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霞
【关键词】贫血鉴别诊断;血液检验;临床作用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6-0059-01
人体中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产生异常,就会导致贫血现象的产生,一旦人体长期处在贫血状况,神经组织会受到严重损伤,产生头痛及头晕等现象,临床上,常见贫血类型为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指的是红细胞寿命短,骨髓中造血代偿能力低于破坏速度,地中海贫血就是一种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为人体摄入铁元素不足所致,红细胞计数会受到影响,产生贫血症状;针对贫血患者治疗前,确诊贫血类型非常重要,应重点关注[1]。本文为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作用。报道如下。
1.1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确诊21例溶血性贫血患者为A组,选取同期我院确诊8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B组,选取同期健康受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17-72)岁,均值(36.82±1.28)岁;A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18-76)岁,均值(37.06±1.35)岁;B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16-74)岁,均值(36.92±1.23)岁;三组年龄及性别方面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三组受检者提前进行标本采集预约,确定好血液标本采集时间及地点,在采集血液标本前,让受检者不要吃早餐,保持空腹;运用专门采集血液标本的采血管采集受检者3ml静脉血,完成采集血液工作后,让抗凝剂与血液样本充分混合,运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采集好的血液样本自动检测,检测过程中严格依据操作说明操作设备及运用设备配套试剂,严格控制好检验质量,做好各项记录[2]。
1.3观察指标
观察A组和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红细胞容积情况、B组和对照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值及血红蛋白浓度均值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值输入SPSS20.0中,均值用(-x±s)表示,检验用t值表示,P值低于0.05时,比较存在意义。
2.1 A组和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红细胞容积情况
A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红细胞容积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和对照组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红细胞容积情况(-x±s)
2.2.B组和对照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值及血红蛋白浓度均值情况
B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值及血红蛋白浓度均值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见表2。
表2 B组和对照组红细胞容积、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值及血红蛋白浓度均值情况(-x±s)
贫血为常见血液疾病,形成贫血的原因较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贫血发生率逐年升高,贫血患者于正常人比较,体内外周血红细胞数量会明显减少,呈持续性下降,当人体外周血红细胞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人体就会产生乏力及头晕等现象,形成贫血;在贫血的早期,这些症状比较轻微,多数患者不适感不强,多数就诊患者贫血已处在较为严重的阶段;贫血类型较多,不同的贫血类型,治疗方案不同,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贫血类型的确诊非常关键,还有利于預后,改善身体素质,预防其他病变,应重视[3]。
贫血鉴别诊断中,广泛运用血液检验,血液检验操作简单,实惠,通过对人体血液标本检查,主要分析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等,依据检验结果,发现异常,初步对贫血类型进行区分;贫血分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为溶血性贫血一种类型,血液检验中,溶血性贫血者红细胞代偿方面会存在异常,患者血浆中血红蛋白及游离血红蛋白会升高,涂片检查,能发现大小不一畸形红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红细胞容积较高;缺铁性贫血多数铁元素摄入不足所致,一旦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影响人体内部红细胞计数;缺铁性贫血患者在红细胞分布宽度敏感性高,能准确反映出红细胞大小不均情况,清晰显示出红细胞分布,红细胞容积及红细胞血红蛋白方面低;将溶血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血液检验结果比较,发现,溶血性贫血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红细胞容积高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者红细胞容积、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值及血红蛋白浓度均值低于对照组,表明,血液检验值得运用[4]。
综上所述,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作用显著,不仅能将贫血患者诊断出来,还能对贫血类型进行初步区分,贫血鉴别诊断中值得运用血液检验。
参考文献
[1] 何均军.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6):106-107.
[2] 刘君茹.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5):100-101.
[3] 李丽兰.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2):47-48.
[4] 孙晶.血液检验运用于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