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妇幼保健院 756300
作为分娩期常见并发症,产后出血导致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常见高危因素包括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前置胎盘等,需要及早采取防控措施以有效抑制产后出血性休克以及死亡发生风险。采用药物进行防治能够取得确切疗效,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类药物、缩宫素、麦角新碱、垂体后叶素等[1]。本次研究将伴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76例纳入研究范围,自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分娩,探讨产妇应用欣母沛联合缩宫素在产后出血中的防治效果,如下:
将76例伴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选产妇具备自主民事行为能力且意识正常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对欣母沛存在过敏反应者;伴有产道损伤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哮喘者;过敏体质者;胎盘残留者[2]。通过系统随机化法将患者分成2组,参照组(n=38)产妇年龄20至42周岁,年龄(27.67±3.09)岁,孕周37至40周,平均孕周(39.14±0.54)周,实验组(n=38)产妇年龄20至43周岁,年龄(28.10±2.94)岁,孕周37至40周,平均孕周(39.06±0.51)周。比较两组产妇孕周等基本临床资料均存在可比性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于参照组产妇娩出胎儿后向其子宫肌壁内注射缩宫素20U,将葡萄糖溶液250ml与缩宫素20U混合后为产妇实施静脉滴注,若无法取得理想的宫缩效果则继续应用20U缩宫素。实验组产妇联合应用欣母沛与缩宫素,向其子宫壁内注射250μg欣母沛,静脉滴注20U缩宫素,若宫缩效果不理想则间隔15min后再次向其子宫肌壁内注射欣母沛250μg[3]。
产后出血评价标准如下,产后2h出血量≥400ml或者产后24h出血量≥500ml。通过容积法及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率及产后不同时段(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
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t、χ2检验正态分布资料,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参照组产后出血9例,总出血率23.68%,实验组产后出血2例,总出血率5.26%,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率较参照组低,P<0.05。
实验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均较参照组患者少,比较两组产后不同时段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后出血量对比(±s,ml)
表1:两组产后出血量对比(±s,ml)
组别 产后2h 产后24h参照组(n=38) 357.29±56.25 464.45±47.30实验组(n=38) 225.21±55.109 291.28±45.29 t 19.816 23.015 P<0.05<0.05
短时间内产后出血过多易导致产妇出现微循环障碍并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其生命安全。产后出血原因复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血症、宫缩乏力等均为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必须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加强监测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为产妇生命安全提供保障[4]。
缩宫素为临床常用缩宫药物,主要用药方式包括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等,可对子宫收缩发挥刺激作用,而且能够迅速起效,产后出血预防效果较为理想。但是该药物具有较短半衰期,一旦停药子宫收缩明显减缓,必须增大药物用量以保持宫缩效果,一旦用药剂量过大容易造成产妇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5]。
欣母沛为氨丁三醇盐溶液,属于前列腺素P2a 衍生物,进入机体后可作为钙离子载体使细胞及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获得调整,能够使肌肉收缩程度得到增加;可对细胞间隙形成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增加子宫收缩幅度和频率;血管平滑肌松弛效果理想,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具有较长半衰期,作用时间长久;可加快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凝块形成,胎盘剥离面血获得堵塞后取得自然止血效果[6]。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率较参照组低,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24h出血量均较参照组患者少,P<0.05。综上所述,欣母沛与缩宫素联合用药可使药物协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止血效果理想。为伴有高危因素的产妇提供欣母沛、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单一用药,有助于取得最佳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