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地球的什么地方,提到创新,总有几家公司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就包括杰夫·贝索斯的亚马逊。作为一家以电商起家的跨国巨头,亚马逊通过商业和科技创新,已经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和互联网企业之一。
2020年是亚马逊成立25周年,越来越多的观察者已经看到,正是创新的力量推动着这家企业的“飞轮”不断快速转动,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严峻影响的当下,亚马逊也依然能够逆势成长。
10日,亚马逊中国在北京开启“2020亚马逊创新日”,从跨境网购、技术研发、亚马逊云服务(AWS)等层面深度解读了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创新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推动经济全面复苏和全球产业数字化革命的强大驱动力,同时也首次揭秘创新“中国公式”背后的内涵。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李岩川(如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创新是亚马逊的DNA。我们在中国也积极推动在技术应用、客户体验、商业模式3个方面的本地化创新,从而打造出在中国市场独有的竞争优势。”
消费者需求催生本地创新
“全球资源,本地创新”,这是今年“亚马逊创新日”的主题,也展现出亚马逊在华经营的一对核心关系。
作为一家以创新闻名的全球化企业,亚马逊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截至2019年,亚马逊全球拥有逾12万项技术专利,并已广泛应用于智能语音交互、智能硬件、智能购物、智能物流等场景。
正如李岩川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的,亚马逊中国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背后有巨大的全球技术资源支持,一些情况下,全球资源中相同类型的产业或服务可以快速得到利用。但不能忽视的是,面对中国这个巨大而特殊的市场,很多技术、经验、思路无法进行简单复制,这也要求亚马逊在中国针对客户需求进行更多的本地化创新,构成了亚马逊创新的“中国公式”:技术创新本地化、客户需求定制化、运营模式轻量化。
基于中国消费者在跨境网购领域的差异化需求,亚马逊中国推出了全球促销同步技术。李岩川介绍称,对接海外站点的商品和优惠看似简单,但这需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时区、跨品牌的全球促销同步技术的支撑。以去年“黑色星期五”为例,上述技术令中国消费者可以享受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多个站点的折扣商品和促销优惠,以及时间超长的跨境购物狂欢节。
除技术创新外,亚马逊中国在客户体验方面推出了智能尺码助手等服务,通过大数据收集,开发基于客户评论和反馈的机器学习模型,解决消费者面对不同国家和品牌的尺码差异产生的问题。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升级到第三代,更加智能且精准。
此外,亚马逊通过技术手段,围绕用户行为、商品特征两个向量进行计算,包括对用户浏览历史、用户搜索习惯、用户购买历史、商品颜色与尺码等各个维度的综合分析,向客户推出个性化内容,进而智能化打造真正的“千人千面”客户体验。
“轻量化运营”成独特模式
在电商发展水平全球领先的中国,亚马逊也同样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轻量化运营。
李岩川表示,传统电商公司需要备货、仓储,还需要网站开发人员、客服人员和运营人员。但对于亚马逊而言,轻量化的运营模式可以实现本地零库存、低运营成本,即亚马逊海外购通过灵活调用全球资源满足中国客户的海淘需求,本地市场实现了零库存,且极大程度减少了运营成本。此外,由于亚马逊在香港跨境前置仓的设置,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实现“订单未下,货已先行”,将大量美国和欧洲的热销商品提前备货到前置仓。目前,下单购买跨境前置仓的商品最快只需要3天就可以交付到中国消费者手里。正是基于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在非常时期使得亚马逊可以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应对挑战。疫情期间亚马逊海外购的运营没有一天中断过。
“轻量化运营的另外一个代名词就是利用技术代替人工行为的自动化运营”,李岩川说,亚马逊中国希望在产品和价格以及促销方面,利用全球的技术优势和本地的实际需求结合,实现更大程度的自动化。目前,亚马逊中国已逐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令商品的价格变动、促销管理、秒杀设置等日常运营工作实现自动化。亚马逊海外购在中国的创新实践已经成功被“复制”到亚马逊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实践反哺全球业务
基于在中国的实践,亚马逊的创新成果得以反哺全球,“中国公式”的经验也在向更多国家推广。亚马逊海外购中国技术负责人王毅10日表示,亚马逊中国的创新成果并不局限于服务本地的消费者,而是可以从一个局部的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应用,从全球到中国,从本土到世界,这种双向的技术互动是驱动亚马逊业务升级的动能。以智能尺码助手为例,该服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王毅说,中国的消费者群体巨大,构建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支持消费的环境,这也促使亚马逊在中国可以去尝试很多创新项目,在中国如果有很好的效果也可以推广到全球去,这是整个公司领导层面的一个共识。运用来自全球的技术创新成果,亚马逊中国根据本地客户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在细微之处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而这些创新技术通过亚马逊的国际化平台,正在被多个海外市场所采纳,中国正逐渐成为亚马逊全球技术创新的典范和标杆。▲ (成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