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策略探究

2020-08-13 06:46薛端利
中国市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岗位管理

薛端利

【摘要】随着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编制管理备案制度将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笔者通过分析了我院作为省内试点实施编制备案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做法以及实施编制备案制的意义,建议多部门联动、完善配套政策,改革财政投入与编制直接挂钩的方式,以完善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编制备案制管理;岗位管理;同工同酬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已经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2016年12月,我市启动了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改革试点,经市编委会议研究审议通过,出台了《唐山市关于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实施方案》,成为河北省首家成建制推行人员编制备案制管理改革试点的城市。作为市直属13所公立医院之一,我院大胆探索,试点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了创新编制备案制管理工作。

1编制备案制内涵

取消编制牵一发而动全身,编制改革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取消编制,还需要完善一系列的配套制度[1]。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发展,公立医院编制改革需实行“分步走”原则,《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中提出,2016年将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逐步实施编制备案制。

编制备案制是指改变原有模式,弱化编制集中管理,强化分级管理与动态管理,由单位依据自身发展、工作需要,按照“精简、高效”原则,科學、合理地确定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所有机构、编制的产生、变更和撤销无需政府部门审批,只需事后进行报备[2]。

2开展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试点主要做法

2.1科学核定人员使用控制数

根据公立医院的规模、床位数、门诊量和医疗特色等因素,按照三级医院1:1.6至1:1.7的比例标准,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单位可按2%~5%比例核增。按照控制总量、动态调整的原则,重新核定人员使用控制数。经上级编制部门核准,我院人员使用控制数为3957,比原有2282人增加了1675人,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空间。

2.2做好原有各类人员过渡工作

制定过渡人员岗位准入条件和标准,过渡人员范围为:经主管部门审批、人社部门办理手续的我院“人事代理”人员,与我院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其他经医院备案医辅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公示制度。采用考试考核方式过渡,侧重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和廉洁自侓等方面。

3实施创新人员编制管理试点工作的意义

3.1落实岗位聘任、合同管理,切实体现同工同酬同待遇

编制管理改革前,医院受编制限制,使用了大量编外人员,身份的差异性,让待遇也存在差异。这不仅让医院的人事管理存在羁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实施编制备案制管理后,取消了“人事代理”“合同制”“临时工”“劳务派遣”等身份差异,编制备案制人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同等待遇,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3.2稳定了医院人才队伍,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实施编制备案制管理,医院建立了逐渐从身份管理逐渐转向岗位管理的人事制度,建立起以专业化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文化,营造了“稳定、和谐、以人为本”的氛围,给广大医护人员创造了有尊严的从业环境,消除了职工内心的顾虑,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提升了满意度,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3规范了用人制度,解决了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问题

建立了科学、常态、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在人员使用控制数内,医院可依照有关规定自主拟定招聘方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紧缺急需人才可按规定采取选聘方式单独招聘。编制备案制管理,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改革,赋予了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4完善编制备案制管理方式,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破除编制的束缚让所有员工在同一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为医院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3]。编制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规划,才能将这项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4.1多部门联动,完善配套改革政策

编制管理改革,事关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对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程不仅是编制管理部门各公立医院的家务事,也需要财政、社保和人事等多个部门进行有效的协同和统筹,否则改革必然困难重重。编制改革只有与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齐头并进,扎扎实实做好相关配套改革,才能取得编制改革的这场战役的胜利。基于历史原因,过渡到编制备案制人员工龄的界定、滞纳金对保险接续的影响等问题,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以减轻医院负担,免除职工后顾之忧[4]。

4.2改革财政投入与编制直接挂钩的方式

改变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与编制挂钩的方式,探索更完善的财政投入方式。财政投入遵循“以事定费、以费养事”的原则,根据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数量、手术难度、病床周转率、转诊量、满意度及行政与医疗医护岗位比等指标核定补助经费,按照年度动态调整,纳入预算管理,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编制管理改革需要与医疗、医药、医保、医价改革进行联动,提高人员支出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统筹审批制和备案制人员的经费保障,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舒婷,杨彩虹,鞠永和.公立医院实施编制备案制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医院,2017,2(1):48-49

[2]郭子华,李萍.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备案制的思考[J].中国卫生人才,2015(7):55-57

[3]李亚运.”去编制”背景下公立医院编制改革管理改革刍议[J].医学信息,2019.32(8):42-43

[4]马晓静,杨越涵,吴琼,等.公立医院不同编制管理创新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2):7-10

作者简介:史翠翠(1985年—),女,河北徐水人,经济师,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岗位管理
加强维修电工岗位管理的对策分析
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