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体系构建

2020-08-13 19:48杨锐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碎片化

摘 要:研究生党组织、团学组织和研究生班级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当前高校研究生组织在研究生治理中面临治理碎片化的问题,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制度的碎片化。应当运用整体性治理思维,构建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理念,重塑研究生组织治理结构,优化研究生组织协调整合,强化研究生组织激励和约束,推动实现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实效最大化。

关键词:研究生组织;碎片化;整体性治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伴随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教育队伍等方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总体而言,相较于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起步较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工作体系、工作方式方法、评价标准等远不够成熟,相当程度上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还处在学习、借鉴甚至是照搬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同时,高校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人员、资金投入较为有限,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建设也较为缺乏。而与本科生群体相比,研究生群体生源广泛,价值取向多元,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更加成熟,对学术科研要求较高,研究生面临并承受着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和就业等多重压力[1]。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研究生群体,基于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发挥党组织、团组织、班级、研究生会等研究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指出,要大力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研究生党支部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要大力加强研究生团学组织建设,共青团组织、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等团学组织和研究生班级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具体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研究生文化水平高、民主参与意识突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更应体现自身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但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研究生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思想引领辐射群体有限;研究生团组织、班级概念和功能弱化、凝聚力较低;研究生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明显。研究生党组织、团组织、班级、研究生会定位和职能不够清晰,“各自为政”的情形较为普遍,加剧了研究生治理的碎片化,导致研究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发挥受限,也并未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因此有必要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重新审视现有研究生组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能,重新构建研究生组织的治理体系,谋求实现研究生组织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二、治理碎片化:研究生组织面临的问题

(一)研究生组织治理碎片化的多维表现

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研究生会等研究生组织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由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基础较为薄弱,研究生组织治理碎片化趋势较为明显。首先是治理理念的碎片化。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研究生党组织、团组织、班级和研究生会的目标和理念有所不同。研究生党组织是要落实上级党委要求,抓好研究生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研究生党员教育。研究生会是在上级团组织指导下参与学校管理,通过研究生会干部和研究生会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和带动广大研究生,使之产生并建立一种共同的情感,激发其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和创新方法,以此达到自我教育和人格塑造的目的[2]。研究生团组织是要管理研究生团支部,加强研究生团员教育和管理,同时指导研究生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配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而研究生班级则是承担和处理研究生公共事务,为班级研究生提供公共服务,配合高校进行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尽管上述理念和目标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重要内容,但其差异性和实践中的不协调会导致研究生组织“各自为政”,因而研究生治理的理念需要進一步协调和有效地整合。

其次是治理主体的碎片化。就研究生党支部而言,研究生党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参差不齐;研究生党员学习、生活较为分散,较难找到集中的时间开展支部活动[3],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研究生党支部内部碎片化明显。设立在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党支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同年级之间党支部的竞争合作和不同年级党支部之间的传帮带作用都未得到发挥,部分高校院系并未设立研究生党总支有效统筹所属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的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同时,研究生党组织并没有对团组织、班级和研究生会形成正向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研究生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不充分。就研究生团组织而言,研究生团员普遍不了解共青团的相关知识,缺乏对团员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团组织的归属感,大部分研究生团员参与团组织工作和团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低[4]。在学院层面,部分学院也未成立研究生团总支统一管理研究生团支部,有些甚至未成立研究生团支部。在研究生党员占据一定比例的情况下,研究生团组织功能弱化,相当程度上被边缘化。就研究生班级而言,仅承担少量的、必要的研究生公共事务的处理,没有更多地承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分院系甚至没有设置研究生班级,相应的职能由各专业和专业负责人行使。就研究生会而言,承担了研究生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绝大部分职能,研究生会活动形式和载体也较为丰富,但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领的作用有待加强,研究生会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有待提升。

再次是治理方式的碎片化。研究生党组织主要通过“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进行党支部建设,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等主要是会议的形式,党内文件、政府会议报告和领导讲话等材料在普及学习过程中,多数只是纯材料的灌输;研究生党课很多还是停留在传授理论的阶段,未能与现实紧密结合,未能让党员充分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目前研究生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普遍是参会、参观、交作品,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同时,研究生党支部和党员政治影响力有限,未能走出去实现共建[5]。研究生会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多关注学风、就业等显性问题,忽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在举办活动时缺乏前期需求调研,存在盲目追求活动数量和研究生会影响力等不良倾向,导致研究生会疲于组织活动,丧失活动品质和服务本位;研究生会的活动主题、类型、内容等存在很强的惯性,严重损害了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制约了研究生会的创新能力;研究生会活动开展与院系、学科、专业等结合得不够紧密,没有凸显特色,品牌活动欠缺[6]。而研究生团组织和班级,则只是事务性的“上传下达”和处理,组织活动和研究生干部本身都被边缘化,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载体和形式都没有落到实处。

最后是治理制度的碎片化。研究生党组织由于研究生同学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不够紧密,研究生党员联系研究生团员、群众的制度规定缺乏,在发展党员过程中部分对申请入党同学的考察不够全面,导致研究生党支部对团支部、班级的政治引领作用弱化。研究生中“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等理念也并未落到实处,党组织和团组织、班级缺乏有效联动。研究生会在致力于举办学术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服务研究生和维护研究生权益的意识还有待提升。研究生会干部的推荐、选拔和评价也并未充分体现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意志,相关制度规定和程序要求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研究生会的群众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而研究生团支部、班级则急需巩固定期会议、主题活动等制度,加强研究生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此外,在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和研究生干部评优等关键环节,党支委、团支委、班干部、研究生会工作人员等学生干部也需要激励和平衡。

(二)研究生组织治理碎片化的原因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研究生组织治理碎片化的产生,首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基础薄弱,研究生组织内部的思想、制度、文化建设还处在建设和完善阶段,研究生组织之间的整合和协调对其而言存在压力和风险。尤其在研究生自身参与研究生组织的积极性普遍较低的背景下,研究生组织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局限较大,研究生组织协调整合的内部动力不足。高校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不够,人力、资源等投入有限,高校各部门对于研究生组织的指导和考核也都是基于条块式的治理现状,对研究生组织专业、效率的要求较高,忽视了研究生组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整体效用的发挥,研究生组织协调整合的外部动力不足。

三、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体系构建

“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融合了传统合作理论与整体主义思维方式[7],以协调、整合、责任为治理机制,对治理理念、层级、功能、制度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将整体性治理思维运用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助于解决研究生组织的碎片化困境。

(一)转变研究生组织治理理念

不同于当前研究生组织之间壁垒较多的条块式、分割式治理模式,整体性治理模式要求研究生组织之间实现跨组织的协调和整合,因此研究生党组织、团组织、班级和研究生会之间形成治理理念共识非常关键。各研究生组织之间应当摒弃组织自利的理念,打破研究生组织之间的壁垒,努力实现研究生组织治理的整体性效应。要建立研究生党组织、团组织、班级和研究生会定期交流的规则,增加研究生组织之间的交流,促进研究生组织理念的融合,架起整体性治理的桥梁。在研究生公共事务的处理中,要同时吸纳研究生党组织、团组织、班级和研究生会的意见,努力营造各研究生组织共同参与研究生治理的多元主体共治格局。

(二)重塑研究生组织治理结构

解决研究生组织治理主体碎片化的问题,应重塑研究生组织结构体系。研究生党支部应当建立在班级上,针对研究生专业较多、人员较散的情况,可以在各专业设立党小组,要确保每个研究生党员都联系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可以尝试在不同年级相同专业的研究生群体建立纵向党支部,增强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的传承性,与研究生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在学院层面,应当建立研究生党总支,接受学院党委领导,统筹指导各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建活动,增强研究生党组织对其他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在推进“班团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团支部和班级应当合并,以改变研究生团支部和班级定位不清、职能重叠和功能弱化的趋势,整合研究生干部资源做好团支部和班级建设。在学院层面,应当建立研究生团总支,接受学院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统筹指导各研究生团支部建设和研究生会建设。研究生会则是要建立在团支部的基础上,研究生会干部和工作人员都应当由各团支部选拔推荐。因此,党支部、团支部是研究生组织的基层细胞,在学院层面相应地则有党总支、团总支和研究生会作为上级机构,负责协调和整合研究生组织的力量。研究生组织治理结构的重塑对于落实整体性治理理念、理顺研究生组织关系、明晰研究生组织定位和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三)优化研究生组织协调整合

针对研究生组织治理制度碎片化的问题,要明文规定和落实研究生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内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要落实研究生团支部定期会议和主题团日活动,增强研究生团员对团支部的归属感。落实研究生“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建”的制度,定期开联席会议讨论党建和团建计划,增强班级内党建和团建的联动性、有效性。在学院层面,则是要研究生党总支、团总支、研究生会定期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各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向上级汇报并给出建议。针对研究生组织治理方式碎片化的问题,研究生党组织、团组织、研究生会要从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实效的出发点思考,综合运用现有的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研究生会的治理方式。研究生党支部内部的治理方式在保证政治性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促进研究生在活动中坚定信仰,锻炼才干。研究生团支部要开展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活动,组织广大研究生团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培养研究生团员的奉献意识和就业能力[1]。研究生会则要完善活动前期的需求调研,结合研究生所在学科和专业特色,打造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品牌性活动。

(四)强化研究生组织激励和约束

构建研究生组织治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和引导研究生组织分担治理责任。首先要强化研究生组织参与整体性治理的激励机制,要在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研究生会及其干部的评优过程中,将跨组织的、参与研究生整体性治理的工作实效纳入考核的要素指标中,考核重点转向研究生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感召力,以此激励研究生组织及其干部积极参与研究生整体性治理。其次要完善研究生组织参与整体性治理的约束机制,要明确研究生党组织、团组织、研究生会在研究生整体性治理中的工作和职责,依据重塑后的研究生组织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全面性、多层次的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此外,还要给予研究生组织参与整体性治理的必要资金和人员支持,保障研究生组织顺利开展工作。

总之,随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研究生组织原有的碎片化治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亟需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转变研究生组织治理理念,构建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理念;重塑研究生组织治理结构,理顺研究生组织关系,明晰研究生组织定位和职责;优化研究生组织协调整合,完善研究生組织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方式;强化研究生组织参与整体性治理的激励和约束。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生组织的整体性治理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欣,牛雅杰,汪勇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1):27-28.

[2]程祥.高校研究生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8.

[3]袁永红,高平发.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6(03):4-7.

[4]熊婧文.当前高校研究生共青团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5(04):16-18+32.

[5]黄玲莉.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两学一做”为背景[J].学理论,2017(05):127-129.

[6]王国亭.高校研究生会的作用及发展困境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82-283.

[7]彭澎,梁显佳.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中国跨域公共治理转型:问题讨论、动力机制与推进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20(01):47-54.

[8]方中政.研究生“党、团、班”一体化主体管理体系构想[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3):107-110.

作者简介:

杨锐(1991—),男,汉族,山西阳泉人,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整体性治理碎片化
整体性治理对中国邻避冲突管理的启示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大病保险异地结算的可行性分析
碎片化与整体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路径创新研究
论智慧城市发展之“痛”
创新制度范式:构建我国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思考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整体性治理视阈下的中国式扶贫机制研究
县级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碎片化问题及其整合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