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强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各级林草部门都在着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三大举措,并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帮扶贫困地区群众走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下面的故事来自河北省林草局,是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大石砬村生态脱贫的生动事例。
2017年以来,河北省林草局作为五包一牵头单位,在向沽源县投资生态建设资金共计4.97亿元的基础上,对所帮扶村大石砬村加大了生态扶贫力度,并选派了驻大石砬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春日的大石砬村绿意盎然,沿着蜿蜒的村村通公路,伴着路边成片的樟子松,整洁亮丽的村庄映入眼帘。“多亏了老田,我们村建起了大戏台、浴室、民心公园、文化广场,用上了免费WIFI,村里的氛围和村民的精神面貌大变样,日子更有奔头儿了。”村民们高兴地说着。
村民口中的“老田”就是田建辉。2018年3月,河北省林业规划调查设计院院长田建辉立下军令状,担起河北省林草局驻大石砬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重任。他带领工作队驻村扶贫两年,大石砬村彻底变了样。全村森林面积达到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8%,过去的“脏乱差”村如今成为国家森林乡村创建样板,先后获得“省级森林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
“2019年底大石砬村全村脱贫出列,综合贫困发生率由建档初期的46.5%降到了1.2%。”说起这几年的扶贫成效,田建辉的神情不由露出些许自豪。
大石砬村位于沽源县长梁乡东部约3公里处,属深度贫困村。全村585户1414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07户650人。驻村后,田建辉迅速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访贫困、挖穷根,对全村贫困群众开展拉网式排查。他还主持制定了《大石砬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各年度扶贫任务清单,对六大类31小项实行挂图作战,月月报进度,件件抓落实。
田建辉在走访中发现,村里自来水管网铺设浅,一到冬天就上冻,大多数村民都吃不上自来水,只能肩挑车拉到远处取水。“吃水难”是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为此,田建辉将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列为驻村扶贫首项行动,多方争取跑办,使大石砬村提前一年列入了中央资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2018年8月,大石砬村223户672人彻底摆脱了困扰多年的“吃水难”问题,全部实现安全饮水。
大石砬村地处坝上地区,海拔高,许多经济作物和果树在这里难以生长。在解决百姓“安居”的同时,田建辉带领工作队充分发挥林草部门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扶贫新路。
据统计,2018年以来,对大石砬村的各项投资达6800万元。实施了河北省首个合作社造林项目,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元,贫困户增收900元。完成坝上杨树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惠及贫困人口40人,人均增收2000元。实施了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利用河北省林草局支持的150万元花卉项目资金,与亿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600亩富硒金莲花种植特色产业园区,在解决村民就业的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此外,争取到中幼林抚育项目100万元,增设了生态护林员岗位79个,人均年增收3000元。
生态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大石砬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昔日山沟沟里不起眼的绿树,如今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今年,我们又争取到金莲花种植项目资金200万元,还将进一步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和优势产业。”立足林业生态,田建辉一步一个脚印,踩实了他的扶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