我在“为什么”三个字上,总是反复琢磨,这就是发掘这个人物在做这个事这个动作时候的心理基础,这样,就能把人物的精神世界给凸显出来,甚至还能达到比较深刻的境地。
三、在日常生活吸取艺术营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不光是剧作家要注意观察生活,我们演员更要重视生活、热爱生活。古人和今人在本质上是相同相通的。每当看到生活中的比较有特点的老年妇人,我就留个心眼,悄悄的一旁观察。记得,一次,是在一个休闲广场,是晚饭后,有三三两两人等在这里散步。我也在散步,忽然看到一个大约七十多岁的老大妈走过来。这老大妈的步态似乎与一般的妇人不同,显得很沉稳。看她那脸上,也显得有一股不凡气势。她这形象,给了我深深印象。后来我再演《打龙袍》的时候,也下意识地融入了这个人物形象,演出效果非常好,这就是生活对我艺术的影响。在超市买菜时候,在坐公交车时候,在小区里锻炼的时候,我总是见到各种不同气质、不同穿着、不同神态、不同表情、不同手势不同步态的老年人,我特别注意观察他们,看他们如何与同龄人对话,如何与子女对话,如何与孙辈对话,如何与陌生人对话,那种种神态、语气完全是不一样的。經常这样观察,不同人物的画面就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在演戏的时候,我就巧妙地调动脑海中的艺术形象,灵活运用。
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事,一块受邀到一个老年公寓去搞演唱。在演唱前,我们到他们的一个老年活动室。我见到一个老大妈在活动室写书法,真是巧,这个老大妈就是我在休闲广场见到的那个走路颇有气质的大妈!原来她是一位中学的退休教师。就在这次,我就结识了这位老师。而且,由于受到这位老师的影响,我也开始学习书法。虽然我的书法还完全是个初级水平,但是,我想,这对我的艺术也是一种补益和滋养!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演戏之余,向大画家齐白石学习画画。梅先生不是要当画家,而是用画画来滋养自己的演剧艺术。
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艺术家钟宜淳老师,也是一位老旦演员,更是一名艺术大家,她集编剧、导演、表演、书法于一身,样样精通,是我们花鼓戏演员的楷模。通过书法练习,我发现书法和戏曲,很有相通的地方:所谓书法,就是线条。这个线条如何摆布,如何伸张,如何开展,这就是书法。这个,与我们戏曲演员的做身段,多么相仿。写字,首先讲究要一笔一划,要工整周正。但接着来,就要变一变,要起点花草,要有一点子姿态,这才妩媚,好看!我们戏曲演员做身段,不正是这样吗?那么,如何起花草,如何出姿态,在书法中,在许许多多本古今的字帖里面,就有许多的启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