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2020-08-13 07:04张贝贝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诗人阅读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小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在手机、平板电脑身上,他们利用电子设备来玩游戏、看视频,导致许多学生阅读缺乏兴趣,最终造成学生的语文文字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不断下降。大而化之,没有针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语文朗读、阅读、写作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从整体出发,层层推进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对于语文内容的教学大多着力于简单的背诵和熟读。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成熟,教师在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多媒体、微视频等形式的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和積极性。在开展《桂林山水》教学时,教师可以预先根据桂林山水的特点,上网搜索有关桂林山水的视频,然后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功能,让学生直观上了解桂林山水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在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了直观的认识后,教师应该抓住“以读为中心,展开多层次、多形式朗读”。对于文字优美、词汇丰富的文章,教师应加强朗读的比例。朗读是文章作品的感悟还原,是作品生命力的有力表现,更是教师的再创造。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的作用只是让学生知道,而朗读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更深层次去理解、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语言的抑扬顿挫,文章结构的严密[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以读为先,宁愿让学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读,也要尽量少讲一句,少分析一句。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作为一种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证言的创造性活动,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所以教师应根据文章的类型,将朗读的速度、语调、重读、停顿等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本,多次朗读、回读,尤其是精读环节,教师可以以课后习题2为基础,让学生朗读描述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讲述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将自己的感悟带入到课本朗读中,通过反复的朗读、诵读、背诵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了解文章内容的教学目的。

二、圈圈点点画画,利用意义化的符号,将阅读难度逐层分解,培养良好阅读技巧和习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有效保证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将阅读难度分解,让学生以更简单更直接的方式来开展阅读。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活用符号标记。标记符号就是圈圈点点,它是阅读过程中最常见的笔记形式,在学生阅读时,在课本空白处画出直线、波浪线、圆圈、着重号、圈字码、钩等一系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标记,从而方便学生将文章中的重点、提醒、疑问、强调、感叹等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标记出来,通过对文章分层、分段、勾画出重点句、中心句等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句子,从而帮助学生将具有一定阅读难度的文章进行逐级、逐层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可理解性。

三、碎片化记录,有机结合“读、思、写”三个阅读过程,形成个人感悟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提倡多鼓励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在文章空白处写上自己对文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学生经过初读后,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后,在应用各种符号标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空白处、字里行间,作个批注,在书头上来个“眉批”,在书页右侧、字词句写上“旁批”。在字行的中间标个“夹批”,在一个段落、全文结尾作个“尾批”。学生在文章留白之处写下疑难问题、想象拓展的语言、文章的总结评价。可以极大地加深学生对文章字词句段的理解,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对文章最深刻的理解。将阅读、思考、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笔录的良好阅读习惯,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时,学生在精读完文章后,根据课本中“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这一句话,教师鼓励学生就这段话写上自己的感悟,学生通过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下属于自己的生活感悟,从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思、写”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3]。

四、整体感知,坚持把握中心意思的原则

古诗词是我国的特色文学,它讲究押韵,强调韵律,用词精炼,意境深邃,诗人以最凝练的笔触,最传神的语句,写出最深挚的情感。所以在阅读古诗词时,必须要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写作背景作为切入点,结合诗词的形象,更深入地体现诗人的情感。诗词是诗人凭诗寄意而创作的。诗人不是无病呻吟,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诗人是有感而发,有情而抒。所以教师在开展诗词阅读教学时,要从古诗创作的本原,鼓励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诗人所描绘的场景来发挥想象,开展换位思考,感受诗人从诗中所营造的气氛,从而深入地体现诗人送别之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过程中,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一下诗人的创作背景,然后对诗词逐句进行讲解。“故人西辞黄鹤楼”,诗人一开篇就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点出诗人与友人在黄鹤楼上离别,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两人在黄鹤楼上话别。“烟花三月下扬州”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将送别环境中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看似写景,其中以景写情,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这首送别诗有着它特殊的感情色彩。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意境阔大是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感悟,为写作累积素材。

参考文献:

[1]吴淑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8):76.

[2]郑艳霞.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8(24):297.

[3]高丽娟.浅谈小学语文晨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7(05):175-176.

张贝贝,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第七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诗人阅读教学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晒娃还要看诗人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诗人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诗人与花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