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华 吴嘉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工业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但速度已经在放缓。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4.8%,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持续恢复,主要源于复工复产的推进,但6月环比却回落至1.3%,增长速度继续放缓。
具体来看,新经济行业依旧亮眼,基建推升工程机械等相关产品生产加快。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同比增长的行业个数较上月也有所减少。其中高技术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0%和9.7%,比如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同比增长12.6%,专用设备制造同比增长9.6%,在各行业中均处于较高水平。从各类产品来看,工程机械和新经济相关产品生产增长较快,挖掘机、铲土运输机械、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上半年均呈现高增长。
服务业生产增速低位回升至2.3%,但相比工业生产恢复仍偏慢。具体行业来看,上半年信息技术和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实现高增长,而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同比回落较多。
今年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相比一季度回升10个百分点,反映的是疫情之后经济活动的恢复。
6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3.1%,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了3.2个百分点,折算当月同比为5.6%,投资增速继续回升。分项来看,基建、地产投资单月仍然正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制造业仍然负增长。
具体来看,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回升至-2.7%,但6月单月增长6.8%,增速反而有所回落。全年来看,今年增加的财政刺激可能仍不够弥补财政收入、基金收入的缺口,政策空间或许没那么大。
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回升至-11.7%,折算当月同比为-3.5%,仍为负增长。内外需偏弱,制造业投资回暖仍有压力,但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高。
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速也转正至1.9%,但折算当月来看的话,6月同比增长8.4%,持平于5月,可见增长速度也趋于放缓了。需求端来看,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回升至-8.4%,但6月当月增速回落至2.3%。近期我们所看到的地产销售回暖,更多是需求积压情况下的短期释放,而且多集中在核心城市,7月以来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增速也已经在放缓了,地产周期仍在下行。
6月社零总额名义、实际和限额以上同比增速分别为-1.8%、-2.9%和-0.4%。消费依旧负增,回升速度也在放缓,反映需求端的恢复进入了瓶颈期,有部分消费活动可能仍然很难恢复正常。
从各类限额商品零售来看,必需品消费仍然高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和日用品同比增速均超过10%。可选品消费呈现分化,汽车零售重回负增长,说明政策刺激虽然短期有带动作用,但也透支了未来的需求,汽车需求端仍偏弱;服装鞋帽、家具、石油制品均呈现负增长;而化妆品、家电、通讯器材回升明显,或与618大促有关。
6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5.2%,降幅小幅收窄,服务类消费的恢复仍明显慢于商品类消费的恢复。
整體来看,消费恢复速度有所放缓,旅游、票房仍未恢复正常,高频数据反映近期餐饮订单的恢复也在放缓。再考虑到疫情对居民收入造成的中长期冲击,未来消费仍有压力。
疫情过后的国内经济呈现生产投资恢复快、消费恢复慢的特征,因此也推升了二季度存货和固定资本形成额的高增长,这或许也是GDP回升的主因。此外,外贸也有一定的贡献,由于海内外疫情错位,我国出口呈现韧性、进口却偏弱,贸易顺差扩大,反而也对GDP有一定的推升作用。
图一和图二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往前看,需求端的恢复进入瓶颈、库存也在高位,而海外疫情二次爆发又会影响外需,生产还能持续高增长吗?恐怕很难。M1低位回落,说明企业经营现金流较差而且还在走弱,而需求仍是制约企业生产投资的重要因素。实际上,经济的各项环比指标都已经在回落了。
而国内经济能否企稳反弹,核心还是要看居民部门加杠杆的意愿,这才是经济需求端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全国层面的房地产需求至关重要。我国本轮周期有三点不同于以往:一是过去十年主导宏观经济走势的房地产还处于下行周期;二是政策刺激空间没有之前那么大;三是疫情存在持续影响。这三点决定了经济依然会回到下行通道上来。因此,低估值的周期类资产有反弹修复的动力,但难有大机会,资本市场更多的机会可能还是来自新经济领域。