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瑛
摘 要:疫情冲击之下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极其沉重压力,有针对性地从实际问题入手,专门对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和活跃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作作出部署,推出“一体两翼”的工作计划:“一体”就是经济发展;“两翼”,一个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这是经济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推力,另一个是市场消费需求,这是经济发展最为基础的一个拉力。本文具体分析甘肃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息内部化、财务不透明、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筹集资金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深化融资改革出台融资支持政策,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核心技术;转型升级
1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习总书记2018年在广东考察时形象地说,“中小微企业能办大事”。在各类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全国来说,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大量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了全国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经常讲的民营经济“56789”的角色和作用。
近年来,甘肃省出台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系列利好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和科技进步综合指数有较大提升。但对照发达省份的中小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还不多、质量整体也不高。虽然中小微企业体量还不算大,小、散、弱的特征也很突出,但在经济大盘中已经走上了前台、唱起了主角,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企业数量占到市场主体的98%左右,进出口总值占全省的43%以上,贡献了全省40%以上的税收,带动近60%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拉动全省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贡献率超过44%。如果再把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扶贫车间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市场主体都加进来的话,那么它们所带动的就业、拉动的投资、释放的消费、创造的增量,是更为可观的。
2 甘肃省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类企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面临的挑战明显大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这使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中小微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从复工复产大面上的比较来看,一季度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率明显低于大企业,进入4月份以后情况有所好转,截至4月15日,全省中小微企业复产率达到87.47%,但很多企业开了门没有客或客很少,还远没有达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水平,尤其是工业、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疲弱不振,个别企业甚至命悬一线。
3 制约甘肃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
缺乏核心技术和“撒手锏”产品。低端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牌创造难。而科研院所拥有众多专利技术,在完成申报、评奖后,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技术的短缺与技术的闲置现象并存。
人才匮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人才支撑可谓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根本。我省高校科研院所总量偏少,创新人才储备不足,不少企业人才短缺,而拥有人才的企业也往往流失现象严重。
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东部至少有8个省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05%的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的研发投入强度至今不到1%。与勃勃发展的新态势相比,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力度小,缺少连续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惠及面太窄。
传统中小企业转型难。经济新常态下,不少中小企业举步维艰,向科技企业转型,面临技术创新、专利创造、研发人员聚集等方面的掣肘。
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科技招商引技引智的活动成效还不太明显。
4 解决融资难的重要途径分析
解决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金融创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素,金融体系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的創新,是将金融领域内部的各种要素重新进行组合和创造性地变革的产物,是创造并普及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金融市场的活动。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众所周知对于任何经济组织(无论盈利还是非盈利)来说,资金都如同血液一样宝贵。充足的资金流能为企业增加产品种类、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拓展新市场等等。
5 加大精准滴灌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力度
5.1 支持企业研发核心的“撒手锏”产品
科技创新是核心,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首先要抓好技术创新,支持其开发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巨大、在本行业具有明显优势的“撒手锏”产品。
5.2 抓好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
研发核心技术,离不开人才。科技型企业人才引进,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针对人才匮乏的现状,学会巧借东风,本着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原则,开展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好科研团队。二是在企业内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与公司从单纯的雇主关系,转变为事业合伙人关系。合伙人团队拥有合理股权以及收入可观的预期,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5.3 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眼新型经济业态和民生科技供给侧改革,每年从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遴选出一定数量行业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选育为领军企业。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施政策聚焦,推动领军企业更快发展,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效应。
5.4 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型企业
针对我省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建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数据库,支持技术改造、升级和专利创造。定期组织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对接活动,选派科技特派员进驻,“一企一策”,对症下药,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5.5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利用“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组织重大科技专项,搭建重大创新平台,帮助支持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做好科技发展战略和布局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大项目、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做强做长产业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6 提升金融对科技的服务水平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保持财政投入的延续性、稳定性。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惠及面。搭建科技金融对接平台,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活动。建立投资、保险、贷款融资服务体系,创新融资担保和抵押质押方式。完善天使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体系,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所、“新三板”市场作用,支持企业上市。
5.7 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将《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落到实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兼薪。实施支持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创业专项科技计划,利用互联网平台,使线上线下互动,积极搜寻发现商业机会,聚集和筛选创新项目,有效推动创新转化和创业实施。长期开设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的创新创业大讲堂,每年举办科技创业大赛和科技创业周活动,对优秀创业者给予表彰奖励。定期举办科技招商引技引智活动,大力引进科技企业、人才团队和核心技术。深化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合作,引进研发团队和科技人员创办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6 结语
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最具潜力的群体,在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多方面助力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慧敏,高煜钦.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9(05).
[2]闫美琪.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对策分析[A].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