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蜂毒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生物胺,其中90%以上为磷脂酶A、蜂毒多肽和蜂毒明肽。蜂毒多肽,是一种具有抗凝血作用的多肽溶血酶;源于技术等成因,蜂毒的有效化学成分直到近年,才被医界认知、正视,并促就了蜂针疗法的推广;值得关注的是,融针灸、按摩、蜂疗、穴位注射(西药)于一体的蜂针疗法,不仅创新性地实现了中(西)医的有机结合,还使康复疗法、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和及早康愈,带来了新的曙光。
关键词:中医蜂针疗法;学科基础;临床要诀
中医蜂疗是以平衡免疫和生物医疗有效成分的综合应用,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中兼有现代医学和生物医学多样性的生物自然疗法。笔者任骨科医生6年后,转攻心脑血管康复治疗,融针灸、按摩、蜂疗、穴位注射(西药)等技术于一体,在风湿、类风湿、带状泡疹、痛风、肿瘤、“渐冻人”等疑难痼疾上,多有收获并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现结合实践,就中医蜂针疗法的学科基础及临床要诀,兼析如下。
1 中医蜂针疗法优长及渊源
1.1蜂针疗法的三效合一。蜂针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藏象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病症、穴位的特性及保健需求,通过辩体、辨病和辩证,合理选穴、配穴,用蜜蜂尾部的螫针代替中医的毫针,给人体经络以机械刺激,同时自动注入皮内适量具有药理作用的蜂针液,即“蜂毒”,进而激发局部潮红、充血,兼具温灸效应和针、药、灸三效合一的作用。
1.2蜂针疗法的历史渊源。蜂针疗法早在1200年前,就被中国、韩国和苏联广泛使用于临床,主要应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腰椎颈椎病、强直性脊椎炎、心脏血管疾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黄帝内经》中即有“病生于内其治毒药”的治疗原则。1927年德国最早问世蜂蜜毒注射液,欧洲诸国、日本和中国也生产过类似制剂。鉴于全蜂蜜毒水针剂保存期短、易失效,若干蜂毒有效分可能被脂肪酸衍生物所激活,50年代前苏联制成注射用蜂毒油剂。蜂毒提取技术出现后,经过提纯的蜂毒冻干粉针剂陆续在各国应用。
1.3蜂毒有效成分及特点。蜂毒成分复杂,含有多种药理学和生物学活性。蜂毒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生物胺,还有蚁酸、盐酸、II-磷酸、磷酸镁、氨基酸、胆碱、甘油、类脂质和毒素。其中90%以上为磷脂酶A、蜂毒多肽和蜂毒明肽。蜂毒多肽(占蜂毒干重的70~80%),是一种多肽溶血酶,具有抗凝血作用;蜂毒明肽,可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对神经痛、神经炎有治疗作用;心脏肽,有强的肾上腺素样活性,能使心率和心臟收缩力持久的增加,增强心脏功能,有防止心脏衰竭的作用;酶类,主要是磷脂酶A2和透明质酸酯酶,是引起机体超敏反应的有机成分。
1.4蜂针蜇刺疗法及功效。一般采用蜂蛰法或蜂针法,即用镊子将小盒内的活工蜂取出,将蜂尾贴近患处皮肤,使之螫刺,约一秒后将蜂弹去,拔出蜂针,次日或隔日再行刺螫。从笔者13年来临床实践观之,蜂针疗法对以下七个系统性顽疾确有疗效:①免疫系统,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带状疱疹、肌萎缩、痛风、手足癣、牛皮癣;②如消化系统,慢性肠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肠胃神经功能紊乱、风寒胃痛;③呼吸系统,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④循环系统,如高低血压、高脂血症、黏稠血症、心脑血管硬化、脉管炎、微循环障碍;⑤神经系统,如失眠、恶梦、头晕、睡不醒、厌食、乏力、头痛、神经炎、运动神经炎、帕金森病;⑥泌尿系统,如男性不育(阳痿,早泄,精子活力弱)、女性不孕(经血不调、附件炎、盆腔炎、子宫肌瘤)、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盆腔淤血综合症;⑦更年期综合症。
2 中医蜂针疗法的临床要诀
2.1蜂针的基本取穴原则。蜂针选穴,绝非哪儿痛蛰哪儿,而是基于中医的阴阳、脏腑、经络学说取穴,以达到通调经脉气血、调和脏腑功能等目的。就临床而言,概分五种取穴原则:①远近取穴。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部位取穴,适用于局部症状比较显著的病症或体表部位明显的症状。如:四肢关节等处的风湿痛、肌萎缩,瘫痪等症。民间蜂针治疗中,多采取这种近部取穴法。与之对应,远部取穴是取离病变较远的部位,如胃痛取足三里(胃经),腰背痛取委中穴(膀胱经)。②随证选穴。又称经验选穴、辨证选穴,如足三里穴,凡诸虚证,均可取之。③按神经节段分布取穴。如颈椎病,取天柱、百劳、大杼“颈三针”。④按时取穴。利用经穴中的特定腧穴,不同时间择定不同穴位。
2.2蜂针之痛及减轻对策。蜂针刺入人体表皮后,会出现短暂的疼痛感,其痛因:一是蜂针蜇刺之痛和倒钩针体的刺激之痛;二是蜂毒中的有机酸等化学物质对机体的刺激,使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等大量释放,导致组织肿胀,进而刺激神经引起疼痛。蜂针蜇痛,以刺痛为主,时间不超1分种。因每人的感受不一,故而疼痛各异。减轻蜂针之痛的对策:①技术娴熟,取活蜂针刺时,务使蜂针垂直刺入,勿平刺、斜刺;②刺点外敷,可用蜂蜜、人奶、芋荷梗汁、青苔、海金沙、童便等外敷;③物理减痛,先用冰敷蜂针穴位,再行针蜇,或辅以针灸的循法、按法、捏法;④化学减痛,先在蜂针蜇点涂抹止痛制剂,或注射麻醉止痛药。
2.3蜂针的试针反应断定。一般来说,如果从未接触过蜂毒、蜂针的人,初期试针是不会有什么大反应的,仅有局部微红,或小红点,甚至连皮丘都不明显。但是如果以前接触过蜂针的人,试针时往往就有反应,这种反应的大小是与个人的体质密切相关。一般如果皮试处出现风团样反应,多在15分钟左右出现,如仅在局部零散出现,则用少量蜂针而无大碍;但如果出现全身风疹,甚至于疱疹的话以不进行蜂针为好。
2.4蜂针的过敏反应机理。蜂针过敏反应是因为机体变态反应的结果,主要是蜂针中的蜂毒成分含有一些致敏原。蜂毒为大分子异体蛋白,它作为变应原或抗原,在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出现高敏状态。当第一次接触蜂疗时,机体内尚无抗体,或无足够的抗体引起机体反应。而当一个致敏状态的人,再次接受蜂疗时,因为机体的抗体对同一种异性蛋白有排异反应,就会引起抗原抗体反应,而出现各种过敏反应。
2.5蜂针的过敏反应处理。试针后,如出现肿胀,可局部用氨水、童便、中草药外敷,或外涂(青苔、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等),或用驱风油、万花油、季德胜蛇药片、皮炎平霜等;如出现风疹等反应,可用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泼尼松等;如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严重者应酌情注射肾上腺素,皮下或肌内注射0.3~0.5mg。血压降低可用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注,0.25~0.5g/次。缓慢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1-2mg/10-20ml。
3 中医蜂针疗法的临床感悟
3.1蜂针疗法的学科基础。随着蜂针疗法的普及,旨在传授这一独特医技的培训班应运而生。尽管培训机构和参训者的初衷无可非议,怎奈多数学员毫无中(西)医基础,仅凭一句“蜂蜜蜇人治病”,便冒然报名参训。殊不知,蜂针疗法兼涉人体经络学、针灸学、解剖学及辩证施治等多学科理论,绝非轻易即可入门悟道的。以笔者为例:在吉林市中心医院任6年骨科医生后,赴中国康复中心进修,获针灸师证、中西结合蜂疗医师等资质,经十几年执著探索、2300余蜂疗病例,方渐悟蜂针疗法的针灸、按摩、蜂疗、穴位注射(西药)等个中技术,成功治愈无数风湿、类风湿、带状泡疹、痛风、肿瘤、“渐冻人”等痼疾。
3.2蜂针疗法的兼收并蓄。受学科基础、治疗理念等因素的限制,尽管国家一直倡导中西医结合,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脑血栓康复为例,多数医院只单纯注射西药,靠药物恢复运动功能;而中西医结合康复法,既强调穴位注射(西药),又兼施按摩、针灸、蜂疗等方法,其疗效无疑优于单纯的西药注射。不仅如此,在针灸上也应精进探索、博采众长。这些年,在深谙骨骼结构、按摩秘籍的同时,笔者广拜名师、汲人之长,继韩氏中医任督二脉法后,又兼融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的三针醒脑开窍针法、靳三针疗法、周德安针法、贺三针法,并各汲其长、融合兼施。
3.3蜂针疗法的治愈病例。蜂针疗法适宜病症宽泛,现择要述之:①脑血栓。娄××(男),63岁,脑干血栓患者(农民)。经针灸、蜂疗、穴位注射(西药),不仅能行走了,其它功能也恢复了;臧×兰(女),70岁,患有脑血栓和面瘫。经针灸、蜂疗、中药、穴位注射(西药),两个月就能走了。②颈椎病。李×军(男),67岁,颈椎损伤,术后瘫痪。经针灸、蜂疗、中药、穴位注射(西药),又重新站了起来,能一气走上几步。③帕金森。孟×哲(男),75岁,患帕金森两年。来时不能走动,经针灸、蜂疗、中药、穴位注射(西药),两个多月,不用搀扶就能走动了。④抑郁症。田×(女),27岁,患抑郁症多年。经针灸、蜂疗、中药、穴位注射(西药),几月后明显转好,现已正常上班;鄭××(男),52岁,严重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经针灸、蜂疗、中药治疗,80天后明显转愈。⑤脑萎缩。李×山,67岁,脑萎缩(温州雁荡山农民)。来前不能走路,大小便失禁。经针灸、蜂疗、中药、穴位注射(西药),一个疗程未满,就哭着要回家,说想他父亲了(其父92岁,病危)。见此,老伴乐坏了:“来前,拉裤兜子都不知道!”⑥“渐冻人”。李×燕(女),57岁,肌肉萎缩、运动神经损伤(辽宁凤城人)。来前辗转多家医院,未见好转。经针灸、蜂疗、中药、穴位注射(西药),三个月后基本康愈。⑦⑧带状疱疹、荨麻疹。齐×梅(女),48岁,带状疱疹。经针灸、蜂疗、中药、穴位注射(西药),10天即告痊愈;赵×民(男),33岁,荨麻疹。经刺血、艾灸、口服蜂胶疗法,很快康愈。
结语:
源于技术、理念等成因,尽管蜂针疗法适应病症宽泛、治疗成本低廉,但在临床推广上正规医院大多不予重视;民营医院、私人诊所中,单独施以蜂针疗法者,因疗效不理想也大多半途而废,只有那些深谙骨骼结构、按摩秘籍,人体经络、择穴针灸,蜂疗之要、选穴蜇刺者,方得以在精进探索、博采众长中,渐行渐悟蜂针疗法的各类适应病症及康复秘籍。源此,有志于蜂针疗法者的业界交流、经验共享,尤显时不我待。
参考文献:
[1]刘醒如,王素灶.蜂毒疗法临床观察与护理[J].针灸临床杂志,2003(09):130.
[2]张冰清,刘晓波.蜂毒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6(03):172-174.
[3]张倞,马晓睿.蜂针通过活血化瘀作用治疗脑梗死的机理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9(20):14-16.
作者简历:韩光(1969.10-)男,吉林市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酉医结合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