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星亮 朱晓佳
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学习的奠基时期,是习惯养成、能力、思维、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初期。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小学生学习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的培养受到社会的重视。而作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培养。
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小学生天生好动,他们的自控能力是有待發展的。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会制定纪律制度,而这样的制度文化对学生行为规范有着重要作用。老师通过制定制度,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在学校内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思想 在班级文化环境中,老师会合理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当代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他们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观念是不正确的,而班集体教育会培养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与大局观念,懂得奉献自己,关心、帮助他人。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各种集体活动会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对其在集体行动中具有导向作用。
促进学生学习成绩 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班集体中好学、互帮互助、善问的学习氛围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起到鞭策作用。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进班级的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有效地组织、引导,有助于班集体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而在这一氛围中,学生都在体现着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是倾向于感性的,他们对看到的、摸到的、接触到的事物有着真实而强烈的感觉。班集体建设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爱上这个班级,全身心投入到班级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怎么让学生爱上班级呢?学校,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因此,对教室环境的布置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老师要组织学生共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们轮流值日,将地面打扫干净,讲台、黑板擦干净,桌椅摆整齐等等。不仅能够建设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
除此之外,老师还要重视对教室文化环境的建设。比如,在墙角一处开设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摆放在书架上,每周大家都交换看不一样的课外书,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或者可以在墙面上建设一块欣赏栏,把优秀的作文、小报或其他作品进行展示,一来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二来鼓励大家向其学习。老师在进行环境建设中要积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份子,引导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积极开展集体实践活动 开展集体活动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主体部分,老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校内、校外活动来有效建设班集体文化。校内活动包括:拔河比赛、互帮互助小组学习活动、每周一星等等;校外活动有:郊游活动,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到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开展调查活动等等。集体活动的开展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载体,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每一位成员共同参与进来,亲手打造自己的集体。老师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完善评价机制 一是建设积极的评价制度。老师要增强自己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起到有效的评价作用,要善于及时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进步的学生,一要让他们认识到老师关注到了他们的努力,体会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具备继续努力的动力;二要为班级学生树立榜样,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对于犯错、表现不好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去听他们心中怎么想,为什么这样做,然后,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问题,并帮助他们改正。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尊重学生,不要在众目睽睽下批评学生。二是正确掌握评价的“度”。正面、积极的评价制度不是意味永远不能批评学生,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其他学生,甚至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正常进展,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仍然伤害其他同学,如果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此时,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严厉让其改正。班主任的“柔”与“刚”需要自己把握,二者的选择也是需要在不断的教学中进行探索。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整体建设风貌。在建设班风的过程中,首先,班主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谈吐,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的作用并发挥带头作用。其次,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给予他们班级归属感,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其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坚持不懈的精神等等。
结束语
小学班集体文化的建设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良好的班集体能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为小学生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群力教育集团;本溪市平山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