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浅议

2020-08-13 06:56赵建学乔关民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0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制度

赵建学 乔关民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中国奇迹”?《决定》揭示出中国奇迹背后的密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文章站在历史和现实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从论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出发,以对为什么“中国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做出具体的理解和解读。

关键词:制度;中国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段论述不仅表明,在世界上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奇迹”、取得成功,重要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建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还明确,在今后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制度文明是最重要的文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从原始社会的原始氏族制,到奴隶制、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乃至共产主义制度的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落后的社会制度最終会败在先进的社会制度之下。这一点已经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如在中国古代史上,汉族政权曾经多次被生活在封建制以前的少数民族推翻,但是,最终被比较高级的汉族的文化、制度“同化”,匍匐在封建制文明之下。还如中国近代,中国之所以挨十多个多帝国主义的“打”,割地赔款,受尽屈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的制度不如人。落后的封建制度怎么能抵挡住相比较而言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冲击呢?制度文明的厉害之处可见一斑。为什么制度文明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制度文明作为上层建筑,它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就是说,先进的社会制度能极大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挨了多次打才认识到自己“制不如人”。康、梁领导的“戊戌变法”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想把资本主义制度搬到中国来,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水土不服”,最终走向失败。救亡图存、反帝反封建的重任最终落到了共产党人的身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决定了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任务之后,必然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级的制度文明——社会主义制度。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在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基础上,从当时的国情出发,确定了一个过渡时期,为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做好准备工作。如恢复国民经济、完成土地改革、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宪法、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意义重大。其一:意味着中国跨越了“卡夫丁大峡谷”,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其二:意味着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三:意味着中国改变了自1800年至1956年没有什么政治势力治国的混乱局面,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有效治理国家的新征程。[1]其四、为新时期、新时代开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毋庸置疑,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奠基作用可谓居功至伟。但是,毋庸讳言,由于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新事物中走了弯路,导致的好的制度文明没有得到很好的继续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搞“一大二公”、脱离中国实际,致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国家治理效能没要得到应有而充分的发挥,给人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正是从社会主义制度文明要高于资本主义制度文明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郑重提出了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重新认识和回答。面对当时的这个时代之问,小平同志没有直接以下定义的形式给出回答。他采取的是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述方式来回答。先是破,即先破除人们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念,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精神文明不是社会主义”等。然后是立,指出了中国今后要搞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要坚持两手抓”,“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越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正是在这些振聋发聩的论述中,小平同志回答了当时的时代之问,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坚持和巩固已有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适应新的形势和中国的国情,创立和完善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立者,可谓居功至伟。自此以后,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承续接力,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可喜成绩,使我国各方面制度进一步定型和更加成熟,使制度文明的优势和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的显现,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启继邓小平同志之后人们称为“第二次改革开放”。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制度文明的核心内容——法治建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做出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这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直接聚焦制度。[3]由此可见,在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考虑最多,党中央着力最多的焦点问题。这也是对新时代阶段性发展特征的客观要求的积极回应,更是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十八大以来,的制度建设进入快车道,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和更加成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这既是近些年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奥妙所在,也是继续写就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世所罕见奇迹”的根本原因。

纵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不如说是制度的根本竞争。而制度的根本竞争,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竞争。以创造“两大世所罕见奇迹”的“中国之治”与现在西方国家的“西方之乱”已经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实力的增强,中国崛起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打压和遏制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在目前我国仍处于“西强我弱”的世界格局态势下,要应对来自这些外部的风险挑战、赢得主动,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冲击。此外,更为重要的,“中国之治”要在今后的制度根本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关键在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做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应对国内各种重大风险和挑战,就必须继续把制度建设放到突出地位。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同心戮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的观点.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和《说明》.

作者简介:赵建学(1963- ),男,甘肃金塔人,本科,研究方向:宪法行政法的理论和实践;乔关民(1965- ),男,陕西铜川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法学、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