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宇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创伤骨科临床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组27例给予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对照组为66.67%(18/27),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1例,对照组7例,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指标在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分别为(20.30±1.48)d、(85.81±6.25)min、(171.45±19.60)mL、(12.23±1.35)次,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折临床治疗采用微创技术可减少并发症,临床治疗良好,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创伤骨科临床56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为25~67岁,平均年龄为(40.81±3.26)岁,其中髋关节创伤12例,肩关节创伤7例,膝关节创伤8例。研究组患者男15例,女14例,年龄为26~68岁,平均年龄为(41.12±2.11)岁,其中髋关节创伤11例,肩关节创伤9例,膝关节创伤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排除标准:精神病史;伴有恶性肿瘤以及其他影响本次研究患者。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选择,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分组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微创技术进行治疗,主要操作如下:患者收入病房后,首先筛选患者,无精神病史,无恶性肿瘤及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的情况,患者诊断为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骨折创伤,则纳入研究。入院后先对患者使用石膏、牵引或者支架固定临时制动,按照每个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检查,明确手术指征,如不符合手术指征,则将其剔除本次研究。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医患沟通,告知其常规手术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的区别,详细告知利害关系,尊重患者及家属的自我选择。签署相应的各项知情同意书后,准备完毕,准备进行手术。膝关节微创手术方式为:常规铺巾消毒,给予全麻,止血带准备,做切口于患肢外侧,同时在其内部缓慢放入内镜,将视线影响物质通过动力系统进行清除,对内部情况清晰明了后,观察髌上囊有无粘连、皱襞、炎症表现或晶体沉积及游离体存在,在髌股间室观察髌骨的下表面、股骨滑车沟,在外侧沟观察外侧半月板后角、半月板滑膜关节囊反折、腘肌腱、腘裂隙后边界及股骨外髁后方关节面,在内侧沟观察内侧髁,在内侧间室检查内侧半月板、股骨髁和胫骨髁,在髁间窝观察髌下脂肪垫、韧带黏膜、胫骨内外侧棘、内外侧半月板附着处、前后十字韧带、板股韧带、半月板间韧带,在外侧间室观察外侧半月板、腘肌腱、股骨和胫骨关节面。肩关节微创手术方式:常规消毒铺巾,给予全麻,后侧入路进入盂肱关节,旋转袖间隙做前路切口,观察上区的肱二头肌建、盂唇有无撕裂、分离或其他病变,盂唇下方是否与关节盂相连,观察前上区的CHL、二头肌建、冈下肌腱、冈上肌腱、上方盂唇,观察前区的MGHL、肩胛下隐窝有无游离体、关节盂和肱骨头软骨面,观察下区有无滑膜炎症、游离体、IGHL,观察后区的下盂唇、IGHL后束,观察肱骨区和肩袖止点,关节镜退出后由肩峰下间隙进入进行肩峰下间隙评估。髋关节微创手术方式:常规消毒铺巾,给予全麻,前外侧入路进入,观察关节外周、关节前部及髋臼窝,同时在关节镜监视下确定另外两个入路的位置,然后置入前方入炉关节镜,检查关节侧方、前方盂唇及髋臼窝,后外侧入路放置关节镜,观察关节内后侧及髋臼窝。在这些部位分别检查其内的相应结构,并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书中图像及准确的手术记录,所有的病变在进行手术的处理前和后分别拍摄图片。骨折复位时,应注意整个流程操作时需保持无菌条件;使用镊子将患者存在的伤口异物夹出。处理引流时可使用复方路霉索地塞米松(0.25%)。完成手术后,包扎采取无菌棉垫,换药次数间隔约2d,一旦敷料出现渗出液浸透,立即换药。伤口愈合完全后即可停止。根据患者创伤程度以及部位不一,在诊断前的检查全面详细,认真分析,从而选出对于该患者较为合理、科学的手术方案。
1.3评价标准
记录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相关指标,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调查表记录患者对治疗过程及效果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中,收集的数据用SPSS18.6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x2检验。如果P<0.05,那么说明表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29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对照组27例中,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18/27),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中感染1例,对照组感染3例、肿胀4例,差异显著(P<0.05)。
(85.81±6.25)min、(171.45±19.60)mL、(12.23±1.35)次,较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
3讨论
(1)在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中,如果患者年龄偏大的情况下,由于患者身体技能的衰退,導致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对传统麻醉方式的耐受力不高,进而提升了创伤骨科手术风险;(2)传统的创伤骨科手术,不仅患者创口长且深,而且需要对患者实施固定术,以便促进患者骨骼的愈合。而这种固定术,不仅需要较长的恢复期,而在恢复期内,极易引发患者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可怕的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这种固定术经研究显示,对于患者的骨质固定强度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不仅疗程短、患者痛苦轻,而且对促进患者康复有一定的作用,治疗价值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韦庆,袁炜庆,杨昆,周游,曾子腾,张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0):80-81.
[2]杨春辉,罗宗键,赵长伟,韩继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