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杏 唐梦洁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节目不断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方言节目走进观众的视野。比如说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等等,这些方言节目在播出后都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同,并且在各台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对此,我们将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当前我国的电视方言节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该类节目戏剧形象,探讨节目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方言;电视节目;戏剧形象;节目效果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9NSD-127)。
1 方言在节目中的运用现状
目前方言在我们的电视广播频道中主要以三种方式存在: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和影视类节目[1]。
1)新闻类节目。关于电视方言新闻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2004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的《阿六头说新闻》,节目中播音员一改往日字正腔圆的“播音腔”,用诙谐生动的杭州话将发生在杭州人民身边的大小事轻松调侃出来。其中,主持人平民化的视角,大众化的播报方式,让新闻更具可看性。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此后各地方言类新闻节目先后出现,如山东齐鲁台也推出了一档新闻访谈类节目《拉呱》。方言与新闻节目的结合,让新闻内容得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它使用的是当地的方言,语言更具亲和力,同时也拉近了播音员与观众的距离。从接收者的角度来看,方言新闻与传统新闻具有极大的差别,它的形式更加新颖活泼,主持人形象更加鲜明。
2)娱乐类节目。方言往往自带喜剧效果,更加适合娱乐类节目。《越策越开心》是湖南经视推出的一档娱乐脱口秀节目。自2002年5月开播以来,该节目牢牢占据湖南电视台收视前列。节目中主持人汪涵和马可根据节目需要,时不时地运用一些方言,并且制造出各种方言笑料,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看完节目。当然,在节目中主持人用的这些方言,也都是一些简单易懂,具有代表性的方言,并不会造成受众的理解障碍,而且能对整个节目还会起到非常良好的烘托作用。在娱乐类节目中运用方言,除了能够烘托氣氛,让节目更加轻松幽默,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它也是节目个性化和趣味性的体现,提升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3)影视类节目。作为方言最大的载体和传播工具,影视类节目是最佳平台。《外来媳妇本地郎》从2000年开始一直播放至今,是中国电视史上播出时间最久、经济效益最好的一部方言情景剧。剧中主要以粤语方言为主,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此同时,方言的使用也增强了人物的独特性,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乡村爱情》中的刘能、赵四等人物形象,早已经成为东北农村老百姓的典型代表。方言与影视剧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吸引当地的受众,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地域文化更有效地传播和发扬出去。通过方言影视剧,人们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本土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让外地人对于当地的文化有一个更加具体鲜明的了解。
2 方言在节目中的戏剧形象
方言在各类节目和影视剧中的运用,因其自身特有的戏剧形象而长盛不衰。
1)具有人物代表性。方言的载体是人。我们经常说听一个人的口音就知道他是哪个地方的人。这恰恰证明了方言存在的价值在于人们的利用。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泽厚曾经说过:“典型的个性所以能有突出的普遍意义(共性)在于它是体现必然的偶然,是表现本质的现象,是具有规律性的实在。”纵观近些年方言影视剧的发展,从早期的四川、广东方言影视剧到近些年红遍大江南北的东北影视剧,我们不难发现,方言影视剧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大多为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包含了农民、小城镇的城市平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构成了方言影视剧的人物群,塑造了无数个极具特色的底层人物形象。
2)内容具有真实性。影视作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反映现实,方言类节目也不例外。方言作为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它本身的使用环境使得在题材内容上大都接近百姓的真实生活,朴实而多彩。这些内容与百姓的生活极为相似,观众看到带有当地方言的电视剧,看到生活中类似的剧情,会感同身受,大大增强认同感。
3)具有鲜明的喜剧特色。对于影视剧来说,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方言的差别最引人注意的是语音,划分方言也是主要依据语音。”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存在差异性,使其语音往往更具独特语调,而这一独特语调在影视剧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制造娱乐效果[2]。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方言小品在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促进了导演将方言带入到影视剧中用以制造娱乐效果,方言影视剧被冠以喜剧的代名词。东北方言剧《乡村爱情》最近几年一直是春节期间的全家欢喜剧类节目的主力。当下中国的影视剧创作呈现出一种远离城市文化向地域文化转移的倾向,导演们将目光投向了一些边远的小乡村和小城镇,而方言正是这些地方最好的代名词,只有方言才能将地域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
3 方言在电视节目中运用的效果
1)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方言剧大多是以普通百姓的生活为蓝本,真实地再现了大众日常的生活,激发了观看的热情并且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当地的方言作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其中的亲切感和真实感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是因为作品内容贴近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方言拉近了作品和观众的距离。
2)顺应多样化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语言也有了更多的追求,希望能够在电视上听到一些与普通话不一样的语言,而方言就顺应了人们对于语言多样化的内心诉求。从四川话的豁达、幽默到东北话的爽朗、耿直,这些不同的方言各有特色,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认同感、新鲜感。另一方面,在现在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下,各大电视台都在不断的竞争,这样势必就需要一些亮眼的因素,而方言恰恰就属于其一。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非常大的差异,它不仅是这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代表了各个地方不同的文化特色。
3)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传承。“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道出了语言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方言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观众在观看方言影视剧时能够深刻感受到不同地域的语言和文化魅力。方言的大量使用还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传承[3]。
4)促进了外地人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它体现了当地的风土民情,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外地人如果来到这个地方,最先开始接触的就是当地的方言,方言有助于外地人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别是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它们是普通话中没有的,是当地文化和特色的一种代表。
4 结语
近些年方言类节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们在充分利用方言的基础上,促进了人文交流,但还应注意,方言节目的受众是有范围的,有些普通话具备的文化传播功能,它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要在节目中科学规范地使用方言,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媒体人对于自身的一个职业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对家乡方言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M].语文出版社,2001.
[2]张换玲.电视台方言节目的优缺点浅析[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3(4):58-58.
[3]郭瑾璀.中国当代方言影视剧的审美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3月.
作者简介
周杏(1998-),女,汉,湖南永州,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
指导教师
任思洁(1989-),女,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专业教师,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