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蓓 宋宛亭
摘 要: 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决定了我国能否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培养出掌握科学知识、具备国际视野、能顺利进行国际交流的学生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素质国际型人才有着诸多指标,其中之一是熟练掌握英语。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双语授课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实现工科教学国际化、培育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随堂听课观察分析新工科能源类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新工科 双语教学 教学问题 改革建议
1.引言
早在2001年,教育部《關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将双语课程正式纳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体系。2017年2月以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决策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教育部要求有关单位充分认识当前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迫切性,积极组织新工科研讨,统筹推进新工科建设改革工作[1]。
为响应国家政策,满足我国重点工科院校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探索教育新模式。长期以来,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培育国际化创新人才。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双语教学。然而,尽管已有多年实践,但经过此次调查,发现我校双语课堂还存在教学模式不完善、学生参与度低、学生的英语素养与双语教学实践脱节等问题。面对新工科学科需求,这些问题愈加凸显,双语教学难度不断增加。通过对我校课程教学过程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挖掘我校新工科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2.教学现状
双语课堂尽管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改革,有所改进,仍然有一些问题。新工科双语课程融入了更多专业学科元素,面临着一些新挑战。
2.1教学模式单一
我校开设的双语课程多采用大班授课,每门课程面对的授课对象较多。经过听课发现,任课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课上主要使用PPT授课,授课方式多为照本宣科,单一地阅读课本或PPT上的文字,未能充分利用图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课堂的特色和优势,未能充分挖掘利用多媒体授课的趣味性、直观性与新鲜感和视觉刺激,很难将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以生动、直观、趣味的方式传授。例如,在“测控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电传感器的运作过程与实际应用情况等,使书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生动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上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氛围不甚活跃,缺少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展示、学生自我回顾、自我反思等多种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导致课堂较为枯燥,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消化程度无法保证,并且学生参与度较低且容易分散注意力。
2.2教学效果有限
从课程方面来看,双语课程难度较大,专业词汇多且晦涩难懂,学生积极性受挫。仅中文授课学生都不易掌握,双语教学任务的实现更是难上加难。在双语教学中专业知识学习与英语水平提高难以同步。双语教学不同于以单纯提高语言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普通英语课程,在双语课堂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即如果采用全英语讲授,则无疑会或多或少牺牲一部分专业内容,反之则会限制英语能力的提高。在多数双语课堂中,教师以专业知识传授为重,多使用中文讲授,以上矛盾难以化解,导致学生英语知识习得较少,英语学习成果有限。
在教师方面,由于授课方式较为单一,有时无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多数课程为大课,学生过多,教师很少能够单独指导学生,每个学生单独展示表达的机会十分有限,加之部分学生兴趣较低或性格内向,不愿意与教师主动交流,导致教师更加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无法进行及时的帮助指导。
从学生方面来看,首先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听课意愿大相径庭,学习积极性、持久性有区别,并且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听力水平良莠不齐。此外,由于各专业学科有大量专业词汇和用语,同一词汇在不同专业领域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未经专门学习,学生往往不熟悉专业英语的词汇、语法及语篇特征,专业文献阅读速度慢,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差,达不到双语教学的条件[2](70-77+98)。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师上课的思路,一些学生无法听懂教师的指令和教学内容,无法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逐渐对双语课程产生了抵触畏难情绪。学生英语基础素养的薄弱是阻碍双语教学广泛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2.3缺乏专门教材
双语课程的教材选择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双语课程教材的最优选择应是原汁原味的纯英语教材。一本好的双语课教材应当体现最新的知识体系,采用准确的语言及清晰的逻辑介绍相关知识[3](232-236)。但由于直接购买外国教材存在一定的不便,且新工科课程专业性强,特色鲜明,有时存在国内专业与国外教授知识不完全对等的情况,很难在国外找到专门对应的英语教材。此外,由于国内的新工科项目较少,开设学校和涉及的学科十分有限,新工科课程双语教学未成气候,缺少专门机构组织策划编写教材,在国内也难以找到理想的英语教材。因此,国内双语课经常采用中文教材教学,然后由教师自行将部分中文翻译成英文,甚至绝大部分采用中文进行授课。学生在书本上看不到英语,课堂上听到的英语十分有限,自然课下能够吸收的英语少之又少,缺少学习英文的大环境,使一些双语课程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3.改革建议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中文使用较多,课程吸引力较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亟待提高,双语课程比例较小等问题,本研究在观摩双语教学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授课主体、听课主体、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五个层面给出以下改革建议: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具备国际视野且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眼界高和业务能力强的学生[4](135-136+139)。因此,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语课堂中,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外语水平。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对国内教师的培训和课前考核。鼓励新工科双语任课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通过结对的形式,提高外语水平。在政策上,鼓励国内教师参加相关学科的会议和论坛和出国访学;与同样开设“测控与检测技术”双语课程的学校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通,使教师掌握本学科及交叉学科知识。
3.2开展小班式教学
传统双语课堂学生人数较多,此模式运用在新工科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程难度大等原因,教学效果欠佳。实施小班型教学,首先教育观念着重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树立学生为课程主导、教学主体、教学活动中心位置,使学生在时间上可以得到与教师更多的交流及个别教育,在空间上最大限度地使用教育资源;其次,需要根据此班级范围内学生发展需求及个性特点,创造对应的教学环境,以探索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钻研,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学以致用,通过更多的讨论、交流、反馈,学生最终学习效率及教学效率均将得到提高[5](11-12)。最后,在无法满足小班式教学的情况下,应借助互联网互动工具,如刘海兰等人(2012)提到的“基于手机的课堂互动系统”平台,让所有学生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大班课堂教学真正互动起来[6](31-34)。
3.3优化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合理安排英语教学比例,英文讲授多媒体课件、专业关键词汇,同时考虑工科专业术语较多,应在注释中给出术语的中英文对照,鼓励学生用英文汇报、交流。重难点部分由老师用中文讲解。根据刘兆龙等(2012)“用中文讲解教学难点是一种效率高、效果好的方法,兼顾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英文基础两方面的要求”[7](58-60)。为改善大规模使用英文教材不便的情况,根据黎永秀等(2019)的提议,“教师可在国外优秀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校工科专业的培养要求,积极撰写双语教材”[8](218-219)。为了深化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周吓星等(2020)的提议“教师应全面阅读学科相关文献,根据学生专业素养,提供超出教材的具有延展性的、难度程度不一的、富有吸引力的课题供各个层次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需在保证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重新制定教学大纲,突出课程特点、难点和重点的同时,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优化教学方案,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期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弥补学时的不足”[9](53-56)。
3.4转变教学形式
在双语课堂上,授课老师常为学生全文翻译,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双语课堂倒退至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双语教学改革必须顺应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将双语教学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FCM)、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移动智能网络终端和学生零散时间,让学生更便捷地参与教学进程,构建双语教学的崭新模式[10](24-25)。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预习,收集文献,与教师沟通预习难点,充分提高课上讨论效率和授课效率。课上,教师应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国外名师授课视频、外文文献等双语材料。采用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通过PPT展示、问答、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调动积极性,改善大班制教学环境中学生参与度低的局面。PBL是一种指导性的方法,通过要求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高阶思维和自我指导能力和技能强化学习效果[11](2687-2690)。课后,教师可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发送给学生。学生再次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知识内化的目的,参见图1。
3.5多样化考核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新工科双语课程应摒弃单一的考试考核法,降低考试成绩在总体成绩中所占比例。采用多样化科学的考核形式(详见图2),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PPT展示、课堂表现、作业反馈、随堂测试、团队合作展示、撰写小论文等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实践和理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双语教学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必然要求。针对双语教学目前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有限,缺乏专门教材等状况,结合新工科的特点,本文认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双语教学,需要提高师资队伍能力,开展小班式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国际化的创新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专业英语素养、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Z].2017-06-21
[2]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04).
[3]禹国军,章学来,纪珺.能源类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对策——以《工程热力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
[4]东静,樊亚松,邓莎,李明枫,陈虎城.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虚拟制造技术的模具实训实验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8).
[5]张福鼎,郭云均,艾小倩,马玲芳.小班型“通信原理”双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探究——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J].无线互联科技,2018(17).
[6]刘海兰,武荷岚,顾牡,等.坚持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卓越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
[7]刘兆龙,罗莹,胡海云.高校双语教学实证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8]黎永秀,李哲,黄正喜,等.“振兴本科教育”背景下民族院校工科类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山东化工,2019,48(20).
[9]周嚇星,杨文斌,罗秀丽,王兴瑶,习丹丹.国际化背景下工科专业双语课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木材干燥(双语课)》为例[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20(01).
[10]张颖,冯从经.基于翻转课堂的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6).
[11]Jonassen D. H., Hung W.. Problem-Based Learning[M]//SEEL N M. 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 Boston, MA: Springer US, 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大创项目(项目编号:C201908744)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宋宛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