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对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效果研究

2020-08-13 07:09王英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危重患者

【摘  要】目的:对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对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喂养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总发生率为5.9%,其中腹胀占2.9%、腹泻占2.9%,未见出血、呕吐,以及肠鸣音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腹腔压力为(7.1±1.3)mmHg、营养达标时间为(2.3±0.4)d、住院时间为(7.9±0.7)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肠内不耐受的重症患者进行半固化间断喂养,可以在保证患者生存需求的同时,缓解营养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高价值。

【关键词】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0055-01

前言

肠内营养指的是患者代谢所需营养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素需求的总和。部分战创伤危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呕吐以及腹胀等[1]。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许多不良反应,延缓其创伤好转的速度,更会因呕吐物误吸,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的风险。半固化间断喂养指的是,将常规营养液加入果胶,使肠内营养液呈固化状,并且间断性给予患者。此治疗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液的耐受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护理质量。本文于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战创伤危重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样本,观察了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对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n=34)性别:男/女=20/14,年龄(48.5±12.0)岁。对照组(n=34)性别:男/女=19/15,年龄(50.8±11.3)岁。两组数据可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喂养方式。

观察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半固化间断喂养方式,具体喂养方式如下:(1)喂养前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在喂养患者前需配制好肠内营养液,以便降低患者肠内营养的不耐受性。将果胶与肠内营养液按照1:5的比例进行配比,并将配置好的肠内营养液盛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2)喂养操作方法:首先,护理人员使用量杯量取患者每日肠内营养液的摄入量,并将其平均分成五份。此后,使用推注方式将肠内营养液注入,使用温水将喂养管冲洗干净。确定营养液全部注入后,将喂养管与喂养泵进行连接,并设定好喂养时间,将其控制在1h左右为宜。待喂养完毕后,再次用温水将喂养管冲洗干净,在喂养3h后对患者腹腔压力进行测量,以此判断患者对肠內营养液的耐受性是否良好。护理人员确认患者耐受性良好后,进行第二次喂养,并对以上操作步骤进行循环,并对每次喂养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及表现

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总发生率为2例占5.9%,其中腹胀1例占2.9%、腹泻1例占2.9%,未见出血、呕吐,以及肠鸣音异常;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总发生率为例9例占26.5%,其中腹胀2例占5.9%、腹泻3例占8.8%,出血1例占2.9%、呕吐1例占2.9%,以及肠鸣音异常2例占5.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患者腹腔压力与干预效果对比

观察组34例患者腹腔压力为(7.1±1.3)mmHg、营养达标时间为(2.3±0.4)d、住院时间为(7.9±0.7)d;对照组34例患者腹腔压力为(11.3±2.0)mmHg、营养达标时间为(4.0±0.9)d、住院时间为(10.3±0.3)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耐受是临床中常见的现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常规不间断喂养方法,患者对于肠内营养液的耐受程度较低,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大大增加,而且会给患者翻身,转运等医疗操作带来较多不便[2]。

使用肠内半固化喂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腹泻、腹胀、肠鸣音等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并且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患者腹腔压力显著下降,营养达标以及恢复出院所用时间明显缩短。采用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喂养,可以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进行多次喂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总发生率为5.9%,其中腹胀占2.9%、腹泻占2.9%,未见出血、呕吐,以及肠鸣音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腹腔压力为(7.1±1.3)mmHg、营养达标时间为(2.3±0.4)d、住院时间为(7.9±0.7)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肠内不耐受的重症患者进行半固化间断喂养,可以在保证患者生存需求的同时,缓解营养不耐受的不良反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高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伊佳,潘海萍.有创机械通气腹内压与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9):53-55.

[2] 庞璐.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腹内压监测对机械通气患者喂养耐受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18(04):324-327.

姓名简介

王英,重庆,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危重患者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探讨
危重患者CRRT血管通路不畅的针对性护理效果分析
64例ICU科危重患者镇静治疗的护理分析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定位在危重患者有创血压监测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危重患者皮肤压疮护理预防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