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联播”公众号看电视新闻的创新

2020-08-13 13:31冯久亮
神州·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号新闻联播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在公众新闻资讯获取中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提升,作为新闻发布重要平台的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便属于其中代表。基于此,本文将简单总结“新闻联播”公众号的创新,并深入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选择,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新闻联播;公众号;电视新闻;移动互联网时代

前言:

作为党和政府声音传播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新闻联播》属于我国最重要的新闻栏目。2019年8月16日,“新闻联播”公众号正式开通,这标志着受众接收信息习惯变化的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创新由此获得的支持必须引起重视。

一、“新闻联播”公众号的创新总结

(一)坚守舆论主阵地

自“新闻联播”公众号开通以来,该公众号持续阐明态度、发表时评,基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旗帜鲜明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政治方向,主流媒体立场得以站稳,主流声音得以更好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引领导向、高举旗帜”属于“新闻联播”公众号所担负的责任,这种责任在舆论主阵地坚守、国内外大事聚焦方面有着直观体现。

(二)多元化传播载体

借助新技术,“新闻联播”公众号信息传播充分应用了图片、视频、文字等载体。以“主播说联播”栏目为例,作为“新闻联播”公众号的创新代表,该栏目以竖屏短视频为主要内容,这属于传统媒体领域的突破,能够更好为手机用户提供新闻服务。作为新兴传播载体,短视频符合现代受众信息接收习惯和移动端信息传播规律,辅以耳熟能详的旋律,受众与新闻产品的距离即可基于“主播说联播”栏目拉近[1]。

(三)延展化新闻内容

多方面因素均会现状电视新闻内容,但对处于新媒体平台的“新闻联播”公众号来说,全方位表达新闻事件拥有实现的可能与空间,《新闻联播》不仅能够通过固定时间的电视收看,更灵活快速的移动终端也能够为受众提供了解新闻事件花絮、重点的途径,受众可由此随时随地浏览有温度的新闻对话、有深度的分析解读、有分量的新闻背景信息。“新闻联播”公众号可实现对《新闻联播》新闻的深度挖掘,30分钟之外的《新闻联播》信息增量打造、网络传播规律的遵循、对用户关切的回应也可同时实现。

(四)亲民化播音语态

作为严肃新闻的需要,端庄的播音语态属于长期以来《新闻联播》的坚持,而对于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联播”公众号来说,其选择了更轻松的播音语态。仍以“主播说联播”栏目为例,主播以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新形象示人,采用聊天式的播报,受众与新闻节目的距离感因此被打破,这也成为了“新闻联播”公众号的重要“圈粉”手段[2]。

(五)生动化语言表述

为迎合受众需要和平台特点,采用活泼、通俗语言的“新闻联播”公众号充分借鉴了网络语言,语言形态由此得以丰富。仍以“主播说联播”栏目为例,主播温情化、大众化、口语化的语言得以更好贴近民众,采用的“智商税”等网络热词也更好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新闻信息由此得以更好传播。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策略选择

(一)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提供了更便捷、更迅速的信息传播出口,在多元化竞争的传播渠道下,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电视新闻必须牢牢占据舆论宣传制高点和主阵地,以此利用新媒体,更好发挥传播优势,主旋律的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正能量的发扬均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

(二)探索人格化传播

近年来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增长趋势正不断放缓,公众号的打开率、活跃度、阅读率等指标也在不断下降,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的公众号传播探索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负面影响,为更好吸引、留住用户,电视新闻必须加强对用户喜好和新闻内容的重视。在具体实践中,需以新闻产品质量的保障为基础,设法提升用户黏性,以此为新媒体平台上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支持。对于热点时事,电视新闻需通过更活泼、更朴实的方式通过公众号呈现给受众,保证表达方式更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以此以贴近、平和的姿态传达理性声音,并保证内容专业性和通俗化的兼顾,以此开展人格化传播探索,即可更好满足受众需求。平等交流属于人格化传播的基础,“新闻联播”公众号开展的亲民化播音语态、生动化语言表述便属于其中代表。但值得注意的是,人格化传播并不能单纯依靠修改自称实现、

(三)充分利用新兴传播载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创新还需要关注对新兴传播载体的充分利用,因此电视新闻不应满足于对传统电视大屏占据,同时还需要积极挖掘全覆盖、多端口、广平台的融合传播模式,以此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更好实现正向舆论引领,有效提升传播效果,电视新闻在移动端的控制力可由此增加。近年来我国短视频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这与网络的提速和移动终端普及存在密切联系,短视频传播方式具备的优势理应得到电视新闻重视,以此充分利用短视频增强电视新闻影响力、传播力。

结论:

综上所述,“新闻联播”公众号的相关创新具备较高借鉴价值。为更好推进电视新闻创新,信息的差异化传播、原创与趣味性的兼顾、直播内容的相关探索同样需要引起业内人士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枥丹.浅析电视时政微信公众号如何正确又好看[N].贵州民族报,2018-09-05(A03).

[2]顾珊珊.省级电视新闻联播栏目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14):11-12.

作者简介:冯久亮(1979.11.6)男,民族;漢。籍贯:河北石家庄,学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职称:主持人、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新闻播音。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号新闻联播
“抖”起来了!央视《新闻联播》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新闻联播》 一路坚守 一路蜕变
热血奔跑的十年 浙江新闻联播团队
微信平台促进旅顺口旅游发展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