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胜
群文阅读较单篇阅读,重在结构化的有意“组合”,而不是零散性的随意叠加。通过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背景、同一手法四个切入口,集聚多篇文本,形成一组文章,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汇聚众人解读意见,实行集体意义建构,能够有效拓展学生阅读的视野和深度,丰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经世济用”能力。
一、建构同一题材下的群文阅读
同一题材下的群文是指,运用相同材料表现不同主题思想的一组文章。苏轼告诫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由于视角不同,人们所获得的情感熏陶、思维启迪和审美情趣也不尽相同。比如:以“水”为话题,有人看到了温柔,有人看到了灵动;以“山”为话题,有人看到了庄重,有人看到了高度,有人看到了姿态;以“竹”为话题,有人看到了虚心,有人看到了正直,有人看到了气节,还有人看到了奉献。建构与文本相关联的同一题材下的群文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提升阅读的质量与效益。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专题设计,体现了同一题材下的群文阅读理念。例如學习人与自然类的“四季美景”、人与自我类的“修身正己”等专题时,不仅要读好教材中的选文,而且要搜集聚焦“四季美景”和“修身正己”的相同材料,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当学生阅读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由教师组织学生或在学习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进行不同议题的辩论,阐述对“四季美景”和“修身正己”不同的体验和认知,分享有关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个人理解,学生变得更加热爱自然、悦纳自我。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批判思维和质疑能力。
二、建构同一主题下的群文阅读
同一主题下的群文是指,主题思想相同但运用材料不同的一组文章。这在古诗词中是最常见的,比如表现身在异乡思念家乡主题的诗句有: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些诗句分别通过“湿巾”“步步”“故乡事”“乡书”“归雁”等载体,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羁旅之苦。可见山川草木皆能入诗,风霜雨雪皆能入画。在教学中构建同一主题下的群文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对写作题材的捕捉能力,有助于改变学生完成习作任务时“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铅笔头”的现象。比如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3篇现代文都围绕“自然之美”的主题,分别通过江南的春天、北方的冬天、四季的雨天三个不同的视角,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单元教学之中,我们可以这样构建群文阅读:向学生推荐老舍的《春风》、梁衡的《夏》、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张洁的《我的四季》……通过构建同一主题下的群文阅读,进而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美更深的生活体验。
三、构建同一背景下的群文阅读
同一背景下的群文是指,在同一历史事件中发生的或者在同一生活境遇下创作的一组文章。这样的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认识世界的深度,解读作者情感世界的厚度,而且也训练了学生搜集素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比如在唐朝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下,杜甫创作了《春望》《悲青坂》《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一系列诗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类阅读,那学生对处于安史之乱之中颠沛流离的杜甫以及杜甫诗中描述的残酷荒乱的社会,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杜甫的现实主义思想,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共情,自然对“诗史”和“诗圣”解读会更加清晰,而不至于把这些内容当成是文史常识死记硬背。部编教材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很多,如普法战争、乌台诗案、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都是我们构建群文阅读的良好视角。
四、构建同一手法下的群文阅读
同一手法下的群文是指,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一组文章。阅读是形式不是目的,不可以为了阅读而阅读。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的情景理,组织学生评析作品在写作上的“工具性”特点,实现学生由读到写、由鉴赏美到创造美的转换和转变。部编教材中有部分单元课文采用的技艺手法趋于一致,抓住这一单元课程的特点建构群文阅读能为我们的教学提质升效。比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驿路梨花》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这也是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当学生对运用此种手法的作品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的量时,其相应的创作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所以我们在教学同步中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一件小事》、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萧乾的《枣核》……在方向性和导向性明确的前提下,学生的深度阅读思维会发生和发展,创造性劳动也会随之产生。
阅读是语文的根,写作是语文的魂。从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背景、同一手法四个基点出发,建构群文阅读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进学生的语文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祖国语言文字,为学生终身发展与幸福成长打好基础。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市大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